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运用鹿茸粉、鲜牛脊髓粉、黄芪粉治疗脊髓空洞症
2021-03-27朴春丽吴学敏张乃文
王 丽,朴春丽,吴学敏,张乃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朴春丽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广东 深圳 518000)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 lia,SM)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脊髓病变,以脊髓内空洞形成、脊髓积水及胶质细胞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临床表现因其病变部位及影响范围的不同而异,多为进行性、阶段性、分离性疼痛、温度觉丧失,肌肉无力、萎缩及皮肤营养障碍,触觉及深感觉保存等。美国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将本病大致分为伴随Chiari 畸形的脊髓空洞和不伴随Chiari 畸形的脊髓空洞两类,后者常由创伤、脑出血、脑膜炎、肿瘤或者蛛网膜炎等原因引起[1]。目前脊髓空洞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多数倾向于脑脊液紊乱所致脊髓空洞形成,并催生了多种理论学说,如Williams[2]提出的“颅内-椎管内压力分离学说”,Levine[3]提出的脊髓静脉淤血理论、Greitz[4]提出髓内搏动压理论等。西医目前多采用维生素B 族、辅酶A、镇痛药等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但尚存许多弊端。仝小林院士常用“仝氏益髓起痿汤”治疗本病,临床收获良效。临床用法:黄芪粉9 g,鹿茸粉3 g,鲜牛脊髓粉(冷冻干燥)6 g,三者混匀,可分2 次冲服。
1 首创“顶焦”,辨其病位
脊髓空洞症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痿证”“痹病”范畴。仝小林认为治疗本病要首辨其病位,再辨证遣方用药,临床方显奇效。仝小林在传统的三焦理论基础上,基于经典及多年临床经验,创造性提出“四焦八系”理论,其中“顶焦”与三焦(上焦、中焦、下焦)并立称为“四焦”,神、髓系与心肺、肝胃、溲衍并称“八系”。“顶焦”概念的提出,将神系(精神情志疾病)、髓系(神经系统疾病)从既往的混淆认识中分离出来,使“脑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得以明确,并划分为脑主神、髓主经,将神、髓系疾病独立于其他系统,完善了中医对于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5-6]。仝小林认为,髓为水谷精微之精华部分化生,由脊骨上行入脑的部分称为脑髓,故髓系疾病常指脑髓与脊髓的器质性病变,其与现代医学中神经系统疾病有较大部分重叠,常引起高级皮层功能障碍、感觉、运动、植物神经症状等,如脊髓空洞症、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等。由上可知,脊髓空洞症归为“四焦八系”中的“顶焦髓系”病范畴。
仝小林认为中医“痿证”“痹病”均属于髓系病,痹为痿之渐,痿为痹之极,多由外邪侵袭、髓海不足引起。风、寒、湿、痰、火、毒、瘀、外伤等外邪侵入,其气必虚,是髓系病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7-8];髓海不足是髓系病的另一个重要病理基础,多由先天不足、年老体弱、疾病消耗所致。《灵枢·海论》曰:“四海之逆顺奈何?……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由此可见,如若髓海不足,可导致头晕目眩、头痛、下肢酸软、嗜睡、耳鸣、视物昏花、乏力、神疲等髓病虚证的发生[9]。
2 祛邪填精、益髓补脑为基本治则
仝小林认为外邪侵袭、髓海不足为本病的两个重要病理基础,病性虚实夹杂,治疗上应以“祛邪填精、益髓补脑”为基本治则,二者兼顾,重在填精益髓。外邪侵袭,急则治其标,祛除外邪、恢复髓的机能;髓海不足,缓则治其本,调气活血、益髓补脑。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仝小林指出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髓海不足,用药上均需益髓补脑,以充实髓海,精选鹿茸粉、鲜牛脊髓粉、黄芪粉合成三味小方,方中黄芪补髓海之气,鹿茸粉、牛脊髓粉大补精髓,三者同用合“仝氏益髓起痿汤”之意,为治疗脊髓空洞症的常用小方,同时服用金匮肾气丸或地黄饮子,效力更宏。
3 用药策略
《中国药典》2015 版记载,鹿茸粉临床用量范围为 1~ 2 g,黄芪为9~ 30 g[10],牛脊髓虽未收录于其中,但因其独特疗效仍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仝小林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在治疗脊髓空洞症中常用鹿茸粉3 g,鲜牛脊髓粉(冷冻干燥)6 g,黄芪粉9 g,剂量可随证加减。
