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学校优质课堂构建的思考
2021-03-28左振龙
左振龙
摘要:“三教”改革目的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围绕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一根本问题展开分析,剖析“三教”改革的内涵、目前中职学校教学问题现状、“三教”改革的重大意义,思考构建中职学校优质课堂路径和评价指标,以适应职教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 优质课堂 教学改革
一、“三教”改革的内涵
教师、教材、教法三要素间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分别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协调者、引领者和评价者,处于主体地位,是关键要素;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支撑和依据,兼具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教法既是教师传授教材知识的方法路径,也是实施教学改革的路径,是“三教”改革的核心。“三教”改革事关中职学校优质课堂构建成败。
二、“三教”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实施“三教”改革的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职业教育回归课堂,推动课堂革命,打造优质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从而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近三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等先后出台了“三教”改革的若干个文件,明确要求深化、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打造优质课堂。
“三教”改革重大意义在于,一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大发展、大跨越的时期,必须进行“三教”改革才能适应发展需求;二是中职学校规模发展和内涵动力不足,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与创新陷入困境,必须进行“三教”改革,走内涵发展的新道路;三是中职学校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进行“三教” 改革,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观念,创建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由之路。
三、构建中职学校优质课堂路径的思考
(一)推进标准实施,规范课堂教学
发挥标准在教学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贯彻实施,提升课堂教学的规范性、有效性。
(二)提升教学能力,培养教师团队
健全中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以“双师型”为导向,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训练,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导、辐射作用,着力打造适应新形态、模块化教学的结构化创新型教师教学团队。
(三)全面谋划教学设计,高效提升教学质量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成效、教学素养、教学创新、教学反思等方面优化教学设计,高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探索、实践新型教学模式,助推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模式的及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实践、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多元化应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助推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三有”课堂。
(五)构建监控体系,诊断教学成果
建设信息化教学平臺和管理平台,为教学改革和教学监督提供技术手段支持,构建双闭环优质课堂,建设质量监控体系,诊断课堂教学成效并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六)建立评优机制,保障长效运行
建立优质课堂评价标准,客观全面的评价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以评促改,通过有针对性的考察,引导教师参加“三教”改革;以改拓评,通过教学改革成果不断完善,拓展评价内涵,形成长效机制。
四、构建中职优质课堂评价指标的思考
构建中职优质课堂评价指标来验证路径的适合性。
(一)教学目标分析
学情分析要客观、准确、真实,教学目标要明确、全面、具体,坚持立德树人,符合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材选用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统筹设计教学方案,深化研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课堂容量适中,教学环节有序,结构清晰明了,能有效支撑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时要敢于突破和重构教学内容,敢于尝试和创新教学方法。
(三)教学策略运用
教学方法要多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多元化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解决重点、难点及瓶颈问题;恰当选用数字化资源,使线上、线下及混合式教学有效发挥其作用。鼓励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能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主体活动的发挥等。
(四)教学组织实施
教学实施一是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要体现先进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切合课堂教学实际,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德技并修;二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三是建设丰富的精品资源库;四是根据教学设计来组织教学实施。
(五)教学成效评价
“有用、有趣、有效”是评价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教师始终要做到“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六)教学素养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素养,首先是师德师风,其次是要具备 “双师型”素养。
(七)教学特色与创新
改革与创新要求教师要恰当、准确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手段,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模式;充分挖掘与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坚信理想信念、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们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
(八)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和重要途径。教学反思应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针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做到联系实际、客观真实、观点明确;能够切实抓住课堂教学的优缺点,认真分析,总结提炼,并能够将经验迁移到后续教学中提升教学水平。
深入探讨“三教改革”,构建中职优质课堂,力求打造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建设一批优秀教学资源,创新一套有效教学方法,提升学校教学优质课堂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