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3-28赵承欢
赵承欢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肱骨干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0%~1.5%,肱骨解剖形态不规则,应力环境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固定以及骨愈合较为特殊,无论采用非手术治疗、还是开放手术治疗,术后出现骨不连均不少见[1-4]。每种方法各有其独特的适应证。粉碎性骨折患者普通钢板常不能达到有效的固定。由于血供破坏较多,肱骨近端骨折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有闭合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普通加压钢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DCP)、外固定支架治疗、髓内钉治疗,随着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骨折的治疗原则不断发生变化,LCP 长钢板,使骨折获得弹性固定,同时获得有效稳定固定,独特的设计具有螺钉钢板成角稳定特点,刺激骨再生,利于骨愈合[5-8]。本研究选取2016 年7 月~2018 年12 月本院应用LCP 治疗的60 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疗效较佳,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选择本院2016 年7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应用LCP 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27 例,女33 例;患者年龄60~78 岁,中位年龄为66.5 岁;通过临床和X 线摄片明确诊断,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跌伤12 例,车祸伤22 例,坠落伤10 例,砸伤8 例,其他原因6 例;骨折类型:粉碎骨折20 例,斜形骨折28 例,横断骨折12 例,合并肩关节脱位7 例,合并其他骨折和损伤10 例,合并桡神经损伤8 例;按Neer 分类法,其中Ⅱ型20 例,Ⅲ型28 例,Ⅳ型12 例;伤后来诊时间1 h~7 d,中位伤后来诊时间0.8 d。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合并内科进行积极处理。请相关科室会诊,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完成各项有关检查,在全身麻醉下,肩后和臂后用沙袋垫高,患者仰卧,患侧倾斜约20°,采用肩关节前内侧弧形切口,沿三角肌前缘外1 cm 处从喙突尖端开始作一长约12 cm的弧形切口,分离头静脉,上肢轻度外展,将三角肌拉向外侧,将胸大肌连同头静脉一同拉向内侧,确认大小结节以及肱二头肌长头的位置,钝性分开三角肌下滑囊以及骨折周围软组织,触及骨折端及肱骨头。骨膜下剥离后充分显露骨折及骨折远近端部位。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对有移位及短缩的骨折患者恢复肱骨近端解剖位置,恢复肱骨头盂肱关节面的完整以及正常肱骨头后倾角。骨折复位满意后,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于肱骨近端外侧。在大结节近端下方5 mm 处,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近端放置于结节间沟后方约5 mm,一般情况下远端用5 枚锁定螺钉固定,肱骨头部用4~5 枚锁定螺钉。肱骨头下骨缺损处用人工骨植骨。确定内固定牢固后,修补肩袖损伤及关节囊,分层缝合,留置负压引流。术后无关节脱位者术后2 d 即行肩关节主、被动功能锻炼,有脱位者术后2 周开始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60 例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采用Neer 评分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9,10],评分分为功能30 分、解剖复位10 分、疼痛35 分、运动限制25 分,无效:总评分<80 分;有效:总评分为80~89 分;显效:总评分≥90 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60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访时间为6~12 个月,切口均为一期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3~5 个月,中位愈合时间13.5 周。术后无感染发生,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畸形愈合、骨不连、骨坏死发生。60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显效40 例,有效14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90.00%。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由于老年患者肱骨干皮质骨变薄以及肱骨大结节空洞,干骺端松质骨缺失,使肱骨大结节及肱骨头的下方成为骨折最常发生处[11-13]。因此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者最为常见,严重粉碎且多伴有肩关节脱位治疗困难,术后发生肩关节疼痛、僵硬、骨折复位丢失、骨不连等问题[14]。以往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螺钉、普通钢板治疗难以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容易发生骨折移位、肱骨头缺血坏死等问题,同时容易内固定松动、难以获得理想的稳定性,影响临床疗效,LCP 内固定系统其固定模式相当于一个内置的固定支架[15]。
LCP 是在遵循骨折生物学固定原则上诞生的一套新式内固定系统,LCP 钢板的优点,以往多采用克氏针张力带、解剖钢板、二叶草钢板等维持骨折固定,临床疗效欠满意,并发症多。LCP 钢板的优点主要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设计有针孔,有利于骨折精确复位,螺钉与钢板形成植入体内的外固定,锁定孔的存在,钢板体积小,保留了骨折的血运;方便骨折的复位及固定,钢板和骨面不产生压力,降低了骨膜的损伤,避免了象动力钢板出现的螺钉在钢板中摆动现象,根据肱骨近端解剖形态设计,无需对钢板进行精确的塑形;术中可通过针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更符合微创原则,减少软组织损伤[16]。对骨质疏松患者可达到坚强固定,螺钉与钢板具有成角稳定性,减少螺钉松动的发生率。螺钉与钢板锁定,有更好的抗弯曲和扭转力,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手术中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大结节复位过高而致术后肩峰下撞击的发生,肱骨大结节有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附着,同时应肩袖对肩关节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大结节骨折移位时,应探查是否有肩袖损伤。大结节的复位是恢复肩袖功能的关键,在处理骨折的同时应积极做肩袖修补,才能获得良好的功能[17];螺钉不宜穿过肱骨头软骨面,在放置钢板时近端不要超过肱骨大结节上界,必要时将肩外展,避免顶住肩峰,从而术后影响肩外展;手术切口以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入路为好。入路操作简单,避开腋神经及腋动脉分支和保护头静脉,可较好地暴露肱骨头及三角肌粗隆,复位时可较好地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必要时可先在骨折两端各拧人1 枚皮质骨螺钉使钢板贴服于骨面[18];对骨质缺损的,在复位的基础上进行植骨,植骨起骨诱导和骨形成的桥接作用,填充骨缺损和保持复位的稳定性,减少对软组织的剥离,使肱骨头缺血坏死率降低[19,20];术中尽量不切开关节囊,注意不要损伤腋动脉及其分支,防止肱骨头的缺血性坏死;术后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相当重要,逐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术后2 d 开始行息肩功能锻炼,2 周内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关节功能[21];使肩关节外展或内收,术中复位时远端肢体内旋,尽量用布巾钳将固定C型臂X 线机正位透视才能判断复位情况,注意大结节止点骨块常向后上方移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60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无感染发生,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畸形愈合、骨不连、骨坏死发生;显效40 例,有效14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90.00%。
综上所述,LCP 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固定牢靠、疗效满意的优势,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