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征象及误诊分析

2021-03-30杨茜茜万钰磊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3期
关键词:误诊率囊性实性

杨茜茜,万钰磊,刘 瑛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 SPTP)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因无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之接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常导致误诊。本文收集2005年8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SPTP 39例,其中经CT检查确诊18例,误诊21例,误诊率53.8%。现分析SPTP 39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SPTP CT检查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认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9例,均为女性;年龄16~48岁,平均28岁。39例中23例无明确既往史,均在健康体检时行CT检查发现腹部肿块就诊;5例有胰腺炎病史,病程2~5年,期间未及时随诊复查,均因既往史行CT检查首次发现腹部肿块就诊;5例年龄较大,均有“胃病史”,病程3~14年,因胃镜检查仅报告消化性溃疡,后行腹部CT检查发现胰腺或腹膜后肿块就诊;3例有酗酒史3~6年,饮酒量每日300~800 ml,因肝功能检查异常,行超声检查发现胰腺区病灶就诊;3例有胰腺外伤史,病程1~3年,随访时CT检查发现胰腺肿块就诊。

1.2临床表现 本组无明确既往史23例,12例自觉有中上腹不适感,1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有胰腺炎病史5例出现上腹部不适感;年龄较大5例伴有腹胀和呃逆等消化系统症状;有酗酒史3例均出现头晕和嗜睡等症状;有胰腺外伤史3例上腹部有轻微阵痛感。查体:可触及腹部肿块13例,触诊压痛10例,反跳痛6例;39例均无黄疸。实验室检查:39例癌抗原199和癌抗原125均不高。

1.3CT检查 39例均行CT检查,检查前嘱患者禁食12 h,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16和32层(2012年引进)螺旋CT,扫描参数为120 kV,200 mA,层距和层厚均为10 mm,螺距1.375,矩阵512×512;增强CT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推注碘普罗胺注射液(350 mgI/ml)1.2 ml/kg,流率4.0 ml/s,后继续推注30~4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2012年之后部分病例薄层重建,采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 MPR)进行图像后处理。

CT检查结果显示39例病灶均为单发,其中胰头部13例,体部10例,尾部9例,中下腹部腹膜后7例;病变直径12~59 mm。病灶较小者3例均为实性结节,平扫密度稍低于周围胰腺组织,直径12~16 mm,均位于胰头部,增强CT扫描可见胰头部低增强结节,内部密度欠均匀,边界清楚。病灶较大者36例,直径48~59 mm,其中胰头部10例(囊实性7例、囊性3例)、体部10例(囊实性8例、囊性1例、实性1例)、尾部9例(囊实性6例、囊性2例、实性1例)、中下腹部腹膜后7例(囊实性4例、囊性3例);32例呈类圆形,4例形态欠规则;3例瘤体周边可见斑点状钙化。25例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包膜光整,囊性部分不规则分布于实性内,增强CT扫描显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均无强化,囊性部分被实性部分分割成不规则片状,见图1a、1b和1c;9例囊性肿块,囊壁光滑、厚薄不一,其中3例邻近包膜处实性成分呈囊壁结节样改变,增强CT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呈乳头状结节影,囊性部分均无明显强化,见图1d;2例实性肿块,为类圆形,增强CT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见图1e。39例增强CT扫描实性部分均呈渐进性强化,动脉期CT值平均61.8 Hu,门静脉期CT值平均78.2 Hu,延迟期CT值平均79.4 Hu,各期强化CT值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7例中下腹部腹膜后病灶,通过MPR后处理,发现肿块与胰腺分界不清,周围胃肠道主要呈受推挤改变,无明显粘连,见图1f。39例均未见胆总管扩张;3例病灶较大位于胰头部可见胰管轻度扩张。

图1 CT检查曾误诊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CT检查结果

1.4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

1.4.1手术结果:36例较大肿块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表面呈褐色或灰褐色,邻近囊性部分囊壁可触及波动感,瘤体剖面实性部分质地较韧,剖面呈灰白或灰色,局部可见深红色出血区域,囊性部分切开后可见半透明淡黄色液性物质流出,夹杂散在沉积物及凝血块,部分囊腔可见豆渣样坏死物大量填充,并可见大量黏稠状胶冻物悬浮于囊液中,剖开后囊性部分囊壁随之塌陷,肿块实性与囊性分界明显,周边组织均呈受推挤改变。3例结节状病灶,胰腺整体形态、大小正常,表面光滑完整,无明显凹陷或突起,手术切除病灶,结节包膜完整,质地偏软,剖面呈灰黄色,伴散在出血点。

