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的探讨
2021-03-29杨璐
摘要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生态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洪雅县调整優化农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通过深入调研洪雅县12个镇退耕还林林班、15个林业企业、21个林业专业合作社、26户林家乐经营户,走访500多名退耕还林林农,详细分析了洪雅县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成效等,认为“柳杉密植模式”和“林—茶”混交模式提高了林农收入,降低了抚育难度,适合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状;依托退耕还林发展生态旅游业也取得较好效益,值得推广。同时提出了人工林“绿色荒漠”问题,加大对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力度,为洪雅县林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努力促成绿化与富民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林业;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济;洪雅县
中图分类号:F326.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11–0172–02
退耕还林是我国国务院针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做出的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工程[1-2]。洪雅县是四川省首批启动退耕还林工程的县之一,经过近20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成果巩固,从根本上改变了洪雅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49.8%上升到71.68%,增加了21.88个百分点。
1 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总体概况
1.1 退耕还林工程基本情况
洪雅县从1999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75万 hm2,其中退耕还林1.46万hm2,配套荒山造林1.29万hm2。涉及全县12个镇、61个村、21个社区、农户6.1万户,人数24.5万人。退耕还林林种均为生态林,其中兼用林0.3万hm2。主要退耕树种为各类竹子、柳杉、杉木、杨树、喜树、茶叶等。经历每年的退耕还林检查,洪雅县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为100%。
1.2 退耕地主要树种经济效益情况
柳杉面积5 594.09 hm2,占退耕还林主要树种的38.3%,纯林主要分布在全县海拔800~1 200 m的深丘区,预计收益期16年,年平均预期收益12 469.5元/hm2。
杉木面积1 535.61 hm2,占主要树种的10.5%,纯林主要分布区域在海拔400~800 m的丘区,深丘地区也有零星发展。预计收益期为18年,每年平均预期收益12 048元/hm2。
楠竹面积2 292.86 hm2,占主要树种的15.8%,多为树—竹混交,主要分布在海拔800 m以下的浅丘区,预计收益期为12年,年平均已获收益750元/hm2,8年后的年平均预期收益18 000元/hm2。
慈竹面积1 924.42 hm2,占主要树种的13.2%,多为树—竹混交,主要分布区域为平坝、浅丘和一部分中山区,每年已获收益5 250元/hm2,6年后的平均预期收入为21 000元/hm2
茶叶面积823.13 hm2,占主要树种的5.6%,主要分布在浅丘山区,海拔1 000 m以下,平均已获收益15 000元/hm2,5年后的预期收入102 000元/hm2。
1.3 退耕地的主要经营模式
1.3.1 柳杉采用“柳杉密植”模式 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是杉科柳杉属常绿针叶大乔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针叶用材树种,也是速生优良用材树种之一,是家具、雕刻和地板的优良材料。洪雅县大部分地区采用了“柳杉密植模式”进行栽植。“柳杉密植模式”在标准密度2 505株/hm2的基础上增加至4 950株/hm2。林分密度的增加改变了光照和雨水对柳杉生长的影响,不仅大大降低了尖削度,提高了出材率,还抑制了林下杂草的生长,降低了抚育难度。该模式可多轮间伐,当幼林郁闭度到0.9~1.0时进行间伐作业,间伐后使郁闭度达0.6~0.7,4~6年可间伐1次。仅间伐就比普通栽植模式为林农带来22 500元/hm2的收益。根据森林资源统计数据,现有柳杉人工林面积3.79万hm2,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发展种植柳杉0.56万hm2,带动全县发展柳杉2万hm2。
1.3.2 “林—茶”混交模式 洪雅县在县坝、丘区宜种植茶的地区采用“林—茶”混交的方式。茶地内套种巨桉等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可提高茶叶的品质。退耕还林工程发展该模式种植巨桉0.1万hm2,带动全县发展0.67万hm2。2020年,洪雅茶叶面积和产量居四川省第2位。茶叶在地面积达1.9万hm2,其中,有机茶认证面积853.33 hm2。洪雅县12个乡镇均有“林—茶”混交模式种植茶叶,洪雅县茶叶已因此发展壮大,涉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12个、茶叶生产企业16个、茶叶初加工作坊近300家。
2 退耕还林模式的成效分析
2.1 生态效益明显
实施退耕还林的林地保水性能明显好于农耕地,径流量、产沙量及养分流失量明显低于农耕地,侵蚀模数明显低于农耕地。例如,退耕地的最大持水量为14.93 t/hm2,农耕地仅为1.79 t/hm2;退耕地的径流深为46.73 mm,地表径流系数5.4%,产沙量为0.702 t/hm2,侵蚀模数为70.2 t/(km2·a);而农耕地的径流深为87.57 mm,地表径流系数9.73%,产沙量为5.263 t/(km2·a),侵蚀模数为526.3 t/(km2·a)。减少了输入长江的泥沙量,保障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国土安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2 经济效益显著
洪雅县2020年林业总产值50.7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29.1亿元的39.27%;农户从林业上获得收入4 233元,占人均纯收入20 564元的20.58%。通过对随机抽取的109户退耕还林农户定点绩效调查分析,实施退耕还林后,退耕还林农户在收入结构组成上,主要表现为林业、畜牧业及务工收入增加,农业收入降低。其中林业收入占林农家庭收入比例由退耕前的3.8%上升到退耕后的18.6%。如果用直接经济收入加上竹木生长预计收入,则退耕还林后的收入比退耕前增收18.2个百分点。同时,结合退耕还林,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建成高标准的竹业基地0.8万hm2、茶业基地0.3万hm2及工业原料林基地0.67万hm2。63252785-0D2F-4573-A285-0E94A6C60B62
