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地理教师的长江三峡研学之旅

2021-03-28卢李朋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期
关键词:长江三峡三峡

卢李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这是我们从旅行经历中获取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理论依据。我国著名地理旅行家徐霞客更是鼓励我们用脚步丈量世界,增长见识阅历,丰富地理知识。2019年暑假,我前往长江三峡,开展了一次难忘的研学旅行。7月15日下午,我从肇庆市辗转桂林、成都、重庆,拜别了好友,7月21日傍晚,从重庆朝天门港口出发,乘坐游船驶向拥有三峡、葛洲坝水电站的中国最大水电基地城市——宜昌,开启了四天三夜的长江三峡之旅(如图1)。

镜头拍三峡

长江三峡那么美,旅途中只要留心,处处皆是活灵活现的地理教学实例。我用相机、手机捕捉具有典型性的地理课程资源价值的线索,运用有针对性的专业语言对拍摄的地理现象、事物进行科学的描述。诸如:乘坐三峡游船在三峡河道游览,观看两岸河谷的形态景象,观察三峡丰水期间水量、水位、流速、含沙量等水文特征,感受三峡优越的航道条件,探析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形成和长江“黄金水道”间的密切关系。途经重庆河段各区县城,观察其城镇布局及形态,符合南方沿河设城且具有“山城特色”。因三峡蓄水,抬高了大坝库区水位,加之河谷狭小,地狭人稠,人口密度大,城镇建设用地不足,为避免洪水期城区水淹内涝,固丰都、云阳、奉节等城镇都布局在沿河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库区的摩崖石刻、昭君故里、云阳张飞庙、秭归屈原祠、奉节白帝城等44处景点,随着三峡大坝修建,面临淹没而被迫搬迁或消失,这也是大型工程对库区旅游资源的不利影响。总之,长江三峡的自然、人文地理课程资源丰富且典型,是个研学旅行、野外实习考察的好去处。

慧眼识三峡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地理教师和一般游客不同,我们欣赏风景、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要善于从地理视角观察探析相关的现象、事物。不只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看到相关地理事物的美学价值,还要探究其是否具有地理科学价值和经济社会意义等。例如,游船在长江瞿塘峡、巫峡重庆段时,阴雨天气较多,水雾弥天,烟波浩渺,此段三峡风光别有一番风味。可是当游船驶出巫山,到了湖北宜昌段的巫峡和西陵峡之后,当地却艳阳高照,干燥异常。巫山两侧(重庆段和湖北段)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的差异,普通游客可能会觉得山区天气复杂多变,稀松平常,不必大惊小怪。但地理教师应该想到,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七八月份的天气状况之所以不同,主要是由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决定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宜昌伏旱天气,所以其境内晴朗干燥,干旱缺水。而此时,四川盆地重庆三峡地区恰逢雨季,阴雨天气较多,所以就形成了渝、鄂区段天气特征的差异。

舌尖品三峡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理环境的差异,往往形成不同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习惯和饮食文化。研学旅行不仅让眼睛大饱眼福,让心灵净化洗涤,让心境宁静自然,也能让舌尖上的味蕾一饱口福。三峡地域处渝东和鄂西交界,巴蜀文化交融。三峡美食既有川菜麻辣而不囿于麻辣的优点,兼具鄂菜烹鱼和蒸菜之擅长,既有山村田坎之野趣,又有鱼米之乡之清醇。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一菜一种文化、一菜一个故事,如曹操曾大设萝卜宴犒劳三军将士,“张飞鱼”的美丽故事千年流传,昭君桃花鱼让人馋不思蜀。

“研”途思三峡

作为地理教师,在旅途中不能只顾游山玩水,走马观花,要充分运用地理学科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知行一体,深入思索探究沿途发现的地理事物和规律是否与理论吻合。长江三峡是我国河流侵蚀地貌的典型地区,孕育了三峡雄伟秀丽的峡谷风光。随着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三峡大坝抬高了库区水位,长江三峡旧貌剩几许?新颜靓几多?对上游河段旅游资源会有哪些影响?综合来看,三峡带来的各方面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长江三峡大坝会重蹈尼罗河上阿斯旺大坝的种种覆辙吗?……

诗歌赞三峡

长江三峡因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雄伟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他们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旷世诗篇。“诗仙”李白绣口一吐,便有了锦绣诗篇《白帝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看似是诗仙千里江陵一日往返的轻快心境、“酒话浮夸”,却写出了瞿塘峡段因地处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区,地势落差較大,顺流速度快且水运便利的地理事实。白帝城在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北岸,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是三国时蜀王刘备临死托孤之地,也是诗人饮唱之城,李杜、白居易等都在此游历并留下传世佳作,因此白帝城也被称为“诗城”。

我国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的《三峡》中写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反映了长江水量大且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流劈切巫山,形成了峡高谷深、曲折幽长、清幽俊秀、美不胜收的巫峡,构成了三峡风光的精华。

我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畅游长江后,挥毫铺墨,赋诗《水调歌头·游泳》一首,构想了长江未来水利工程的蓝图:“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几十年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横空出世、震惊世界。

虽然游船慢慢、旅途漫漫,舟车劳顿甚为辛苦,但作为地理教师,我对沿途风物保持着激情、新鲜感、求知欲。在当前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单纯获得,而是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技能和手段的培养。它不仅深化和发展了三维教学目标,还更加切合育人的目标和教育的真正目的。一线地理教师要深入生活,走进自然,躬行实践,获取更多的教学课程资源,有利于丰富形象地理课堂资源,模拟实景地理课堂。如此,既实现了课程目标,也兼顾了其育人功能。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长江三峡三峡
“长江三峡1”号在湖北宜昌首航
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对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影响初探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放鲟记 关注第58次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
春到三峡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