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梭菌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2021-03-28程云飞
程云飞
(甘肃省庄浪县畜牧兽医中心 744699)
犊牛梭菌性肠炎是幼犊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以急性死亡和出血性肠炎为临床特症。病原体是魏氏梭菌(故又称产气荚膜梭菌)。在体内形成产气荚膜,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它通过产生的外毒素呈现致病作用。
1 诊断要点
1.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危害1~2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肥胖犊牛更易发生,而且症状严重。魏氏梭菌在自然界中广为分布,主要在粪便、土壤和污水等处广泛存在,母牛的乳房和乳头不干净,或母牛患乳房炎用其乳汁喂犊牛,可随乳汁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进入牛犊胃肠道,并在犊牛小肠内大量增殖,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导致本病急性发作。呈现出地方流行性或散发。病死率很高。患大肠杆菌病,从而诱发本病的发作。犊牛出生时,饲养管理不到位,饲养人员没有尽职尽责,牛舍粪尿未及时清除,环境卫生未打扫,牛舍没有消毒,牛舍没有采取防寒保温措施等诸多因素都可诱发本病。
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发病急剧,有时看不到主要症状,即于数小时死亡。病程稍长时出现腹泻,粪便中混有气泡,带血,颜色由黄白迅速转为黄红。拱腰努责,呻吟哞叫。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病牛全身症状重剧,最后衰竭死亡。死后主要病变是小肠黏膜出血、坏死。有的肾脏肿大、软化、被膜不易剥离,浆膜上点状出血。
1.3 实验室检查
病牛死后立即解剖,取回肠内容物或肝、脾组织涂片,用魏氏梭菌荚膜染色法染色镜检。方法是: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1小滴2%刚果红溶液,取一小块病料与之混合涂抹开,晾干后再加1小滴2%盐酸,晾干后镜检,菌体呈蓝紫色,位于中央,周边为透明的荚膜层。也可进行魏氏梭菌肠毒检查。方法是:取死牛回肠内容物50~100mL,用生理盐水稀释1~3倍(内容物稀薄时不可稀释),充分混合后,以每分钟3000转离心30min,取上清液经孔径为0.45μm的滤膜(或多层滤纸)过滤,取滤液给家兔静脉内注射2~4mL,若家兔在接种后10~60min后死亡,即可确诊。正常肠道内容物接种后不引起反应。
2 与其他病的鉴别
2.1 与犊牛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以10~30日龄犊牛多见,体温可升高到40℃以上,不愿吃母乳,排出黄色液状粪便,有恶臭味,混有肠黏液和血液。
2.2 与犊牛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一般是由轮状病毒或冠状病毒引起,犊牛精神不振,喜卧,体温一般正常或稍有升高,排出黄色或者黄绿色液状粪便,严重时会排出水样粪便呈喷射状,犊牛有轻微的腹痛感。
2.3 与犊牛球虫病
该病一般发生于春、夏、秋3季,主要在多雨季节易发生。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粪便稀薄,混有黏液、血液。7d后体温升高,病症加剧,后期,粪便几乎是血液,颜色发黑恶臭。
2.4 与犊牛冬痢
牛冬痢一般发病比较急,一天可使牛群20%的牛发病,3d可波及到整个牛群的80%~90%,病牛排出腥臭的水样棕色稀便,有的粪便几乎是血液和血凝块,精神委顿,体弱乏力,站立不起。
3 治疗和预防
3.1 治疗
及早治疗方能收效。可用磺胺嘧啶钠静脉输液治疗,每天2次,连用3~4日,同时灌服足量的磺胺脒片,适量的鞣酸蛋白酵母散,碳酸氢钠(30~100g/次),每天2次。
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每千克体重2.5mg,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续3d。
氟苯尼考每千克体重lO~30mg,每天分4次肌肉注射。
阿莫西林5~10mg/kg,痢菌净2.5~5mg/kg,混合肌注,每天1次。
大黄碳酸氢片(0.3g/片)30片/次,用水化解一次灌服服,每日1~2次。
硫酸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0~15mg内服,每天分3~4次服完,连服不超过3d。
犊牛止痢散:大黄、苍术、白及、藿香水煎去渣,每次20g,每日1~2次口服。
杨树花口服液50mL/次,每日1~2次内服。
用0.9%氯化钠250m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溶性粉10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5~10mg/kg混合一次静脉注射;5%葡萄糖250mL,维生素C 0.5~1g/次,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5mL。
3.2 预防
在犊牛出生后,应及早喂给初乳,母牛舍要保温取暖费,在母牛分娩前清除圈舍的粪尿并对牛舍进行全面消毒,保持牛舍卫生干净清洁,犊牛吃初乳前对母牛乳房进行消毒,用热毛巾擦拭干净,防止犊牛接触粪尿及其环境污染物。同时,在母牛妊娠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尤其要保持母牛营养平衡。预防本病,也可试用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三联苗给妊娠母牛接种。也可给犊牛刚出生时灌服甘草水,有利于及早排出胎便,对本病可收到很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