2.3 社会效益见成效
退耕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时间大大减少,降低了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性,使他们有可能也必须利用大量的空余时间进行劳动力的转移。走访的504户退耕农户中,50%的家庭有外出务工人员,有30%的家庭有在本镇务工或挣取工资的人员,有20%的家庭从事旅游、服务业。在柳江、槽渔滩、七里坪、瓦屋山等景区附近的林农,超过20%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家庭生产经营模式从种地转变为以生态旅游为主业,以依托退耕还林地来开展林家乐、森林人家等方式作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生态旅游行业从2008年的82.6亿元到2020年的213.4亿元,增长258%。
3 退耕还林工程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绿色荒漠问题
根据森林资源统计数据,现有柳杉人工林面积3.77万hm2,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发展种植柳杉0.56万hm2。大量的人工林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功能减弱。人工种植的柳杉林树皮被赤腹松鼠啃食,林农想方设法与松鼠“作战”,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人力来解决鼠害问题。而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做通林农的思想工作,在柳杉等人工林中插种板栗、猕猴桃、核桃等本地乡土树种,可增加部分收入,也可以有效缓解了鼠害。
3.2 对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问题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期管护是关键。洪雅县退耕还林面积广,分布分散,涉及农户数量多,退耕还林后期管护难度很大。加之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部分留守老弱林农想管护也无能为力。建议可加强林区公路建设,不仅能降低管护抚育难度,有利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还能降低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灾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
4 调查结论
洪雅县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将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农民致富增收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绿化与富民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谢晨,彭道黎.退耕还林政策十年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黃云鹏.林木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黄艳飞
作者简介 杨璐(1985—),女,四川洪雅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营造林、退耕还林等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9-11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Effec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in Hongya County
YANG Lu (Hongya Wawushan Forestry Station, Hongya, Sichuan 620360)
Abstract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s a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and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Hongya County to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investigating Hongya 12 towns to forest, 15 forestry enterprises, 21 forestry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26 households, visited more than 500 farmland to forest farmers, carefully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ecological benefits, economic benefits, social results, etc., that “willow planting mode” and “forest-tea” mixed forest farmers income,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raising and suitable for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bor to develop ecotourism industry also achieved good benefits, worth promoting.In addition, the problem of “green desert” of artificial forest was put forward, increasing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achievement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with the decision and reference of fore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ongya county, and strive to promote the good situation of greening and enriching the people.
Key words Forestry;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project; Ecological economy; Hongya County63252785-0D2F-4573-A285-0E94A6C60B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