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护理在胆结石术后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1-03-28张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胆结石胆囊康复

张虹

胆结石为常见且高发的肝胆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多因缺乏运动、饮食习惯差、细菌感染或遗传因素等所致[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40 岁人群随年龄增大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发病后,患者可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出现阵发性胆绞痛;或于过量进食高脂食物、工作忙碌或休息差时出现上腹部、右上腹隐痛;或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症状,若未予以患者及时治疗,可随病情进展加剧患者出现疼痛甚至引发休克[2]。目前,临床可经药物、手术或体外冲击波予以治疗,其中以手术最为临床所广泛应用。以往临床多行开腹手术,但其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并不利于患者康复。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因其创口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为临床所广泛应用,且疗效颇佳。但即便为微创手术也具有侵入性,易使患者因手术应激性及疼痛出现并发症,进而阻碍患者术后恢复[3]。因此临床认为,应予以胆结石手术患者适当护理干预,以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基于此,本文以本院2019 年1~12 月期间收治的68 例行腹腔镜下胆结石手术患者为例,行分组护理,总结、分析全面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作用,以供参考,现予以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12 月期间收治的68 例行腹腔镜下胆结石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 例。其中,实验组男15 例,女19 例;年龄30~75 岁,平均年龄(46.82±9.41)岁;病程1~13 年,平均病程(3.77±3.08)年。对照组男13 例,女21 例;年龄28~78 岁,平均年龄(47.03±10.33)岁;病程1~14 年,平均病程(3.89±3.3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②患者经CT、内镜、超声、实验室检查等均确诊为胆结石;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符合胆结石手术指征患者;⑤资料齐全患者。排除标准:①心肺功能不全患者;②伴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⑤精神异常、意识不清、认知障碍等患者;⑥家族性遗传病史患者;⑦对本研究用药过敏患者;⑧心血管疾病患者。

1.2 方法 予以两组患者腹腔镜胆结石清除术,即:予以患者全身麻醉(全麻)后,经四孔行气腹建立,行Trocar、分离钳置入处理,再经30°腹腔镜行粘连分离或减压胆囊,再行解剖胆囊三角,至胆囊颈管、胆囊处动脉充分暴露,经钛夹夹闭胆囊处动脉,于近胆囊处以电凝钩卓端,再分离胆囊颈处胆囊管,夹住胆囊颈部后,行2~3 cm 胆囊管切口,取出结石。于胆囊内置入C 管1 根,行胆道造影,再横切开胆囊管,于C 形臂X线机透视下经造影取出结石,待结石彻底清理干净后,将C 管经胆囊管置入至胆总管行引流,再以钛夹行固定即可。术毕,予以患者1 个月抗炎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即:病情监护、并发症防护、常规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等。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全面护理,即:①病情监护:术后24 h 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行低流量低氧,并做好血氧监测。②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因对疾病知识及手术知识掌握度较低较易因引流管液体颜色、量等过度异常而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手术情况及病情等予以适当心理抚慰,并告知引流管作用、注意事项等,以免患者过度焦虑而影响术后恢复,还应指导患者做好引流管护理,以加快术后康复。③疼痛护理: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并予以患者节律深呼吸指导,以缓解疼痛。若患者疼痛严重,可采取轻缓音乐播放、阅读或娱乐视频播放等行注意力转移,以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疼痛。④导管护理:增加巡视次数,确保各种导管畅通、固定,并做好引流液量、色、性状等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应密切检查胃肠减压管内容物、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加快胃肠蠕动,促使患者尽早排气,以利于后续康复。⑤并发症护理:a.血尿护理:若患者导尿管内有鲜红血尿,立即将尿管换为三腔导管,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使患者呈绝对卧床状态至尿管引流液澄清为止。b.引流管脱落护理:告知患者行头高脚低位,并协助患者翻身,翻身动作应缓慢、幅度不可过大,以免引流管脱落;若患者下床活动,应提前于引流口行引流管固定,以防活动牵拉使其脱落。c.感染护理: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并及时与医生沟通,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⑥饮食护理:术后6 h 禁食,待患者无腹胀后,可于24 h 行无脂肪流质食物,确定胃肠道无任何异常反应后方可予以患者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食。⑦运动指导:待患者疼痛不显著时,可先指导患者行床上运动,包括四肢及呼吸运动等,期间应注意逐渐增加量,不可过度,以免扯伤伤口等。待患者体征稳定、未有出血情况后,可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行床边站立或扶床行走等活动指导,运动量及时间以舒适为宜,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或头晕等情况应停止活动,平卧休息。⑧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按时回医院行拔管处理,未拔管时切不可剧烈运动,以防移位、脱出导致血尿等,并应予以患者适当活动指导,以加快术后恢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科室自制调查问卷评定,问卷满分100 分,按照分数高低共分为十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级,其中>90 分为十分满意,65~90 分为较满意,<65 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术后,实验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9.08±1.31)h、(4.08±0.33)d;对照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50±1.81)h、(6.23±0.44)d。实验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35、22.794,P=0.000、0.000<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发生腹痛1 例,切口感染1 例,胆瘘1 例,无腹胀及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对照组患者发生腹痛2 例,切口感染3 例,腹胀2 例,发热2 例,胆瘘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10/34)。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31<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十分满意13 例、较满意20 例、不满意1 例,护理满意度为97.06%(33/34);对照组患者十分满意9 例、较满意17 例、不满意8 例,护理满意度为76.47%(26/34)。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12<0.05)。

3 讨论

胆结石为外科常见疾病,患者可因结石堆积而出现疼痛、恶心、厌食等症状。目前,临床多予以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其可于结石部位置入腹腔镜而彻底清除胆结石,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相比开腹手术更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4]。但只要是手术就具有一定侵入性,无法避免手术应激反应,再加上术后疼痛、血尿等并发症,可使患者出现恐惧、焦躁心理而影响术后恢复[5]。因此,为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临床认为应予以患者适当护理干预。以往临床多行常规护理,但其不够全面与细致,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上效果一般。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全面护理服务的中心为患者,其可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予以全面护理,以最大程度减少术后所有不利于患者康复的因素,以使患者尽早康复。本文研究中,作者予以了实验组患者术后全面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经饮食、运动、并发症护理等术后全面护理可有效缩短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从而更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

综上所述,将全面护理应用于胆结石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效果确切,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并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胆结石胆囊康复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