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固定-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牙列缺损对患者咀嚼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2021-03-30贾维莉朱现记黄进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基牙牙列义齿

贾维莉 朱现记 黄进

牙列缺损主要是由于部分牙齿缺损导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如未得到及时修复,会对患者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及颜面部美观造成影响,同时还可引发龋病、牙周病等一系列口腔疾病,影响口颌系统的健康,甚至影响患者的社交生活,导致精神心理障碍[1]。临床治疗通常采用人工替代材料修复的方法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均为临床常用治疗措施,均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给予其中35 例患者固定-活动义齿结合修复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4 月~2018 年4 月收治的70 例牙列缺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5 例;年龄60~80 岁,平均年龄(75.12±5.05)岁;修复位置:上颌15 例,下颌20 例;缺失原因:外性伤11 例,先天缺失6 例,严重龋齿拔除18 例;文化水平:初中以下16 例,初中与大专以上11 例,大专与大专以上8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60~82 岁,平均年龄(75.13±5.05)岁;修复位置:上颌18 例,下颌17 例;缺失原因:外性伤9 例,先天缺失5 例,严重龋齿拔除21 例;文化水平:初中以下14 例,初中与大专以上10 例,大专与大专以上1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牙周病学》中牙列缺损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临床确诊者;②知晓本次实验探究目的,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牙齿松动程度<Ⅲ度;④病发位置为患者磨牙区(或磨牙后区);⑤均行义齿修复;⑥遵医嘱接受治疗,依从性良好者;⑦意识清晰,可自行配合完成实验,且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缺牙骨密度过低,颌骨异常者;②认知能力低下不能配合治疗及随访者;③患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疾病者;④含有严重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⑤经血常规检查有明显异常者;⑥有相关禁忌证者;⑦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⑧患有老年痴呆,自身存在认知障碍、语言障碍者;⑨患有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者;⑩治疗过程中临床资料缺失者;⑪中途转院者;⑫因自身原因未接受后期随访或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具体治疗如下:对余留的牙齿,牙龈黏膜、唇颊部、系带、舌、齿槽骨、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等进行全面检查,并且对基牙进行磨改调整,基牙预备合适后进行取模,灌制石膏模型,按照活动义齿制作流程制作活动义齿,对其进行调磨、试戴,叮嘱义齿佩戴及清洁方法,嘱不适随诊。

观察组实施固定-活动义齿结合修复治疗,具体治疗如下:对患者牙体及牙周、口腔黏膜等口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同时为患者拍摄口腔全景片,分析残根情况,制定合理修复方案。结合患者实际牙齿松动情况及缺牙情况,选取多基牙烤瓷连冠带附着体对牙列缺损进行修复。如基牙较少,且牙周较差,则可采用圆锥形套筒冠进行修复。模型制作好后,先将义齿固定部分制作完成,患者对固定义齿进行试戴,试戴结束后,进行二次印模,最后制作活动部分。粘连24 h 后进行复诊,将可摘义齿取下,讲解清洁及佩戴方法,叮嘱注意事项。两组患者均随访6 个月,对患者基牙牙周情况进行观察,适当调整卡环固位力,关注义齿使用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咀嚼功能改善情况,观察患者咀嚼效率,判定方法:患者将0.5 g 去皮烘干花生米放入口中,进行自由咀嚼,时间约为30 s,之后吐出并漱口,均收集在同一杯中,将活动义齿摘下仔细冲洗残留物。使用清水及双层纱布对收集物进行过滤收集,烘干,使用2.4 mm 筛孔过筛,收集未通过残留花生,咀嚼效率=(原花生米重量-残留重量)/原重量×100.0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2]:患者满意度高,义齿功能完好、稳定,牙基牢固无松动,且无明显炎症为显效;义齿功能具有一定限制,具有轻微炎症为有效;义齿无法使用,基托下组织具有明显炎症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 中文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内容包含: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每项分值0~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咀嚼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咀嚼功能均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咀嚼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咀嚼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牙列缺损为口腔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而修复率较低,造成这样情况的因素较多,与患者认知、修复方案等密切相关。部分患者认为牙列缺损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进行修复,但牙列缺损不仅会影响美观,还会损害咀嚼功能,影响全身营养状况。长期牙列缺损可导致邻牙向缝隙方向移位,影响口腔咬功能,引发牙周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临床治疗主要分为3 种,其中活动义齿修复是利用卡环,将义齿固定于残余天然牙上,经人工牙、固定装置、基托3 个部分组成,从而对牙列缺损进行修复,不会过多磨除牙体,且对基牙要求不高,同时还可添加新人工牙,是临床首选的修复方式,使用范围更加广泛[3]。固定义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对松动牙基起到保护作用,且无需反复调整,同时能够满足患者美观追求,提升生活质量。采用联合修复可在固定患者义齿的同时,还可常规摘除局部义齿,设计的灵活性较高,其固位力较高,且经修复后看不到卡环,可对患者的牙体缺失行同时修复,有效促使患者牙体外形的恢复,从而确保患者牙体的美观度,同时可采用辅助舌卡,避免义齿翘动,降低义齿的活动体积,继而缩短患者的适应时间,有效提升患者的固定感与舒适度[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固定-活动义齿联合修复能够显著提升修复效果。固定-活动义齿修复可将固定义齿中的稳定性、舒适性和活动义齿的适应性进行结合,固位体包含附着体与套筒冠,其中前者的固定是通过与基牙烤瓷全冠部位结合组成,其活动部分与活动义齿经嵌合、锁结等形式相互连接而成,可将作用力维持在垂直方向,有效避免产生侧向力[5]。同时固定部分的烤瓷全冠有着良好的抗龋作用,相较于活动义齿的无卡环,且托基小而言,可有效保持患者佩戴的舒适度与美观度。而后者分为内冠与外冠两个部分,二者经嵌合后,可有效发挥良好的固位力,从而与患者的基牙形成较完整的一个整体,促使义齿可在咀嚼的过程中承受各个方向的压力,继而减少牙周疾病的发生;同时套筒冠的内冠经抛光后,与基牙的结合更加紧密,可有效避免因受力不均而发生折毁、龋齿情况,显著提升治疗效果[6]。干预后,两组患者咀嚼功能均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固定-活动义齿修复能够有效提升咀嚼功能,其使用价值显著。此外患者行修复牙列缺损不仅与自身的口腔功能有关,还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与社会功能的发挥。而本文中观察组干预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固定-活动义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固定-活动义齿结合修复牙列缺损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经修复后对患者咀嚼功能有显著功效,其疗效显著,不仅可解决局部摘除义齿固定不良问题,还满足了患者对牙齿的美观度要求,亦减少了基牙承受的扭力,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基牙的牙周组织,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咀嚼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基牙牙列义齿
固定桥不同桥体龈端形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可摘局部义齿前部基牙邻面龋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种精密附着体在活动义齿中的临床应用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老年人活动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
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对为自然牙的下颌单颌全口覆盖义齿的修复效果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末端松动基牙影响的临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