1.4.2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39例肿瘤实性部分镜下可见形态较为一致的瘤细胞,核多呈卵圆形,分裂象较少见,部分伴有液化坏死灶;假乳头区域可见呈巢状围绕血管排列的瘤细胞,呈分支状乳头样聚集,细胞之间分界清楚,可见不同程度黏液样变性,形成假腺样或微囊样结构;实性与假乳头区相互混杂,形成团簇样瘤组织;囊性成分内以出血多见,沉积物伴有泡沫状细胞及异物巨细胞等;病理检查诊断为SPTP。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波形蛋白(Vim)多呈阳性,S-100和CK7呈弱阳性,甲胎蛋白(AFP)及突触素(Syn)呈阴性,Ki-67水平低于5%。

1.5误诊情况 本组CT检查确诊18例,误诊21例,误诊率53.8%,误诊时间3~7 d,其中2012年之前CT检查确诊5例,误诊17例,误诊率77.3%,2012年之后确诊13例,误诊4例,误诊率23.5%;2012年之前CT检查误诊率明显高于2012年之后CT检查误诊率。CT检查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11例(1例为2012年之后误诊),其中有胰腺炎及胰腺外伤史各3例为外院误诊,来我院后首诊医生及CT检查医生均盲从外院诊断结果;3例有酗酒史为我院超声科医生误诊,CT检查医师盲从;另2例胰腺炎病史较长,数年前考虑假性囊肿,入我院后复查CT发现肿块增大,考虑假性囊肿增大。上述11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3~6 d,基本情况稳定后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2例抽出褐色黏稠液体,9例抽液失败或液体不易抽出,后均转外科行剖腹探查剥离术。CT检查误诊为胰腺癌5例,年龄较大,伴有腹胀和呃逆等消化系统症状,且病史较长,门诊首诊触及腹部肿块,CT检查发现胰腺区较大肿块,明显推挤周边组织结构,诊断为胰腺癌,但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未出现恶病质,皮肤和黏膜亦均未出现黄疸,在完善相关检查3~7 d后,皆行开腹手术切除肿瘤。CT检查未能明确诊断3例(均为2012年之后病例),胰头部病灶呈结节样,因患者无明确病史,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增强CT亦无明显特异性,故未能明确诊断,CT检查仅提示胰头部结节灶,完善相关检查1~3 d后,均行胰腺结节切除术。CT检查误诊为胰腺囊腺瘤2例,均为青年(24和27岁),无症状,腹部可触及明显肿块,在我院行CT检查发现腹部较大囊实性肿块,边缘可见沙砾样钙化,考虑为囊腺瘤,遂收入院行外科手术治疗。

1.6确诊及治疗 本组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SPTP。11例CT检查误诊为假性囊肿,其中5例有胰腺炎病史、3例有胰腺外伤病史、3例有酗酒史,CT扫描病灶9例呈囊性,由于囊内有大量沉淀物,考虑囊腔内伴出血或凝血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不易,11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SPTP;5例年龄较大CT检查误诊为胰腺癌,有相关消化系统症状,CT检查病灶较大且呈囊实性,增强CT检查显示胆总管均未见明显扩张,临床症状亦不符合胰腺癌表现,临床以胰腺区占位、病灶性质待查行腹腔探查,术中切除肿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SPTP;3例CT检查未能明确诊断,CT检查胰头部结节病灶,增强CT无特异性表现,在完善内分泌等相关检查无异常后,遂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SPTP;2例CT检查误诊为胰腺囊腺瘤,患者无症状,CT检查病灶呈囊实性,肿块边缘可见沙砾样钙化,临床可明显触及腹部肿块,行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SPTP。

1.7随访及预后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皆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14~24 d,平均17 d。26例出院后每3个月复诊,持续1年,此后每年复查,随访时间1.5~8.0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其他部位转移;7例就近在当地县级医院复诊,情况不详;6例失访。

