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1-03-28林海荣邹书林黎沛坚唐建晃

健康之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

林海荣 邹书林 黎沛坚 唐建晃

摘要:目的:探讨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人性化护理管理;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当前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早期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以及头晕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精神不佳、对人冷漠、丧失工作及学习兴趣等,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当前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控制病情进展,但是受到疾病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为了促进患者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但是常规护理是被动执行医嘱,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欠佳。本研究主要探讨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病程1~6年,平均(3.3±0.5)年;年龄24~55岁,平均(28.5±4.6)岁;女16例,男21例。观察组病程1~7年,平均(3.4±0.7)年;年龄25~56岁,平均(28.6±4.7)岁;女16例,男22例。两组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即重视基础护理,确保患者生活环境的安全;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严格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个人喜好,合理安排日常饮食。

1.2.2 观察组

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1)患者病情评估。护士要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情、性格特征等,了解当前治疗情况,然后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人性化护理方案。(2)环境护理。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环境的敏感性较高,脏乱、嘈杂的环境可导致不良刺激,影响疾病康复。护士要定时打扫病房,打开房间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利用紫外线消毒,调节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其中湿度为50%~60%,温度为24℃,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合理摆放病房物品,尽量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同时护士要在病房摆放一些书籍、报纸、杂志,方便患者在闲暇时间阅读,并在病房内摆放绿色植物或鲜花,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3)心理护理。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在了解患者婚姻情况、工作性质以及心理特征等基础上,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减轻其心理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诉说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插话,让患者将心事完整倾诉出来,并在情感上给予患者认同,适当表达同情、关爱。(4)心理疏导。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恢复期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或出现耻辱感。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流和沟通,理解患者的情绪,寻找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5)家庭支持。护士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联系,告知其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等,鼓励患者的同事、家属、朋友多关心和探望患者,多向患者诉说外界的情况,让患者对家庭和工作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回归家庭、社会的信心。(6)行为干预。护士要积极帮助患者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同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生活技能锻炼,比如梳头发、整理衣物等,鼓励患者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7)娱乐活动。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引導患者参与一些室内或户外活动,比如下棋、跑步以及玩游戏等,让患者敞开心扉,尝试融入集体,从而改善病情。(8)职业康复锻炼。在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引导患者帮助工作人员完成一些管理性工作,比如手工制作练习、开展购物模拟游戏、适当清洁病房环境以及维持就餐秩序等,不仅锻炼患者的职业技能,还可以增强其康复信心,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4项内容,每项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3)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共24个条目,包括言语障碍、应答情况、言语中断、言语内容贫乏、情感平淡、情感反应、眼神接触、姿势表情、自发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各条目评0~5分,得分越高,精神状态越严重。(4)根据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治疗效果。显效,PANSS量表总分下降>75%;有效,PANSS评分下降50%~75%;无效,PANSS评分下降<50%。

1.4 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SAN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AN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青壮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缓慢发作,也可急性起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并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加重,不仅危害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2~3]。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若采用单一药物治疗无法发挥明显的改善作用,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压抑感,以焦虑、抑郁情绪为主要表现,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4~5]。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应该在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人性化护理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通过了解患者的具体问题,再结合患者的心理诉求,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在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改善情绪的基础上,调整其认知和心态,提高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效果较好。分析原因可能为,人性化护理管理可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减轻负面情绪,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信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人性化护理管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廖吉平,金秀莲,朱少娟.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8):1473-1474.

[2]彭伟容,何汝冰,刘艳萍,等.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29-30.

[3]于雅玲.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1):3045-3047.

[4]吕品.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330-332.

[5]朱红.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系统医学,2020,5(3):183-185.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循证护理策略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松弛治疗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干预的效果观察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