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山生姜间作豇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021-03-27毛土有吴新明

长江蔬菜 2021年5期
关键词:豇豆悬浮剂高山

毛土有 吴新明

导读:高山生姜间作豇豆绿色高效栽培, 不仅增加1 茬豇豆收益,而且能发挥豇豆天然遮荫保湿功能,还能利用两者根系分布深浅不同和豇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分层吸收土壤养分、减少氮肥使用量,一举多得,生态绿色、增收效应显著,每667 m2效益16 500 元,极大地促进了山区特色蔬菜产业发展。 本文从种植前准备、栽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其技术要点。

江山市地处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是浙西南山地蔬菜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山生姜是江山市山区乡镇的传统支柱产业,有着十分悠久的种植历史。 近几年来,为更好地提升高山生姜种植效益, 江山市农业部门开发出高山生姜间作豇豆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运用该技术,不仅能增加1 茬豇豆收益,而且前期能利用豇豆苗架为生姜遮荫,后期又能利用收获后的豇豆残体覆盖生姜畦面抗旱保湿,还能有效利用生姜浅根性、豇豆深根性[1]的根系互补特点分层吸收土壤养分, 并利用豇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减少氮肥使用量,一举多得,生态绿色、增收效应显著。仅2019 年,江山市就推广应用该技术面积 1 510 亩(100.67 hm2),比 2018 年增加 130.5%,生姜667 m2产量 1 850 kg、产值 18 500 元;豇豆 667 m2产量 2 000 kg、产值8 000 元,扣除各项成本,实现16 500 元/667 m2的高效益,比单纯种植生姜每667 m2增效4 000 元,增幅高达32%,极大地促进了山区特色蔬菜产业发展。

1 高山生姜栽培要点

1.1 种植前准备

①栽培地选择 宜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近3 年未种植过生姜和豇豆的地块。

②种苗选择 应选择适合浙西地区高山气候、产量高、抗病性好、生育期适中的浙江本地品种,如红爪姜等。

③整地作畦 667 m2施腐熟有机肥4 000 kg+N-P-K 含量为 16-16-16 的三元复合肥 50 kg,均匀撒施后耕翻30 cm,然后整成畦宽120 cm、沟宽30 cm、畦高20 cm 的栽培畦。

④催芽育苗 熏姜催芽,种姜先用1%波尔多液浸种20 min 消毒, 晾干后摆放在铺有稻草的熏姜灶上,姜头方向朝内,层层叠放,再用柴草的热烟加温,温度控制在25℃,催芽35~40 天,待姜芽长至1 cm时,每块留1~2 个长势强的壮芽,抹去多余的姜芽。

1.2 栽种

栽种在海拔500~800 m 的高山,生姜宜选择在5 月上旬定植。 定植时按畦种2 行,行距75 cm、株距 25 cm,667 m2栽 3 500 株。

1.3 田间管理

①水分管理 生姜根系很浅, 既不耐干旱,又不耐水涝, 因此要视姜苗生长和天气情况合理浇水。一般情况下,出苗率达到70%时开始浇第一水。幼苗期植株较小,且根系不发达,宜小水勤浇。 旺盛生长期植株生长最快,对水分的需求量大,一般每5~7 天灌水1 次。 注意梅雨期雨水增多,要及时排水排涝。

②养分管理 生姜生长期较长,极耐肥。 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应适时适量追肥。 发芽期生姜主要依靠自身养分生长,一般无需追肥。 幼苗期植株需肥量不大但生长时间长,宜在苗高30 cm 左右并具有 1~2 个分枝时施 1 次壮苗肥, 每 667 m2用碳酸氢铵10 kg+过磷酸钙10 kg 对水穴施。 8 月初植株进入生长旺盛期, 每667 m2用N-P-K 含量为16-16-16 的三元复合肥 15~20 kg 对水穴施。 9 月中下旬是高山生姜地下根茎迅速膨大期, 每667 m2用含量为16-16-16 的三元复合肥15 kg+尿素10 kg对水穴施作膨大肥。

