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班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2021-03-28朱婧怡

考试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小班

朱婧怡

摘 要: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其主要的内在特性,只要幼儿在进行认识、实践,其个性特征就必然会表现出来。本研究以昆山某幼儿园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者着眼于幼儿的个体化发展,采用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昆山某幼儿园小班幼儿个体差异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小班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所造成的,本研究提出: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其个体差异加以具体引导并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努力让每个独特的个体都获得发展和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小班;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幼儿心理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学家们所重视。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得出了因材施教这一宝贵教育经验。新世纪初,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而现如今,尊重孩子的個体差异已成为了各国幼教发展的一个共同目标,各类相关研究的新进展也让我们感受了差异教学的新角度。

(二)研究意义

只有了解幼儿的个别差异,以此为依据来实施教育,才能使每一个不同的幼儿更快更好地成长。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民主、科学和个性化的教育,也是成功的教育。尊重孩子在成长环境、性格、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促进幼儿差异发展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此次的研究课题是以昆山某幼儿园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以调查小班幼儿在各个方面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为主要内容,并通过对相关幼儿、教师、保育员、家长的访谈及幼儿一周生活的自然观察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

1. 小班幼儿中个体差异的现状描述

2. 造成小班幼儿个体差异的原因及分析

3. 针对小班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观察本班幼儿一周的时间中,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通过不断地观察幼儿各类游戏中的行为差异,不断探索发现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2.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问卷,通过询问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记录整理调查问卷,了解幼儿的性格特征、生活自理能力等等。发出问卷31份,收回有效问卷31份,回收率为100%。

3. 文献检索法

通过文献检索,对于小班幼儿因材施教寻求理论依据及实践支撑。

4. 访谈法

随机访谈老师、幼儿、保育员,收集小班幼儿在园、在家个性化表现的信息。

(四)核心概念界定

1. 个体差异

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其主要的内在特性,只要幼儿在进行认识、实践、其个性特征就必然会表现出来。

2.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幼儿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小班幼儿中个体差异的现状描述

1. 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差异

在开学前的家访过程中,笔者对幼儿在自己穿脱衣物、大小便、吃饭、喝水四个方面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来了解我们班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基本情况,统计表如下: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能够独立进餐的幼儿人数为19人,需要喂食的为12人;能够独立大小便的幼儿人数为8人,需要老师帮助擦屁股或者提裤子的人数为13人;能够自己穿脱衣物的幼儿人数为14人,需要老师帮助的为17人;能够自己独立入睡的幼儿人数为18人,需要家长安抚陪伴的为13人。

结合近阶段以来对本班幼儿的观察和了解,可以发现:有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能够自己穿脱简单的衣物,如外套等,而有的孩子只会将外套塞给老师。有的孩子能够自主地去大小便、擦屁股、提裤子,而有的孩子连自主去小便都比较困难。有的孩子到了午睡时间能够躺下闭眼入睡,而有的孩子则需要老师坐在旁边安抚或者拍拍后背才能入睡。所以从进餐、盥洗、穿衣、午睡四个方面来看,孩子之间的差异都是明显的。

2. 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差异

小班幼儿已经有了与人交往的意识,但他们的交往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以我们一次角色游戏为例:娃娃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小朋友在扮演“爸爸”“妈妈”。这时候晨晨走到了娃娃家门口,盯着里面的“宝宝”看却并没有走进去。过了一会儿诺诺走过来,对里面的小朋友说:“我也来玩,我是哥哥。”很快诺诺就融入了这个家庭中,而晨晨却一直在门口看着。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孩子都有一定的社会交往意识,但是有的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尝试融入其中,而像“晨晨”这样的孩子还不具备这样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技能。

3. 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差异

班级中的每一位孩子都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不一样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他们或许是聪明伶俐,或是活泼可爱又或者是淘气顽皮。不一样的性格特征也就决定了孩子们不一样的行为方式。

就学期初孩子们来幼儿园时不一样的情况来看,就能发现他们的个体差异明显。可以看到性格外向的孩子分离焦虑的状况很轻微,从第一天入园起就能够做到高高兴兴地来园,开开心心地离园。一些性格内向的,平时不怎么与陌生同伴玩耍的孩子情绪就比较难平复。像我们班内向的希希分离焦虑症状则非常明显,妈妈不在身边的第一天哭闹了近3个小时左右,情绪难以平复。

猜你喜欢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小班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