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宋的东北亚经营:元嘉二十八年厚封倭国考

2021-03-28赵建洋

学理论·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封号高句丽安东

赵建洋

摘 要:中日两国交流历史已久,进入南朝时倭国更是主动上表南朝请求除授,南朝朝廷对于倭国的封赏也贯穿着整个南朝的历史。作为南朝的第一个王朝,刘宋王朝最初一直并未答应赐予倭国太高的官职封号。直至刘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刘宋朝廷突然一反常态,几乎全盘答应倭国的请求,厚封了倭王济等人。这一转变十分突然,必有其特殊原因。当时由高句丽的兴起带来的东北亚局势的转变,加之元嘉二十七年(450)刘宋北伐失败后面临的窘境,一起促成了这场求封与厚封,对于倭国的厚封也成为刘宋经营东北亚局势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倭国;刘宋;东北亚交流;4—6世纪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1]。这是中国古籍中有关倭人已经形成国家方面的最早记载。至《后汉书》中,又将倭人分为倭奴国与倭国[2]。倭国与中国中央王朝的交流由来已久,至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时曾多次遣使来朝。而自泰始二年(266)至东晋义熙九年(413)近150年历史中未见中国史书中有倭国贡献的记载。东晋义熙九年(413)倭国来贡献方物。永初二年(421),刘宋高祖刘裕诏“倭赞万里修贡,远诚宜甄,可赐除授”[3]。后倭王赞又遣使朝贡。至下一任倭王珍时,倭国每次贡献均要求除授。倭王珍首次来贡时即希望获得“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2]的封号。刘宋自然没有答应这些要求,只是除授了安东将军、倭国王。下一任倭王济时,起先仍然只沿袭了安东将军、倭国王。后至元嘉二十八年(451),刘宋十分突然地主动对倭王济进封加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将军、倭国王,并在同年又进安东大将军。此种除授对于当时的倭国,甚至同时期其他的“夷蛮”国家不能不说是“厚封”了。探究其原因,目前国内研究有以下几种观点:或认为因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刘宋北伐未成,且损失较大,为褒奖倭国在此时仍然贡献而封[4]。或认为寻求此时国际上的支持而封[5]。或认为封号中督六国军事不过是附赠或者是象征意义的封号,因为所封之处与中原王朝并无朝贡关系,刘宋也并无义务进行保护[6]。熊义民在其博士论文《公元四至七世纪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中谈到了当时刘宋在此事当中的国际视野[7],但在文中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并未进行实证。以上观点多聚焦于一点,未将当时刘宋面临的国内国外局势一同考慮,或对该事件的国际层面的分析还停留在设想层面,缺乏实证。笔者以为该事件不仅仅是刘宋与倭国两方面促成的,当时的朝鲜半岛的主要势力亦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甚至是主要角色,且刘宋的考虑并不仅仅限于自身安危的考虑,其背后是对于自身正统地位的维护与对当时东北亚国际秩序的经营。

一、刘宋以前中原王朝对于倭国的封赏情况

最早反映中日两方具体国家之间交往的记载应该是范晔《后汉书》中关于当时倭奴国与东汉王朝交往的记载[4]。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春正月,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南极界也,光武赐以印绶[2]。

不过倭奴国是倭人之奴国,应当为《汉书·地理志》所记载的百余倭人国家之一[4]。《后汉书》中还记载“安帝永初元年(107),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2]。此中虽记载倭人贡献,但未见汉王朝相关回馈封赏的记载。

到了曹魏时期,中日两国的官方交流出现了一个高潮。此时日本列岛最强的国家是邪马台国,以卑弥呼为女王。景初二年(238)六月,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派遣使节难升米等人至带方郡,请求朝见天子。带方郡太守刘夏将使节送至京城。时魏明帝仿光武帝之事,赐予金印紫绶并且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三国志》记载,直至卑弥呼女王死后,双方仍有来往,并且双方有贡有封,尤其以正始六年(245),魏帝更是赐予了难升米象征魏军威严的“黄幢”[8]。至泰始元年(265)司马炎称帝,邪马台国立即遣使祝贺,次年(266)又进贡方物。自此直至义熙九年(413),中国正史中再未有关于倭国与中原王朝交往的记载,而义熙九年(413)《晋书》中也仅仅是记载当年倭国贡献方物[9],也无册封事宜。