③病虫害防治 高山生姜主要病虫害有姜瘟病、姜斑点病、姜螟等。 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可用20%噻森铜悬浮剂500 倍液, 每7~10 天灌根防治1次,当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并挖出带菌土壤,撒施生石灰消毒。 姜斑点病发生时,可于发病初期叶面喷施20%噻菌铜悬浮剂1 0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当见到姜螟幼虫钻蛀咬食时,应叶面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000 倍液、5%甲维盐乳油1 500 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5 000 倍液等,注意交替轮换用药。

1.4 采收

10 月下旬至11 月待高山生姜地上部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时挖采,霜冻前应采收完毕。

2 高山豇豆栽培要点

2.1 品种选择

宜选择商品性好、抗病性强、高产优质、耐高温的中熟品种,如之豇106 等。

2.2 播种时间

为充分发挥豇豆对生姜的遮荫作用,在提前整好栽培畦的前提下, 豇豆可选择在生姜定植前10 天至定植后3 天内任意时间段播种。 采用种子直播方式,掌握在每畦中间, 即生姜种植行的中间直播1 行豇豆,株距 15 cm,667 m2栽 3 000 穴,每穴播种 3 粒,4片真叶期前间苗定苗,每667 m2不少于6 000 株。

2.3 田间管理

①搭架引蔓 当主蔓长至5~6 片叶时及时搭架, 此时在每株豇豆边插入1 根2 m 长的竹竿,考虑到本技术栽培只搭“一”字形长架,抗风抗倒能力较差,所以竹竿要尽可能地插深些,并在距地面1.3 m 处用长竹竿作横向固定杆,另还需每间隔5~6 m 在横向固定杆上搭一个加强辅助型“人”字架,以进一步确保豇豆架的稳固性。

引蔓宜选择在晴天的下午进行,注意引蔓要均匀,以利于通风透光。

②植株调整 由于是单行宽幅种植, 加之豇豆是深根性蔬菜和生姜前期生长缓慢的因素, 豇豆在生长过程中的光、温、水、肥等栽培条件均十分适宜,因而要不同于其他常规栽培, 一般可视品种特性在管理过程中针对性地采用整枝、抹芽、摘心等措施。

③水肥管理 坐荚前以控水为主,适当蹲苗,以促进发根和茎叶稳步健壮生长。 第一花穗坐荚后开始追肥浇水,每667 m2用尿素5 kg 或硫酸铵10 kg 冲水浇施。 旺采期每 667 m2用 N-P-K 含量为16-16-16 的三元复合肥20 kg 或尿素20 kg,分多次交替施用,一般间隔5~7 天施1 次。

④病虫防治 高山豇豆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白粉病、锈病等,虫害主要有豆荚螟、豆野螟、豆蚜、美洲斑潜蝇等[2]。病毒病防治关键是要及时治蚜,初发时可用2%宁南霉素水剂200 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防治。 白粉病在发病初期选用4%四氯醚唑水乳剂500 倍液或36%硝苯菌酯乳油1 000 倍液防治。 锈病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防治。 豆荚螟、豆野螟可用15%茚虫威悬浮剂4 000 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胶悬剂1 000 倍液,10:00 前或傍晚喷雾防治,重点喷施植株花蕾、嫩荚和落地花。 豆蚜防治应及早用药, 将其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药剂可用99%矿物油乳油100 倍液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 倍液。 美州斑潜蝇防治可选用3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900 倍液或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5 000 倍液。

2.4 及时采收

当高山豇豆荚条粗细均匀、 荚面豆粒处不鼓起、达到商品荚上市标准时,立即采收。 如采收过晚,不仅影响豇豆炒食风味,而且还影响下批嫩荚生长。 一般盛收期应每天采收1 次,后期可隔天采收1 次。

2.5 采后管理

因为生姜与豇豆不是同科作物,所以当豇豆采收结束后,在尽量不拔动豇豆根系的前提下(因为拔动豇豆根系会影响到生姜的根系,进而影响生姜生长),及时放倒竹竿,连同豇豆残株一起铺放在生姜的栽培行间,当作高山生姜的天然覆盖材料直至生姜采收。 如采收后豇豆病害严重,则放倒前针对性喷1 次对应农药,或用50%百菌清广谱杀菌剂统防1 次,以降低田间病菌基数。

猜你喜欢

豇豆悬浮剂高山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豇豆先生变魔术
高山从何而来?
清淡豇豆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高山台防雷实践
微囊悬浮-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不是同种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