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对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果评估

2021-03-30白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等温涂片结核

白丹

结核病是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的传染性较强,会对人类的整体生活健康产生影响。结核病的病情发生缓慢,病程较长,患者在发病之后会存在乏力、咳血、咳嗽、低热、食欲不振、盗汗等多种不良的症状。临床导致患者发病的机制相对较为复杂,导致患者发病的诱因较多。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使得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多种因素导致患者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临床对于这种病情的治疗应对患者进行及早的诊断,临床对于肺结核的诊断,虽然通过传统方法可以确诊,但是会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本文主要研究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对痰液标本当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果,同时采用常规的痰涂片方法进行对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所有研究对象为2019 年2 月~2020 年5 月来本院检验的82 例最终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本文所有患者当中男40例,女42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为(45.28±13.47)岁。所有患者最终经临床病理诊断均被确诊为肺结核,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出,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诊断均被确诊为肺结核;②均存在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等详细诊断依据;③均为到本院进行治疗的入院患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①其他院转入本院的患者;②对本文所应用的药物不耐受或过敏的患者;③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本文研究工作而中途退出的患者。

1.3 检验方法 在患者进入本院以后首先对患者进行各项辅助检查,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体温情况。之后为患者进行痰涂片的检验,为患者选择载玻片,在上面涂抹患者的痰液,然后当痰液自然烘干以后进行抗酸染色检验分析,再放在显微镜之下进行观察。在实验过程当中将卫生部疾控中心所编著的《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作为检测标准[1]。

而对患者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验时,采集痰液标本应注意采集患者的干酪样、脓性分泌物,采集量大约为60 μl,同时将其放置在加热管当中加热,将温度控制在90℃,加热时间设置为5 min,然后将标本移到吸附试管当中,并将试管放入到反应槽内进行加温,将温度控制在65~67℃,反应时间为35~40 min,之后再将温度继续加热到80~85℃,同时保持恒温时间大约为5~7 min,之后将温度再次降到65~67℃,然后将反应管取出放在荧光槽当中,将荧光灯打开后通过阳性阴性管的对照比色来进行分析。

1.4 观察指标 对本文的所有研究对象通过两种不同检验方法检验肺结核痰液当中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出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涂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方法的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结核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严重的病症,这种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最近这几年人们生活方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使得卫生防疫和管理机制也在出现改变,这就会使得这种病症的发病机率在不断提升。结核病在临床上不具备有效诊断,所以从治疗角度来说也并不乐观。只有做好对肺结核的诊断工作才能为患者提供较为可靠的治疗。传统治疗的过程当中,诊断方法虽然可以帮助患者进行诊断,但结核杆菌的阳性诊断率并不高,因此会存在一定的漏诊或误诊,使得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本文研究对肺结核患者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诊断,同时选择应用痰涂片诊断手段进行对照,从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环介导等温扩增法诊断的阳性率相对于痰涂片而言更高。这主要是因为痰涂片检验属于一种简易的检验手段,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发挥一定的检验准确性,但整体的准确率不高。而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看出82 例肺结核患者痰涂片诊断的阳性率相对较低。

随着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肺结核的诊断方法也越来越普遍和广泛。我国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能够发挥较高的检验准确度和特异性,也能够防止因为气溶胶的干扰而导致出现检验的失误,在完成扩增以后不用开盖,即可以对相关结果进行判读,所以能避免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这种检验手段能够确切的提高阳性检出效率,并且检验地位也比痰涂片高。

痰涂片检验阳性率在肺结核检验当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疑似肺结核病例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法进行诊断所发挥的检验效果要优于痰涂片,此种方法的诊断可以有效减少临床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的出现。特别是对于一些通过痰涂片不能确诊的患者,临床可以通过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的手段为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而通过两种手段的联合使用可发挥出各自的优势,能够更加好的反映出患者的真实病情。

在临床研究的过程当中,孙艳杰[2]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对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效果的评估》当中选择了422 个痰液标本,分别应用罗氏培养基方法、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不同检验方法检验的阳性率。其结果显示,通过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方法检验阳性40 例,阳性率为9.48%,罗氏培养法检验罗氏培养法检验阳性率占16.11%,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验出62 例,检出率占14.69%。得出罗氏培养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验所得的阳性率都普遍比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高,而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验和罗氏培养基法检验之间无明显差异。能够进一步说明,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可实现对痰标本当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而且能够证实这两种检验方法充分具备了各自的优点,最终说明这是一种可以在临床进行应用的优质的检验手段。

而丁卫忠等[3]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对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效果的评估》当中,选择了到该医院进行治疗的503 份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中分别应用到了直接涂片法、固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最终对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对痰液标本检验,检验出阳性标本259 例,占51.49%,而固体培养法检验出阳性207 例,占41.15%,液体培养法检验出阳性234 例,占46.52%,直接涂片方法检验出阳性186 例,占36.98%;此外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未检验出其他肺部疾病,而其他的三种检验方法均检验出其他肺部疾病为阳性1 例,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的证明了通过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对痰标本当中分枝杆菌进行检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适用于临床研究和检验工作。本文所得的结果和上述两篇文章存在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因此能够在学术上进行相互的验证和论述。

综上所述,对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验能够大大提升检验的阳性率,是一种优质的检验手段。

猜你喜欢

等温涂片结核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一度浪漫的结核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快速检测猪链球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纳米CaCO3对FE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等温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