综上,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至泰始二年(266),二百余年中日官方交流甚多,但至刘宋之前并没有关于倭人求封的记载。

二、倭国索求厚封原委

(一)基于倭国国内境况

进入5世纪,日本基本进入了全国性政权统治时代“倭五王”时期。虽然名义上日本进入了真正的“统一国家”时期,但是国内仍然有相当能与中央政权抗衡的势力,这一点从《宋书·夷蛮列传》中便可看出。

赞死,弟珍立,遣使贡献。自称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表求除正,诏除安东将军、倭国王。珍又求除正倭隋等十三人平西、征虏、冠军、辅国将军号,诏并听[3]。

据《宋书·百官志》记载,四征、四镇、安、平、冠军、辅国等将军地位一律是平等的[3]。此时倭王珍的官位是安东将军,而他为自己的臣下所求的封号是与自己平等的,并且所求者达13人之众。而倭王珍又继续请求除授“倭国王”的封号,可见当时的倭国并非完全能够达到国王集权统治的状态。应该还有至少13处能够与之抗衡的势力存在[5]。此时的倭国很有可能是一种联盟状态,而倭王珍为盟主,之所以请封倭国王也是为了从法理上维护自己在当时日本列岛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至倭王兴、倭王武时已经不再做此要求,说明此时倭国基本已经完成了国家的真正统一与权力的集中。因此从当时倭国国内境况来说,倭王的上表请求厚封的意义在于较高的官位封号能够给予倭王统治日本的法理依据,客观上也加速了倭国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的形成。

(二)基于在朝鲜半岛的扩张与受阻

倭国在朝鲜半岛南部的扩张在4世纪后半期达到了顶峰,倭国逐步征服百济,并干涉百济内政,扶持亲倭势力。但在此时,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突然兴起。此时高句丽处于好太王与长寿王时期,这也是高句丽的全盛时期,并且以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为标志,高句丽将扩张方向从辽河以东转向朝鲜半岛南部。高句丽的大规模南下既损害了倭国于朝鲜半岛的利益,也打破了原有的朝鲜半岛的国际格局。

倭国的反应一方面是军事的反抗,但收效甚微。据“好太王碑”记载,倭国于391年破百济、新罗并强迫百济与新罗人为臣民,而好太王自400年至407年三次南征,基本掃除了倭国在朝鲜半岛南部的主要势力[10]。另一方面,倭国则想到了通过当时南朝之力使得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获得法理依据,从而进一步促使朝鲜半岛的形势恢复到从前。关于这一点在倭国向刘宋求取封号中亦是可见,倭国请求的都督秦韩(辰韩别称)等地的军事,而秦韩早已经被新罗代替[11],该地名在当时已经不被使用。倭国这样做的目的十分明显,一方面要求百济、新罗等当时存在国家的保护权,另一方面又要求一些已经不存在的国家或者名称已经变化地区的保护权,其意图就在于从南朝中原正统处获得对这些地方保护历史与保护权的承认。

三、刘宋厚封倭国原因

(一)刘宋北伐失败反遭北魏南侵

元嘉二十七年(450)七月刘宋王朝派遣宁朔将军王玄谟进行北伐,王玄谟军队纪律松弛,任意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加之此时刘宋名将檀道济已经被冤杀,刘宋北伐未成反而遭到北魏南侵,几乎尽失北地。

该年十二月刘宋朝廷不得不宣布内外戒严,当月魏主拓跋焘率兵达到瓜步(今南京六合附近)。到了次年正月,建康朝廷仍“以寇逼不朝会”[3]。内外戒严的措施说明当时刘宋王朝已经到了需要整个朝廷备战的危急状态,可见此次北伐失败给刘宋王朝带来的影响之大。此时倭国的朝贡对于刘宋朝廷而言,自然十分惊喜。但若仅仅因此就使得刘宋大肆厚封倭国,并于“秋七月甲辰,安东将军倭王倭济进号安东大将军”[12],笔者以为稍显片面。

