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技术及林木资源保护措施探析
2021-03-29王涛
摘要 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当前造林的注意事项、相应技术手段,提出了保护林木资源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造林技术;林木资源;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11–0156–02
随着我国“碳达标,碳中和”政策的提出,节能减排与碳中和成为当前热点话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的原则。其中,林业活动是中和碳排放的关键点,实现高效的碳中和是环保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高效保质的林业造林种植不仅可以减慢温室效应的发展进程,而且可以缓解气候剧变的环境问题。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木材等自然资源的利用量也在不断增加[1]。因此,应用造林技术有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对当代发展非常重要。
1 造林整地的影响
1.1 造林整地的特点
与农业种植类整地或者其他整地方式不同,造林地区的整地所处环境非常复杂,用于造林的土地大多是常年没有开垦的荒地,通常土壤结构具有未知性,且造林整地面积较大,地域的分布面积也非常大,因此造林条件十分艰苦,给造林整地工作带来较多困难,对人力、物力和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
1.2 造林整地前的清理工作
在造林整地前要清理当地的土壤,再翻耕土壤,工作人员应清理干净造林地区的杂草、杂木、树枝或者灌木和竹类等,也要将灌木、杂木等采伐后的枝芽等清除干净,改善造林地的卫生条件和造林树木的立地条件,对造林整地具有促进作用。通常情况下,造林地清理工作有3种方式: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2]。
1.3 改善造林条件
造林整地的工作地点往往处于未经过开发利用且人烟稀少的荒芜地带,这些区域的土壤和环境条件较差,先铲除生长在该区域的杂草、灌木、杂木等并清理干净,再进行土壤翻新工作,完成造林整地工作。经过造林整地后的土壤会变得更加疏松,透气性得到大大改善,有利于种植树木的正常生长。此外,通过造林整地工作,除去杂草、杂木等,可以改善光照条件,使树木获得更加充足的光照,同时林地的温湿度也会变得更加适宜树木生长,均为种植树木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助于造林工作的开展。
1.4 提高所造林木的整体质量
造林工作具有专业性,科学合理地安排整地工作,能够确保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做好前期的整地工作,才能为种植的林木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林木的栽培与管理的质量。科学整地后,会使造林地区的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有利于种植树木等造林施工活动的开展,促进造林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
1.5 促进幼林生长,确保林木种植的成活率
整地后,造林区域的土壤渗透性能也会随之增强,可以为种植的林木提供更多的水分和充足的营养成分,对幼林的生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大大提高了林木种植的成活率。经过整地后,也相应地改良了造林区域土地的立地条件,相比天然环境的恶劣,整地改良后,极大地改善了林木的生存环境,提高种植林木的质量,确保幼林不会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加快其生长速度。
2 造林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经过长期的造林实践经验积累,林业造林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出现了多样化、具有不同特点与适用条件的造林技术。在实际造林行动中,必须结合造林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造林的要求与条件,选择合适的造林技术,科学开展造林工作。
2.1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被称为直播造林法,即先选择完成造林整地工作后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土壤,将林木的种子直接播种的造林方法,此后树木会从胚芽逐渐发育,经过不同的生长时期,直到其根系自然完整地生长并均匀地分布,成长后的树木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但在生长过程中弱小的植株会被逐渐淘汰,最终留下健壮、长势较好的植株,形成自然的林木群落[3]。
播种造林法的成本投入较小,也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造林方法,但这种种植方法对立地条件有很高的要求。在天气条件较为恶劣的干旱、少雨、寒冷以及风沙多发的地带,会对幼苗的成活率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还非常容易遭到一些动物的破坏等,这些均制约了林木抚育。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种植、种植环境条件较好且具有较强发芽能力的林木。
2.2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通過树木的树干、枝条、根系、竹子的地下茎等营养器官进行苗木培育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培育林苗的时间、降低成本,同时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对培育的技术要求不高,苗木的成活率也较高。采用该种方法培育的植株,其幼苗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具有母本的优质特性。但分殖造林法对立地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还需保证充足的造林材料,母体分布的情况或者数量等因素均会影响造林效果。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杨树、柳树、竹子、松树等造林过程中。
2.3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方法在造林工程中非常普遍,主要是种植苗木进行造林,种植的苗木植株具有完整的生长结构,使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相较于播种造林法,植苗造林技术大大加快了林木的生长速度,缩短了人工造林时间,而且植苗造林对立地条件的要求较低,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干旱地区等有较高的成活率。但这种造林方法的缺点就是对苗木质量要求较高,在造林工作中对人力、物力的投入也较高,移植苗木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时,在移植苗木的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苗木的根系,通常情况下需要缓苗,这对苗木的成活率造成一定的影响。植苗造林技术仍是当前非常普遍的应用技术,适用于多个树种的造林培育。
3 林木资源的保护措施
3.1 健全林业资源的相关法律和管理制度
加强对林木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必须完善相应的法规与管理制度,这是开展保护工作的依据与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完善当地林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管理执行力度,增强宣传普及林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倡广大群众参与保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工作情况,划分具体负责的部门与人员,明确相应的职责与义务,采用责任负责制严格地监管工作,并切实落实违规严厉处罚制度。同时,也应实行奖惩结合的方式,相应地奖励林木保护工作突出的人員,而相应地处罚破坏人员,切实推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3.2 提升林业资源保护管理人员的素养
林木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同样是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与责任心,防止在实际管理保护工作中出现漏洞,甚至发生人为破坏的情况,导致林业受到破坏和损失。当前,林业保护管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意识,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管理和工作人员的各项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更好地发挥保护管理作用。
3.3 重视林业灾害的防治工作
在林区经常会发生病虫害和火灾等,会对林区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相关部门应高度注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定期维护林区,若对林区灾害处理不当,则非常容易导致林业资源大规模消亡。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应分析该林区的病虫害进行分析,对症治疗,有效防控当地流行的害虫。此外,还应加强巡视工作,严防各种火灾隐患,严禁人员携带明火进入林区、严禁焚烧杂草等,同时定期开展消防演练,进一步加大对林区的保护力度。
4 结束语
林业资源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开展造林活动是面向未来的发展大计,通过运用科学的整地造林技术,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和培育效率,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与物力。此外,林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合理的管理保护工作是造林成果的后期保障,否则会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在当前生态理念下,必须提高林木的保护管理水平,发挥林木对生态的作用,满足人类社会对林木资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孟闯.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J].乡村科技,2018(4):65-66.
[2] 张培香.林业造林技术探究[J].种子科技,2020,38(21):81-82.
[3] 于庆海.探析林业造林技术及林业保护措施[J].河北农机,2021(8):43-44.
责任编辑:黄艳飞
Discussion on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and Forest Resources Protection Measures
WANG Tao (Minxian Mayan Forest Farm, Dingxi, Gansu 748400)
Abstract Through the use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chnical means,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stry. Based on th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was analyzed, the attention items and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means of afforestation were expounded, and the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forest resources were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Forestry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Forest resources; Protection; Measures
作者简介 王涛(1993—),男 ,甘肃岷县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