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鹏教授对肺结节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

2021-03-27杨俊姝

广西中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结节病肺脏

郑 岚,杨俊姝

(1.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指导 王 鹏

肺结节病属于中医“积证”范畴,属五积之一,为肺之积,病名为“肺积”。“积”之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五变》记载:“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胃肠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难经集注·卷四脏腑积聚第九》云:“肺之积,名为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脉“滑者,为息贲,上气”,指出了肺积的主症和脉象。晋代王叔和《脉经·卷八平五脏积聚脉证第十二》记载“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目瞑……皮中时痛,如蝨缘之状,甚者如针刺,时痒,其色白”,充实了“肺积”的主症和脉象及其出现在皮肤部位症状。肺积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历代医家普遍认为,肺积乃因虚而得,因虚致实,属本虚标实之病症。痰瘀凝滞是肺积的关键病机[1],肺积的形成和发展,与正气虚衰和邪毒入侵有密切关系[2]。肺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肉芽肿疾病,通常累及多个系统或器官,多数肺结节病患者预后较好,甚至可自行缓解。肺结节病的死亡率约为7.6%,其发病机制与患者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相关[3]。约20%~70%的肺结节病患者需要系统性治疗,包括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4]。

王鹏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知名中医,湖北中医名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其中侧重肺系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现笔者将王鹏教授对肺结节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肺结节病的发病特点

1.1 肺结节病发病缓慢,是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 大凡肺脏受病,多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而且肺脏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发病时常兼外感症状。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论》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说明外感疾病、热性病的发病与肺脏的生理、病理直接关联。当今先后流行的“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病、“新冠肺炎”,莫不都以肺为病理中心,来势凶险,具有传染性和死亡率高的特点。而唯独肺积,却具有积证特点,发病缓慢,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临证询问病史时,患者往往开始无明显症状,有部分是在体检时才被诊断出来。这个特点在古代医籍中尚有记载,如隋代《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认为积病是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指出“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明代《景岳全书·杂证谟》也说“盖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所以肺积的形成,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所致,而且这段时间较长,以后逐渐出现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而成积。

1.2 生活习惯导致的亚健康是肺结节病形成的重要原因 本病青年人群发病率较高,女性比男性略高,城镇发病高于农村。这与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习惯密切相关。肺结节病发病与每个人的饮食起居,情志因素以及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域等客观条件有关,年青人群是当今时代的主力,他们要在面对和处置各种事情的环境中奋发前行,加之当前社会正处在急骤转型阶段,工作、生活诸多方面压力增大,形成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部分青年人在这种环境下养成了吸烟、嗜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日久在体内逐渐产生并形成气机紊乱,气血乖张,阴阳失衡的亚健康的生命状态,出现各种疾病的先兆,这就是各种慢性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原因。

2 对肺结节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肺气亏虚《素问·评热病论篇》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之所以能侵入人体而致病,必定是其人体内正气先亏虚的缘故。肺脏内生成结节,是诸多致病因素侵犯肺脏,日久所产生的病理产物聚积而成。《灵枢·百病始生篇》进一步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意思是说,风雨寒热之邪,如果不是体内正气虚弱的人,这些外邪是不可能单独伤害人体的。若突然感到疾风暴雨的侵袭而没有生病,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的身体健壮,抵抗力强,所以这些邪气,也不一定成为发病因素。邪气之所以能侵入人体而发生疾病,必定是人的正气先虚的缘故。肺积的形成,其主要原因是肺气亏虚,这不仅是理论上的推断和结论,在临床实践方面,从病程的溯源到治疗上注重调补肺脏可以提高疗效,也是很好的佐证。王教授认为,引起肺气亏虚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疲劳过度。工作长期加班,日以继夜,长此以往,导致人体气虚、血亏、阴伤,日久伤及脾胃会出现纳差、神疲乏力;伤及肺脏会出现久咳、气短、喘息,伤及心脏会出现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另有部分人群作息失度,或应酬频繁,或娱乐过度,或使用手机时间过长,晚睡晚起,或长期吸烟,伤及肺系气阴,肺络受损,日积月累也会耗伤正气,病邪乘虚侵袭。每日子时(23点至凌晨1点)为胆经行使功能时段,即把体内储藏的物质运送到肝脏,在肝脏行使功能的时段(凌晨1点到3点)进行加工,化生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若此时还在熬夜,日久势必影响并损害肝脏的功能。寅时(凌晨3点到5点)是肺脏向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输布气血以营养全身的时段,为第二天的生命活动提供各种所需的物资,以开启新的一天的正常生理活动。肺脏能担此大任,必须以正常的作息规律为前提,保持本脏生理机能的稳定和健全,确保将肝脏化生的营养物质在此时段畅通地供应全身,因此,23点到次日3点这段时间的睡眠质量尤为关键和重要,为了保障健康,必须做到劳逸结合,在23点前就寝。反之,睡眠不足,熬夜甚至通宵达旦,长此以往,会使肺脏功能减弱渐致虚损,进而逐步导致气滞水停,湿阻痰聚,痹阻肺络,形成肺结节。