首先,当时的倭国作为一个夷蛮小国,《宋书·夷蛮列传》描述其位置也只是说道“倭国在高丽东南大海中”。就这样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大海中的“夷蛮”国家,按照当时的条件来说,根本不可能对当时南北方的局势有什么影响。再者,刘宋当时面临的困境也并不至于去讨好一个“夷蛮”国家。根据《宋书·文帝本纪》记载“二月丙辰……车驾幸瓜步,是日解严”[3]。《资治通鉴》亦记录有“壬午,上如瓜步,是日,解严”[12]。即元嘉二十八年(451)二月,宋文帝的车驾已经驾临瓜步,而在此一个月之前,瓜步还是当时的战争前线,宋文帝的驾临说明形势仅仅一个月已经大为好转。追增倭国王济为安东大将军已经是该年七月的事情了。当时形势更加稳固,断不会使刘宋朝再次进行厚封。笔者以为,倭国此时的朝贡的意义在于给刘宋王朝表现了自身的诚意,博得了刘宋王朝的信任,为此次厚封做了铺垫。

(二)刘宋王朝的东北亚经营

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宋王朝断不至于如此仓促与随意地去厚封倭国,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在刘宋王朝对于倭国封号的改换与当时其他国家前来朝贡的记载上便可看出端倪。

1.百济的重要性与关于加罗国记载的首次出现。当时倭国请求的封号为“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3]。刘宋准许的封号为“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将军、倭国王[3],该年七月又进安东大将军。可以看到,刘宋只是将其中的百济替换成了加罗。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宋的加封并非没有原则,即兴胡乱加封,至少百济的地位刘宋需要保证。这里的原因在于百济与刘宋的特殊关系。在当时朝鲜半岛周围主要有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及中国的南北王朝六大势力。进入东晋以后,对于南方王朝的朝贡,最为积极的便是百济,而其中自东晋以来最早册封的也是百济。

(晋)简文帝咸安二年正月,百济王遣使贡方物。六月,遣使拜百济余句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13]。

(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以百济王世子余晖为使持节都督、镇平将军、百济王[13]。

如《册府元龟》记载,东晋早在咸安二年(372)就已经对于百济进行了册封,并在太元十一年(386)将百济的封号更进了一步。而东晋关于对高句丽的最早册封则在东晋义熙九年(413)[13],因此南朝对于百济的册封要比义熙九年(413)对高句丽早上四十年。而百济也仅仅是在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472)向北朝有过一次朝贡,其余也均是向南朝朝贡,后来随着事态发展,百济更是逐渐与北魏交恶。因此,百济将南朝认为是中原正统,在当时北强南弱的局势下刘宋能有如此忠实的朝贡国自然也对其礼遇有加,十分重视。而倭国来朝贡南朝也很可能是因为百济将南朝视为中原正统王朝。

那么作为封号中百济的替换,加罗又是怎样的角色?加罗国在此次倭国求封之前史籍鲜有记载,直到后来南梁时期,萧子显才在《南齐书》中记载了寥寥几句。

加罗国,三韩种也。建元元年,国王荷知使来献。诏曰:“量广始登,远夷洽化。加罗王荷知款关海外,奉贽东遐。可授辅国将军、本国王。”[14]

从《南齐书》的记载可知加罗国源于三韩之后,这便印证了倭国的眼光主要放在了朝鲜半岛。南齐方面“量广始登”与“授本国王”便可说明,关于加罗,且当时加罗是首次向中原王朝上表请求除正,对加罗国的册封亦无前例可寻。而刘宋册封倭王济都督加罗军事时距此时尚有近30年的时间,刘宋是如何知道加罗国的存在呢?其极有可能就是来自此次倭国的介绍。刘宋王朝突然厚封倭国,并且在封号中用一个根本不见记载,完全不知道的国名替换了百济,必然是倭国因刘宋不同意自己对于百济的册封,便抛出加罗国以代替百济,同时也很可能对当时的朝鲜半岛的情况做了介绍,其中必然包括与当时朝鲜半岛局势相关和倭国有意染指的国家与地区的介绍,从而促使刘宋厚封。

2.高句丽的冷遇与百济来朝的端倪。就在倭国元嘉二十八年(451)七月进倭国王济安东大将军后,同年十月高句丽前来贡献。仅仅隔了三个月,宋文帝的反应却截然不同,对于倭国是大肆封赏,对于高句丽此次前来却没有任何多余的反应。甚至该事仅仅记载在了《宋书·文帝本纪》中,其后的《夷蛮列传》中对于此事更是没有提到。

