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化护理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30李敏张伟伟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全程化血管性家属

李敏,张伟伟

(许昌市立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河南 许昌 461000)

血管性痴呆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数据显示,我国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为1.15%~3.30%,≥60岁的老年人患病率为5.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2]。血管性痴呆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会给家庭、社会造成负担。有研究显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其精神状态、不良情绪,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3]。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化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相关信息、提出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并实施,有助于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促进患者康复[4]。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4~78岁,平均(70.81±3.26)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及以上1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2~77岁,平均(69.63±3.58)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7例,高中及以上11例。两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许昌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2016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5]中诊断标准;②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ale,HIS)评分<4分;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老年性痴呆、混合性痴呆、谵妄者;②严重心、肝、肾器官功能障碍者;③不配合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出院后通过家访、微信等途径进行康复指导,持续干预3个月。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成立小组: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化护理小组,由1名主任医师、1名护士长、6名责任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责任护士为成员,所有成员接受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化护理培训。(2)问题统计: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入院资料、检查记录等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并在此基础上与患者及家属交流,鼓励其表达存在的问题,以充分了解患者心理、身体状态。(3)建立目标:根据患者心理所处阶段,了解患者需求,了解其对未来的期望,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制定可行性目标及计划,并通过面对面交流开导患者,使其正确面对现实,调节其不良情绪;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密切监护患者安全,防止自杀、伤人事件的发生;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鼓励亲友探视,消除患者孤独感。(4)成功案例分析: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成功案例经验,探讨经验的应用价值,并合理利用。(5)护理措施:通过面对面交流、宣传海报、多媒体等方式,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制定相关改善计划,进行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训练难度由易至难逐渐增加;组织病友活动,丰富其日常活动。(6)反馈: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程度,对于改善较大者,给予肯定及鼓励,对于改善较小或无变化者,给予安慰及支持,并调整康复目标;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了解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其建立下一步的目标。护理期间,鼓励患者及家属随时咨询,并耐心解答其疑问。出院后通过家访、微信等途径进行康复指导,持续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1)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SAS评分>50分为焦虑,SDS评分>53分为抑郁。(2)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估,<23分为睡眠正常,23~29分为轻度失眠,30~39分为中度失眠,40~50分为重度失眠。(3)两组院内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NSNS)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总分95分,得分与满意度呈正相关。

2 结果

2.1 不良心理状态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心理状态比较分)

2.2 睡眠质量观察组睡眠正常22例,轻度失眠10例,中度失眠6例,无重度失眠;对照组睡眠正常11例,轻度失眠19例,中度失眠5例,重度失眠3例。观察组睡眠正常率为57.89%(22/38),高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1,P=0.011)。

2.3 院内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NSNS评分为(87.34±2.59)分,对照组NSNS评分为(80.15±2.76)分。观察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10,P<0.001)。

3 讨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护理模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通过制定可行性高、操作性强的护理干预计划,能有效促使患者将目标转化为行动,促使其自我管理,加快康复。血管性痴呆患者受到病情、家庭及社会支持不足等影响,情绪较不稳定,常伴有强哭、强笑、冷漠等不良情绪,可产生恐慌、焦虑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为30%~70%[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低,提示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化护理能缓解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本研究通过统计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等情况,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制定护理计划,通过面对面交流、沟通对患者实施开导,指导家属陪伴等,不仅能提高护理干预的针对性,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使其正确面对现实,还可降低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主观性。

有研究报道,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睡眠状态与认知功能水平密切相关,针对性干预患者睡眠,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睡眠正常率较对照组高,说明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化护理模式干预能提高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睡眠质量。本研究通过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能缓解患者心理负担,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睡眠问题,通过制定睡眠计划,促使患者明确每一阶段的目标,根据目标进行自我调节,同时日常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缓解患者失眠情况。

综上,对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程化护理能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睡眠质量,院内护理工作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全程化血管性家属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