2 讨论

2.1疾病概述 SPTP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常见于年轻女性的胰腺肿瘤,发病率仅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2%,最早由Frantz[1]于1959年首次报道,WHO在1996年统一将其命名为SPTP,其发病机制现尚不明确,可能与胰腺具有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有关[2]。SPTP镜下可见假乳头状及巢状结构,瘤细胞外形规整、形态均一,是其组织学最具特征性的征象,瘤内常伴出血及囊性变,属于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3]。SPTP一般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及不适感,缺乏特异性,常在健康体检或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

2.2CT检查表现 SPTP CT检查发现病灶时,通常瘤体较大,外形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常推挤邻近组织结构,肿瘤边界较为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平扫显示瘤体实性部分呈等密度,囊性部分呈低密度,于囊性低密度区内可见不规则或散在分布的稍高密度影,为瘤内出血在囊内形成的出血灶或血凝块,肿瘤体积越大,瘤内出血越常见,可能与瘤体内大量脆弱、薄壁的血管缺乏有力的支架结构有关[4],且随着时间推移,陈旧性出血与新鲜出血相互混杂,CT显示新鲜出血的高密度与陈旧出血的低密度相互交错,逐渐沉积或聚集,导致肿瘤实性部分与囊性部分本应清楚的界线变得模糊。增强CT扫描可见实性部分呈进行性强化,这种强化方式可能与肿瘤间质内大量胶原纤维有关,这种胶原纤维组织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可能是延迟强化的病理学基础[5],而囊性部分无强化,二者边界清楚显示,瘤内出血灶亦无强化。本组25例CT检查均为较大的囊实性肿块,且边界清楚,皆可见瘤内出血灶。随着瘤体进一步增大,瘤内出血灶增多,囊性比例也进一步增加,CT平扫呈囊性,由于瘤体内无有力支撑结构,肿瘤呈大囊腔改变,分隔少见;增强CT可见肿瘤包膜及残存囊壁实性部分强化,部分实性呈结节样凸向囊腔内,形成类似乳头状强化灶[6]。本组9例CT检查呈囊性肿块,其中3例可见囊壁结节样强化征象。当肿瘤体积较小时,CT扫描呈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密度均匀;但增强CT扫描显示瘤体内呈不均匀强化,可能与瘤体内坏死范围过小,或出血含细胞成分较多有关[7]。本组2例呈实性不均匀强化肿块。此外,SPTP CT检查可见特征性钙化,其中以瘤内斑点状或瘤壁环形钙化为主,病理特征为玻璃样变的纤维间质钙质沉积所致[8]。本组3例瘤体周边可见斑点状钙化。SPTP CT检查最具特征性的改变是不论病灶位于胰腺何处,即使肿瘤巨大,胰管及胆管极少扩张,其原因可能与瘤体质地较软,生长缓慢有关[9]。本组仅3例病灶较大位于胰头部可见胰管轻度扩张。

2.3诊断及鉴别诊断 SPTP诊断主要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该病好发于年轻女性,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检查病灶通常较大,内部常伴有囊性变,呈内部密度不均的囊实性团块,边界清楚,周边常推挤或推压十二指肠等邻近组织,浸润少见,增强CT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肿块,强化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与病灶内部囊性变的部位一致;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肿瘤标志物不高。

临床上SPTP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多有胰腺炎或胰腺手术史,病灶多呈单囊性,囊壁较薄,壁内侧无结节或乳头状突起,病灶常与周围组织结构粘连、分界不清[10],当囊内伴有出血或感染时,与SPTP CT征象类似,但结合血、尿淀粉酶等指标,二者鉴别不难。②胰腺癌:胰腺癌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肿瘤常侵犯邻近组织,胰管及胆管多有扩张,临床常出现黄疸等胆道梗阻症状[11],癌抗原199和癌抗原125等肿瘤标志物增高,与SPTP明显不同。③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瘤好发于老年女性,分为黏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瘤,肿瘤内可见多囊及分隔,可有壁结节及钙化,钙化呈放射状或沙砾样,增强CT无渐进性强化[12],可与SPTP鉴别。④其他胰腺病变: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病灶一般较大,CT检查实质呈等低密度,增强可见明显强化,但无渐进性改变;胰腺癌囊性变,多见于老年男性,增强CT扫描动脉期较静脉期强化明显,与SPTP明显不同。

