APP下载

年俗里的文化

2021-03-30段明钊

加油站服务指南 2021年2期
关键词:唯愿年俗祖宗

文/段明钊

一到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穿新衣、放鞭炮,还能收到盼望了一年的压岁钱……大人们置办年货、贴春联、祭祖敬神、走亲戚……总之,男女老少遵循着千百年来传承的年俗,忙得乐呵、忙得欢喜。

其实,过年的习俗不仅仅是穿新衣、放鞭炮这些孩子们记忆中的最爱。作为春节主要表现形式的年俗,是春节最重要的文化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年俗不断演化传承,渗透进每个中国人的精神骨髓。

其一,贴春联。最喜闻乐见的文化普及与书法展示。以前,普通百姓没有几个人有钱上学,大都不识字。吟诗作对历来是文人骚客的雅事。但被雅称为“楹联”的春联儿、对子,却因为“过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从五代时期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到后来的“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等,即便是目不识丁的普罗大众也能随口说上几条。

相传,大书法家王羲之刚到绍兴不久,时间刚好到春节。他就写了一副春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景新家。这副春联寓意好、字更好,刚贴到门上就被人揭走了!王羲之只好又写了一副贴上去,结果很快又被人“盗”走了。大度、智慧的书圣就写了第三副对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次没人偷了。大年初一,王羲之在这两句后面加了几个字改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日行”。这副春联也成了千古绝对。

其二,祭祖宗。这是最深入人心的孝亲文化的体现与传承。中国人历来讲究百善孝为先。在辞旧迎新之际祭拜先祖,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敬重与感恩。这既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之情,也教育后世子孙要孝敬长辈、尊老爱老。

祭祖重在心诚。朱熹在治家格言中说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事事要发自内心的诚恳,并不完全在于形式。“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孔子说:“吾不与祭,如不祭。”祭祀祖宗的时候,要像祖宗就在面前一样诚敬。否则,表面上非常恭敬,内心又是另一回事,那是没用的。这也间接地教育我们,对人对事都要有这种“祭神如神在”的心理,始终坚持表里如一的人生态度。

其三,敬天地。这是最朴素自觉的底线思维和心有敬畏。每到春节,在中国很多地方,人们会在自家庭院里摆上天地诸神牌位,焚香祭拜,祈求神佑。

其实,在古老的农耕文明社会,这是正常地对天地万物的自然崇拜。在科技不发达的蒙昧时代里,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给出科学解释,只能祈求神灵庇护,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顺应自然规律、爱护环境、保护生灵的自然宗教,保持了对天地敬畏、心有忌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思维。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新年,意味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俗,传承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优秀传统文化。过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里说道:新年将至,唯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唯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

猜你喜欢

唯愿年俗祖宗
苏南年俗亦动人
失语
被一只鸟喊祖宗
依托年俗学数学 构建德育一体化课程
包头传统年俗与现代年俗对比初探
年俗教育在言传身教中传承
情窦
一笑尘缘起,唯愿长相依
此生唯愿,与你一世 只如初见(外一篇)
南海,我的祖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