鹿茸粉性温,味甘、咸,《本草纲目》记载:“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健筋骨”,《中药大辞典》云:“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茸多肽是鹿茸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可以通过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来修复神经细胞损伤,王旭凯等[11]研究表明,鹿茸多肽具有保护脊髓神经元细胞的作用,主要通过有效降低死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量,进而抑制细胞凋亡。张鹏程等[12]认为,鹿茸多肽联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对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脊髓神经元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牛脊髓性平、味甘,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填精髓等功效,《神农本草经》载:“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可补虚劳、益精髓。牛脊髓其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可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有补血益气、修复组织作用,依据中医“以脏补脏”理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以髓生髓”的效果,故常治疗体弱之脊髓空洞症。目前牛脊髓利用方式有限,对于牛脊髓中的蛋白质开发率较低。K.Nishimura 等[13]从牛脊髓中分离出一种内源性脑啡肽降解酶抑制剂,并确认了它的氨基酸序列和对脑啡肽降解酶的抑制活性,这种蛋白质被证明是牛脊髓中的一种新的运动元神经物质。鹿茸和牛脊髓粉专攻补益,常作为药对应用于临床。
黄芪性微温,味甘,具有多种功效,如固表止汗、生津养血、补气升阳、利水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黄芪被誉为“补气之长”,所谓“人之所生,得气始生”,气有所依,阳生阴长,气旺血生。在脊髓空洞症治疗中,仝小林常用黄芪以补中气,使脑髓生化有源而调其本,鼓动中阳,益气振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总皂苷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强心、调节免疫、内分泌与代谢等多种药理活性,对固有免疫及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还能增强骨髓造血能力,改善血液流变性[14]。
4 病案举例
李某,女,38 岁,自述“感冒”后出现手足发麻、手臂发凉症状,不能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小脑下疝颈椎脊髓空洞症”,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为寻求中医药疗法,遂来就诊。诊见:手足发麻,手臂发凉,胃胀,下腹隐痛,眠差(每晚4 h),纳可,二便可。舌淡,苔黏腻,脉滑。核磁共振检查示小脑下疝颈椎第2、3、4 节骨髓空洞。予“葛根汤合仝氏益髓起痿汤”加减,方药组成:葛根30 g,生麻黄6 g,川桂枝15 g,白芍15 g,鸡血藤30 g,川芎15 g,黄芪45 g,鹿茸粉1.5 g(分冲),牛脊髓粉3 g(分冲),大枣3 枚,生姜3 片,28 剂,水煎服,每日1 剂。
二诊:服上方1 个月来诊。微微汗出,手足发麻、手臂发凉症状缓解50%,胃胀、下腹隐痛缓解80%,睡眠质量稍有改善(每晚4~5 h),二便调。患者临床症状好转,但睡眠仍不实,且入睡困难,故加酸枣仁30 g 以养血宁心安神。后守法守方加减,长期治疗,手足发麻、手臂发凉、胃胀、下腹隐痛、眠差均有明显缓解。
按:根据症状、舌脉及检查结果,可见此病位在髓,病性属虚实夹杂。该患因“感冒”受凉发病,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本病多责之于外邪侵袭、髓海不足,在治疗上宜祛邪调气活血,益髓补脑,故予葛根汤合“仝氏益髓起痿汤”加减。方中应用葛根汤祛除外邪以恢复髓机能,“仝氏益髓起痿汤”益精填髓以充实髓海空虚,川芎调气活血,鸡血藤祛风舒筋活络。二诊时患者睡眠仍未明显改善,入睡困难,故选用“治疗失眠之要药”酸枣仁以养血宁心安神。因其病位较深,病程长,故需长期治疗,方显疗效。
5 小结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尽管采用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但尚存许多弊端,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研究总结,仝小林在论治髓系疾病髓海不足证上,常选用黄芪粉、鹿茸粉、鲜牛脊髓粉(冷冻干燥)合成“仝氏益髓起痿汤”以益髓补脑,临床收获良效。除脊髓空洞症外,还可治疗截瘫、脊髓炎、脊髓小脑变性症等引起的肢体瘫痪、麻木疼痛、肌萎萎缩、躯体感觉障碍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