2.4治疗及预后 外科手术是SPTP的根治手段。有文献报道SPTP经手术治疗95%的胰腺局灶性病变可彻底治愈,且术后随访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状况均良好[13]。本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除7例就近在当地县级医院复诊情况不详和6例失访外,余患者随访情况均良好,皆未见肿瘤复发或其他部位转移。由于本病具有恶性倾向,术中切除时应尽量保证瘤壁完整,避免包膜破裂导致囊液漏入腹腔或其他组织间隙,导致肿瘤复发或种植[14]。CT及MPR后处理图像能清晰、多角度观察肿瘤内部情况,明确囊性部分所在位置,提示囊壁菲薄处,明确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为SPTP临床手术提供完善的解剖信息。

2.5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①患者既往史干扰,加之CT检查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盲从首诊结果,易导致误诊。本组CT检查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11例,临床表现无特殊,因有明确病史或酗酒史,首诊无论外院或是我院均考虑胰腺假性囊肿,CT检查医生盲从首诊结果,且发现病灶时,病灶较大,难以想到本病的可能,导致误诊。提示临床及医技科室医生应加强对相关疾病的学习,仔细排查患者相关病史,避免干扰诊断。②临床或CT检查医师不能紧密结合临床,未认真分析具体CT征象并加以鉴别,也易导致误诊。本组5例CT检查误诊为胰腺癌,接诊医师仅依据CT检查发现胰腺区较大肿块,且推挤周围组织,就草率做出胰腺癌诊断,然而患者并未出现皮肤、黏膜黄染和恶病质等胰腺癌典型征象,癌抗原199和癌抗原125等肿瘤标志物也不高,且CT检查显示肿瘤对周围组织仅是推挤,瘤体边界清楚,并未出现肿瘤对周围组织浸润,导致边缘粘连的征象,且此5例均未出现胆管扩张;2例无症状,CT检查误诊为胰腺囊腺瘤,分析首诊CT医生误诊主要因囊腺瘤较为多见,且体积较大,可伴有钙化,但囊腺瘤多为老年患者,囊内多伴分隔,CT增强无渐进性强化,这与SPTP明显不同。提示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一定要紧密结合临床和多个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并仔细鉴别诊断,避免仅凭少部分CT征象就武断作出诊断。③部分SPTP患者CT检查缺乏特异性征象,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本组3例CT检查呈胰腺内结节灶,由于病灶偏小,增强CT扫描亦无明确诊断,其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此类CT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患者,需结合超声和MRI等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诊断。④早年CT扫描层厚较厚,图像后处理技术不足,易导致误诊。本组CT检查总体误诊率为53.8%,2012年之前CT检查误诊率高达77.3%,2012年引进薄层CT和进行MPR图像后处理之后CT检查误诊率23.6%,2012年之前及之后CT检查误诊率有明显差异。说明在薄层CT检查和MPR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之后,CT检查误诊率明显降低。薄层CT扫描可避免因扫描层厚较厚,漏诊小病灶的可能。本组3例胰头部小结节病灶即通过薄层CT扫描发现,尽管没有明确诊断,但给予临床一定提示。另外,本组7例病灶位于中下腹部,常规CT扫描轴位难以明确显示巨大肿块来源及毗邻,通过MPR任意切面或角度检查得以确诊。

综上所述,SPTP好发于年轻女性,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检查常表现为囊实性肿块,瘤体通常较大,边界清楚,瘤内常伴出血及囊变,瘤体边缘可伴有钙化;胰管及胆管极少扩张是本病CT检查最具特异性的表现;增强CT扫描可见实性部分及包膜进行性强化,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PR能更好地显示瘤体内囊性部分位置、肿瘤包膜情况,以及肿瘤与周边组织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但该病明确诊断需依靠病理学检查。部分患者临床及CT表现缺乏特异性,接诊医生对其CT表现认识不足、未认真进行鉴别诊断,以及早年CT检查技术低下是导致SPTP CT检查误诊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欢

误诊率囊性实性
什么是囊性纤维化
超声造影在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决策中的价值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与囊性肾癌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探讨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提高CAXA制造工程师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CT用于良恶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患者诊断中的特征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