②肺病日久。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先天秉赋不足,或肺脏长期反复自身病变,或它脏病邪传入肺脏,或外感六淫,或非时之感,侵犯肺脏,影响并逐渐损害肺的主气、司呼吸、卫外、宣发肃降、朝百脉及通调水道诸功能,逐渐形成气滞、痰聚、血瘀等病理机制,出现肺部结节。

2.2 环境污染 秽浊之气,或非时之感,侵袭肺卫,肺失宣肃,气机不畅而化生痰瘀,痰浊和瘀血同为阴邪,均易导致有形之邪产生,两者同气相求,常相互影响,且易于胶结聚集,日久则导致肺结节病。

当今由于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同时环保工作相对滞后,导致大气空间如烟雾、废气、浮尘及各种有害气体超标,PM 2.5浓度明显上升,使人们在正常生活及出行过程中引发过敏、感染的机会增多。还有经常出现的沙尘暴、台风、地震和时有发生的极端天气,也让人们防不胜防,加之部分群众环保意识、绿化意识不足,导致环境出现局部污染,这些“秽浊之气”或“戾气”侵袭人体,经口鼻而入,直达肺系,致肺脏功能紊乱,宣发失司,气机不畅,久而久之,肺脏功能终致虚弱,导致气滞、湿阻、血瘀等继发性致病因素相继出现,阻塞肺络,形成结节。

2.3 寒邪入侵

2.3.1 冷热失控,贪凉图快 机体感受寒邪,日久体内阳气郁遏,玄府失宣,汗液不能外泄。随着人们生活物质条件日益舒适、方便,部分人群在享用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忽视甚至不认知养生知识和顺应四时天气变化规律。《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科学养生内涵,指出春夏时节阳气生发旺盛,阳气的温煦、顾护和推动作用,能使肺脏正常行使生理功能,起到调节气机和血液运行的作用,以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中国人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历史,从小以吃谷类和蔬菜为主,热量不够,阳气偏弱,故体质偏寒。部分人群的工作单位、出行工具和居住场所长期都处于低温凉爽的环境,几乎一个夏季很少出汗,这样积年累月,造成机体玄府闭阻,阳气郁闭,不能排泄汗液,湿积体内,营卫失和,加之外寒阻遏,肺阳不能宣达,痹阻华盖,酿成肺积。

2.3.2 寒邪直中任督二脉,寒湿内停 还有部分人群,为了追求时尚和展现风度,长期衣着暴露,常穿露背或露肩或露脐衣服,致外寒留滞督脉任脉。督任二脉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寒邪留滞,日久督任二脉传注功能受阻,温养脏腑功能减弱,寒凝湿聚血瘀丛生,导致肺脏结节形成的几率增高。

2.4 情志失调 肝气郁结,肝失条达,气火上逆,肺气郁闭,痹阻肺络。在生活或工作中,人际关系不协调,不和谐,出现情绪波动,随之产生郁闷、低沉的情绪,形成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气郁化火;或冲动,易怒,肝火循经,上逆犯肺。或思虑忧伤,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停滞,聚而生痰成积。平素思虑过度或忧伤悲戚,引起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化生精微,终致

气血乏源,机体整体功能每况愈下,肺脏功能随之减弱,卫外失司,外邪乘虚侵袭,咳、痰、喘接踵而至,或痰湿、瘀血互结于肺叶。

2.5 饮食失宜 嗜食辛辣炙煿厚味,导致脾胃积热,胃火上炎;或偏食生冷,不分季节偏食寒凉饮食,终致胃腑寒湿阻滞,日久导致脾阳受损,运化不及,痰饮内生,上犯肺脏。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形成并产生因地域差异和气候区别而各具特色的各种美食。各地的饮食习惯各具特色,如云贵川地处西域高原,崇山峻岭,多山岚瘴气,寒湿弥漫,因此当地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多佐以辛辣香窜之品以驱散寒湿;又如我国东南地区濒临海洋,盛产各种咸寒的海产品,当地人长期进食,其体质已能适应。如今中国交通发达,市场繁荣,各地特色饮食相互融通,但人们品尝不可过度,更不能以彼代之,长此以往,势必伤及脾胃。多吃辛辣厚味,则令人里热内盛;偏嗜寒凉腥膻会出现寒湿内阻,《灵枢·师传》早有“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的记载,说明多食过热过冷食物,都会损伤脾胃,并累及其它脏腑,形成病变。

3 小 结

王鹏教授认为,肺气亏虚、环境污染、寒邪入侵、情志失调、饮食失宜等都可能会造成肺失宣肃,从而导致痰气郁结,日久血行受阻,最终导致肺络痹阻而发展成为肺积。治疗肺积的疗程较长,一方面是缘于本病的形成是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另一方面中医药化积散结的遣方用药,必须与病因紧密结合,如益气散结、理气解郁散结、化瘀散结、化痰散结等。在临证中注重和提倡医务工作者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争取做到医患配合,共同寻找和分析产生本病的原因,改变或减少某些不良习惯导致的病因,会有助于提高疗效或缩短疗程。

猜你喜欢

结节病肺脏
18F-FDG PET/CT在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难治性结节病的诊治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胸膜肺结节病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论耳与肺脏的相关性
结节病患者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