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三段式”绘本创作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2021-03-28邹官民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段式学段绘本

邹官民

读图时代,阅读从文字延展到了图像,视觉读写能力成了人们的通识素养,儿童视觉解读能力、图像创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为此,我们以校为本开展了小学美术“三段式”绘本创作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依据儿童发展观和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理论,“三段式”绘本创作课程的愿景是:站在儿童的视角,呵护与尊重儿童独特的生命意义,通过学习与创作活动,调动儿童的情感绽放、心灵润泽、艺术潜能实现和品格价值完善,为幸福人生奠基。

一、“三段式”绘本创作课程的校本建构

“三段式”绘本创作课程在顶层设计理念下,依据校本资源和特色发展策略,建构完善的课程框架、制定课程模块结构和设计科学且适切学生的课程内容,成为“稳健、完善、丰富”的课程体系。

1.“三段式”框架建构

“三段式”绘本创作课程的“三”有三层意思,一是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将小学划分“低、中、高”三个学段;二是在“第一课堂”“超市课堂”“社团课堂”三层段课堂中推进;三是依据“低、中、高”学段设置“线描”“色彩”“综合”三大板块课程内容。因此“三段式”绘本课程体系就是在“低、中、高”三学段,利用“第一课堂”“超市课堂”“社团课堂”三层段,开设“线描绘本”“色彩绘本”“综合绘本”三大梯段的“儿童绘本创作”课程,形成课程稳健框架。(如图1)

2.“大单元”模块结构

“大单元”是为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学习孤立化,以单元主题概念为基础,整合编排一个知识整体或意义整体的课程组织方式。以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在“学习支架”的帮助下,甄选、探究、创造、表现绘本故事,实现最好的学习成效。

在“大单元”视觉下,需要进行模块与结构化建构。首先是“单元模块”归类,确定“单元大概念”、整合单元知识、跨学科知识链接和单元教学总目标;其次从“知识”“技能”“方法”“形式”“成果”五模块设计目标要求;最后依据“单元模块”归类和目标进行资源、教材和学案的完善,指导学生的自主、深度学习。

“大单元”模块结构既将知识体系化,又将能力目标结构化,还将学习资源具体化,实现绘本课程实践的整体性、指向性、有序性和完整性。

3.“多线型”内容设计

有了“三段式”框架和“大单元”模块结构,要使课程真正落到实处,细致的内容设计非常关键。

基于课程价值理念和顶层设计,结合校本理念和资源优势,确定知识·赏析线、技法·技能线、文化·融合线、创作·表现线和展示·交流线这五个关键因素,这五个因素在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学段课程中形成不断发展的系列射线,依据每条射线的不同节点来设计每个学段的课程内容,而每个学段课内容的难度、广度、深度也将依据“五线”因素而渐进扩展,同时也为课程实践的项目推进和任务驱动提供可能和依据,最后实现“五线”能力和素养的递进式发展。(如图2)

二、“三段式”绘本创作课程的创新实践

校本课程的终极意义在于创新实践与应用推广。“三段式”绘本创作课程进行了多维度的创新尝试,下面以实例呈现其在“学科融合”“学习样态”“多元展评”方面的具体实践。

1.“主题创作”促学科融合教学

“主题”是在课程愿景和理念下落地实践的主线,以“学段主题”—“大单元主题”—“单课主题”贯穿全过程,让其紧密连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同时通过“创作”手段打破学科壁垒,联通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实现激发潜能、发展素养的目标。

如以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为例:学段创作主题为“植物与昆虫世界的‘线秘密”,指向道法、科学、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大单元下设5课,其每课主题不仅从知识技能、文化赏析、學习表现、创造想象、展示交流等方面来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更是促进了多学科融合教学。(如表1)

2.“任务驱动”让学习真正发生

“三段式”绘本创作课程在“大主题”整合下,每个小主题就是一个任务,一个单元就构成了由N个任务组成的“任务串”。课程要使教师的教落到实处,学生的学真正发生,就需要建立一种成熟的任务驱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外部或内部力量的驱动,实现学习的持续效应,即“三段式”绘本创作任务驱动。

以“植物与昆虫世界的‘线秘密”为例,实践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如表2)

任务内容依据课主题确定自主任务和合作任务,在驱动方式上设定学生内部驱动和以教师为主的外部驱动,这样将课程的学习划分为一个个可逐级实现的任务,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内驱和外驱之动力让学习真正发生。

3.“多样展评”使评价立体多元

评价是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监测方式,绘本创作课程的学习成果是绘本作品,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因此传统的评价方式不适用。但作为兼容儿童艺术美、文学美、哲理美的绘本作品,更适合在不同的场域中展示,让读者从各自的角度去分享和评述作品。因此,我们尝试了立体多元的展评方式。

这里的“立体多元”主要是从空间、时间、形式上给予多样展示,在空间上有线上空间(如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微课掌上通等)和线下空间(如班级展示空间、学校展示空间、校外专业场馆空间等)展评;在时间上分为即时性展评、延时性展评和长时性展评;在展评形式上有互动留言、线上沙龙、收藏拍卖等形式。

综上所述,“三段式”绘本创作课程始终遵循“儿童发展”“核心素养”“建构主义”这三大价值理念,从校本实际出发,通过“三段式”框架、“大单元”模块和“多线型”设计之建构,形成具有融合、开放、独特、创新、动态、创生、发展的完整课程体系。通过以主题统整、项目推进、任务驱动和多元展评等实践,以“学习—创作—发表”的形态,探索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个性化实践的创新路径与模式,促进儿童自由成长、独特发展、潜能实现。

猜你喜欢

三段式学段绘本
论宋杂剧结构并无三段式
三段式后桥壳环焊工艺分析及改进
绘本
绘本
绘本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三段式多学科整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