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技术措施
2021-03-28刘斯贞隋金伦张维峰
刘斯贞,隋金伦,张维峰
(沂南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276300)
1 有效选择种猪
种猪选择时,要选择生长快且瘦肉率高的杂交品种,有效提高母猪产仔数、生长速度、适应性、泌乳量及瘦肉率等,选择优质品种的父母本,猪群生产性能才会有所保障。另外,还要精心选择后备母猪,选择具有本品特点与繁殖能力强的母猪。
2 障碍性繁殖疫病防治
2.1 加强猪瘟与细小病毒防治
感染猪瘟后,猪群会直接造成母猪流产,所以防控猪群感染猪瘟病毒是十分必要的。后备母猪配种前4周或仔猪断奶后母猪接种猪瘟免疫疫苗,可为每头母猪肌肉注射两头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此增强机体抗体水平,母猪配种受孕后确保其不会干扰猪瘟病毒,以防发生传染性猪瘟。种公猪或初产母猪患上细小病毒后,其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会减小母猪妊娠与分娩率,甚至造成流产、死胎及木乃伊胎等异常问题。特别是后备母猪配种前2周与4周,要分别接受细小病毒疫苗1次,以此确保生产期母猪有很好的抗体。
2.2 免疫接种伪狂犬与乙脑病毒
每年春秋季节可为种公猪分别接种1次1头份伪狂犬病毒,而且后备母猪也要接种2次,特别是配种前3~4周更要接种1头份,以防母猪发生分娩死胎、木乃伊胎甚至弱胎问题。夏秋世界猪群极易暴发乙脑,因蚊虫叮咬是其传播主要途径,所以4~5月夏季来临前要为母猪免疫接种1头份乙脑炎疫苗。公猪或后备母猪都要加强繁殖障碍性疾病控制,每年免疫接种2次,且每次至少接种1头份疫苗,有效防控此类疾病。接种疫苗后猪可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性免疫力,自身免疫力与抗体水平提高,更好地抵御外界野毒侵袭,以防猪群暴发传染病,在此基础上提升母猪发情、受胎及分娩等几率,降低流产、死胎及木乃伊胎等情况发生几率,保障母猪生产性能。
3 重视公猪精液品质的提高
3.1 提升营养水平
种公猪生长发育特点不同于母猪,不能将母猪饲料投喂给种公猪,要结合各生长阶段特点配置专用饲料,以此满足种公猪营养需求。另外,随着种公猪月龄与体重的增加,根据体况与膘情做好饲喂量的调整,方便猪群管理,积累管理经验,还要详细记录每周体重、体况与饲喂量,种公猪体重达标、体质健壮且不会太肥胖,膘情中等偏上就可。
3.2 注意圈内卫生
根据工作程序饲养员每天定期清理圈舍粪便与污物,做好冲洗消毒,保持猪舍与猪体表干净。实际饲养中,每周定期消毒2次,清扫消毒舍外环境,杀灭或减小环境中病原微生物。还要注意圈舍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达到50%~60%最为适宜。结合天气或季节加强防寒保暖或防暑降温,注意圈舍通风管理,有新鲜而充足的空气。
3.3 加强精液质量检测
公猪到7个月大时,规模化养猪场技术员要开始训练公猪爬跨行为,促使其模拟交配。到8个月时进行人工授精有效检测精液质量,详细记录各公猪精液密度、活力及脏精等情况,直到检测结果最佳时才能使用。如果存在脏精或弱精,对公猪进行药物治疗,以防肠道炎或其他疾病影响其精液质量。为了保值公猪健康情况,以一定采精频率对后备公猪每周1次采精,生产公猪每周2次,配种任务大时刻每周3次采精。注意此过程中要及时增加饲料营养,还要注意公猪体况与精液质量,以防采精太频繁对配种效果造成影响,猪群繁殖能力受到影响。
4 提高母猪排卵能力
4.1 重视饲喂管理
保障营养充足前提下降低饲料浪费,特别是料槽中饲料不能过夜,以防浪费甚至因营养流失或霉变影响母猪健康。剩余饲料及时清理掉,提供新鲜饮水,助于青绿饲料供给量,平衡机体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适当地田间微生态制剂,以此平衡集体菌群,提高母猪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4.2 提升猪群管理水平
饲养过程中,及时淘汰繁殖能力差的高龄母猪或患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母猪,补充优质后备母猪,母猪群体有合理的结构促使其健康发展。一般,母猪群淘汰率在30%。准确了解母猪初配年龄,利于提升母猪受胎率与产仔率,延长母猪使用年限。实际生产中结合品种与体况及其初配年龄,母猪怀孕后加强护理,以防各类应激因素与人为机械损伤造成母猪流产。另外,还要注意防寒保暖与冷应激预防,饲料与饮水要干净,减小并群或转群造成的应激或惊吓,促使母猪顺利度过妊娠安全期。
5 结语
综上所述,规模化猪场技术人员要结合猪群各时期生长发育特点与体况,配置饲料营养,还要结合饲料营养成分确定饲喂量。随着体重的增长、环境与设施设备的变化,及时调整饲喂量。利用投喂全价值营养饲料,促使母猪保持良好体况与膘情,可适时发情与排卵,提早完成配种与受胎任务。另外,还要加强疾病防治,特别是繁殖性障碍疾病的防控,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母猪繁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