冬十月癸亥,高丽国遣使贡献方物[3]。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说,一个刚刚被几乎扫出朝鲜半岛的倭国前来贡献刘宋朝廷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反而当時的朝鲜半岛最强劲的势力高句丽前来贡献刘宋王朝却反应寥寥,这明显不符合中原王朝的思考逻辑。那么高句丽获冷遇唯一的解释便是高句丽的角色在刘宋朝廷心中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极有可能是由于倭国来使对于高句丽对于朝鲜半岛局势破坏的介绍。这一点也可以说明单单从刘宋北伐失败一点来说明刘宋当时对于倭国的厚封是片面的,否则高句丽所受到的冷遇便无从解释。

将时间再推回至一年前,即元嘉二十七年(450)。《宋书》中记载了当年百济国前来贡献的情况。

(元嘉)二十七年,毗上书献方物,私假台使冯野夫西河太守,表求《易林》《式占》,腰弩,太祖并与之[3]。

由记载可见,此次百济王余毗是上书求封求物的,按照以往惯例,凡是求封必然会对所封之人的功绩有所说明。若是求物则需言其为何,或教化百姓,或封赏功臣等等。余毗此次求《易林》《式占》这样的书籍并不奇怪,毕竟当时中原文化对于百济而言是相当先进的。而求腰驽这样的兵器则在以往的历史中较为罕有,并且腰弩是众多种类的弩中的一种,此种弩常人需以坐姿同时利用臂、足、腰之力方能张开,是当时一种较为先进的大杀伤力武器。若陈其原因,必少不了其北方正大肆扩张的高句丽。

百济上书求兵器的表现以及在倭国封号中以加罗替代百济,都可以说明刘宋在朝鲜半岛的形势方面已经有所了解。其直接表现便是元嘉二十八年(451)当年十二月对于高句丽前来贡献与倭国贡献反应的差距之大。并且在此之前,刘宋对于高句丽也并不是没有警觉,元嘉十五年(438),北燕国主冯弘被北魏灭国而逃亡高句丽,同时向刘宋求救请求派人接应,宋文帝即令王白驹等前去迎接,并令高句丽将冯弘护送向南,不料高句丽却直接将冯弘杀死。对于此刘宋也是鞭长莫及,只得自寻台阶,言“上以远国,不欲违其意”[3],并将王白驹等下狱才挽回些许颜面。

四、结语

刘宋王朝对于倭国的厚封原因在于,国内之忧患加之朝鲜半岛的国际局势的不稳定。刘宋在国内忧患之时倭国的前来朝贡使得刘宋惊喜,朝鲜半岛局势的改变使得刘宋欲扶持倭国遏制高句丽的崛起与扩张。而有观点认为刘宋此举破坏了刘宋自身想要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使得东北亚又出现了另一个地区领导者,不利于此后国际关系的继续构建[5]。笔者以为,刘宋此举不仅并非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误,而是相当务实的外交做法,即借倭国之力以期打击新兴的高句丽之力。同时对于未来国际秩序的构建,刘宋在厚封以后也并非无动于衷,在倭王济死后,在册封倭王济之子倭王兴时,就只保留了安东将军、倭国王的封号,而在顺帝明二年(478)倭国上表痛陈高句丽无道,加之考虑自身势危之后,又提升了倭国的封号。由上可见,刘宋对于国际体系构建的基调是灵活与务实的。该时期刘宋对于东北亚的经营,不仅影响着刘宋的对外政策,也对东北亚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

[2]范晔.后汉书[M].李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

[3]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郭声振,郭洪茂.中日关系史:第一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陈轩.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D].上海:复旦大学,2011.

[6]沈任安.倭五王遣使除授考[J].日本研究,1990(4):34-40.

[7]熊义民. 公元四至七世纪东北亚政治关系史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3.

[8]陈寿.三国志[M].闻喜,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59.

[9]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0]苗威.“辰韩六部”与新罗的早期历史探析[J].朝鲜·韩国历史研究,2012(00)1-6.

[11]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2]王钦若,等.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3]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14]谢宇,唐立文.中国古代兵器鉴赏[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封号高句丽安东
局部与真相
漫画幽默
中国北方民族世界文化遗产
安东
滑雪初体验
高句丽研究历程及其成果
乱世飘摇中的纵横捭阖
隋唐为什么要攻打高句丽?
宋代内命妇封号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