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学习六步法”习作课例研究

2021-03-28连小红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1期
关键词:选材研学学案

连小红

广州市番禺区实施的“研学后教”,强调学生研学在先,在尝试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研学后教”理念的引领下,我校语文科组开展了“小组学习六步法”习作案例研究,效果明显。以下,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习作教学课的两次“小组学习六步法”实践作为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次教学,选用五(1)班,学生人数为46人。“小组学习六步法”是这样实施的。第一步,收集资料,同桌分享。此环节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童年的照片或童年的故事,并与同桌分享。第二步,自主读题,感悟批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明确习作要求,并完成研学案第二点的第一小题。然后,全班共同讨论“接下来如何进行选材”。在《“研学后教”课堂学生问卷调查表》中显示:认同通过研学案教学的有38人,看研学案设计的好坏和落实程度的有8人,即82.6%的学生接受通过研学案的教学。完成研学案有困难时问老师的有31人;问同学和家长的有5人;看书解决的有7人,留待以后解决的仅3人,即93.5%的学生能自觉地完成研学案的学习任务。除课堂之外,完成研学案时间20分钟的有28人,半小时的14人,即在半小时内完成的占91.3%。以上的数据反馈表明:研学案的运用能普遍被学生所接受,但任务和难度的设计要合理安排,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步,小组交流,发表看法。学生对自己的材料进行整理,形成思维导图,确定最能体现“趣”的童年的事,然后小组交流:为什么选择这一件事,它“趣”在哪里?第四步,修改思维导图,初写片断。学生上台展示后请其他学生点评。重点突破:为什么选择这一件事,它“趣”在哪里?第五步,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引导学生抓住“趣”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这个特点,并进行片断的指导。第六步,点拨引导,修改片断。教师对写作方法进行提点,包括心理、感受、动作语言等细节方面的描写,以及事情的经过要详细写,特别是有趣有意义的地方要作为重点来写。

第一次实施后,其效果表现在:

(1)激趣导入,研学铺垫。“跳房子、斗鸡、上树掏鸟窝等童年活动,正像歌词里所唱的‘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是的,童年正是因为有这些游戏而成为我们难以磨灭的记忆。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正是这些有趣的事才让我们的童年多姿多彩……”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童年的事激发学生共鸣,学生在分享中情感被调动,为“选材”练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2)自主学习,激活思维。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习作的要求,并能抓住习作的关键词,对研学问题的生成有极大的帮助。从课堂上看,学生读懂了“趣”,知道要围绕“趣”生“事”,方向找对了,研学就有味了。这一“趣”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活跃,头脑里出现了童年里发生的许多“趣”事,就像播电影一样,很快地有了可以调出来的材料了。但是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用上呢?当然不是,需要进入下一环节——“选材”。

(3)思维导图,助力“选材”。“选材”环节是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本次课上,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前期基础上很快对材料进行了筛选和整合,设计出思维导图,选好了一件最能体现“趣”的童年的事,并在小组和全班分享,但在说“为什么”时还是不能完整、清楚地表达,这就需要接下来进一步进行引导。

(4)后教策略,共研“选材”。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引导,再次强化选材的要求以及选了材后如何写出“趣”。这个环节把时间还给学生,由學生讲出来,效果非常好。

(5)突破难度,顺利写作。让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点拨,看学生掌握的情况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学生写文章最大的困难就是不会选典型的材料和把材料写具体,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巩固了这个薄弱点,对习作帮助十分大。

从这一次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情况分析来看,我们发现:在调动学生个体能动性之后再发挥集体的智慧,能较好地掌握选材的方法和列好提纲,写片断也能较好地掌握。特别是“选材”这一环节,非常适合小组资源共享,合作筛选,分析研讨,降低了后面写作的难度,提高了写作的效率。但是,根据课堂教学的观察记录、学生研学案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课堂问卷调查表》也反馈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研学问题是否有价值。这主要体现在能否指向教材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这一次进行教学设计时,由于没考虑到让学生很好地生成研学问题,而是直接进入“如何选材”这一主题,从而让学生感觉很突然,毫无准备。二是后教策略是否做到位。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在看、听、说、读、改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习作实践。在兴致盎然的习作实践中,感受习作成功带来的乐趣;在具体形象的习作实践中,初步了解和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培养。但这次的教学没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在引导“趣”上做得不到位。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材料的筛选和整合形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还是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时间,并相机引导。为此,以后的习作教学中教学生选材是关键,但如何落到实处并帮助中下生值得继续探讨。

第二次教学,选取了五年(2)班,学生人数为43人。在教学环节上,与第一次教学设计相比,这一次设计增加和改动了以下的内容:导入环节以音乐《童年》渲染气氛,带动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事,学生更快进入情境中,情感也更快被调动起来;增加了根据选好的材料列提纲这个环节,学生选好材后如何把内容写具体、生动也是一个难点,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构思。这对于帮助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是很有作用的。“小练笔”设计也有调整,安排在列完提纲后进行,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动笔,并对自己要写的内容有了充分准备,写作效果也更好些。

调整后与之前呈现了不同的效果。调整后主要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选材上,让学生充分筛选、整合自己的材料,形成思维导图后确定了自己要写的是哪一件事,然后通过列提纲的方式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对如何把内容写具体把握得更好。最后,引导学生确定用什么表达方式把内容写得更生动时,学生就很快明白,习作也就水到渠成。第二次教学更充分体现了小组学习的效果,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更充分了,学生汇报的时间也更充分了,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过程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选材研学学案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乡愁导学案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研学之旅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