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名医谢强针药结合治疗睑废验案2 则
2021-03-27孙思涵李芳谢强黄冰林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谢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南昌330006
★ 孙思涵 李芳 谢强 黄冰林(.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谢强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南昌 330006)
江西旴江医学起源于西汉,旴江五官科针灸疗法亦起源较早[1]。旴医谢强教授临床擅长针药结合,侍诊弟子,受益颇多。
睑废,又名“睢目”“侵风”,西医病名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所致的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以波动性单或双侧眼睑下垂、复视、眼球活动受限,肌无力以眼外肌无力为主,具有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或治疗后症状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谢强教授擅用“上补下泻”及“升阳祛霾”针法治疗睑废,效验颇佳。
1 “上补下泻”针法临床应用
1.1 “上补下泻”针法的临床特点 “上补下泻”针法为旴江流域明代名医李梴倡导,属“异穴补泻”针法[2],以取远离患处的下部或远部(健部)腧穴为主穴,为泻,多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取患处周围的腧穴为应穴,为补,以应答主穴,达到“上下通接”经气,该法颇宜于治疗人体上部五官清窍疾病[3]。此法用穴少、针刺浅、手法轻,安全效佳,避免了因为眼周组织疏松、微循环及神经分布丰富,出现针刺痛甚、易出血及血肿等[4]。
1.2 “上补下泻”针法治疗睑废临床验案 甘某,6 岁,学生,2019 年3 月30 日初诊。
主诉:双眼重症肌无力14 日,左目甚。现仍有双眼睑下垂、沉重、眼球转动迟缓等眼肌无力的表现,并且有咽干痒、咳喘、鼻出血,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秘结2~3 日一行,臭秽;脉细,苔薄黄。检查:双上眼睑下垂;咽峡及侧索、咽后壁红肿;鼻中隔前下方黏膜轻度糜烂。江西省儿童医院脑电图报告示:视反应:睁眼枕区节律被抑制。中医诊断:睑废(肺肝郁热,经气不畅)。西医诊断: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治疗:(1)针刺:取合谷、百会、四神聪、睛明、鱼腰、太阳、阳白、翳明、迎香、天突、上廉泉。操作:先针刺合谷,针尖朝上,重刺激,泻法;百会、四神聪、睛明、鱼腰、太阳、阳白、翳明、迎香、天突、上廉泉,弱刺激,平补平泻。中途不行针,留针20 min。每周2 次。(2)揿针:脾俞、肺俞、肾俞。每周2 次。(3)耳穴:神门、肺、肝、内分泌、目、屏间前。每周2 次。(4)中药:千里光6 g、决明子10 g 、生甘草10 g、鱼腥草10 g、瓜蒌皮6 g、黄芩4 g、百合10 g、西洋参5 g、五味子5 g、蝉衣5 g、紫苑8 g、绿梅花10 g,7 剂。每日1 剂,分2 次水煎服。
二诊:2019 年4 月6 日。针刺后眼球转动恢复,但眼睑数小时后仍然下垂,眼睑仍重,鼻出血止,咳喘缓,脉细,苔薄黄。守上方加菟丝子10 g,7 剂;治疗同前。
三诊:2019 年4 月14 日。近日咳喘甚,眼症同前,大便秘结改善,脉细,苔薄黄。守首方去绿梅花加覆盆子10 g,7 剂;其他治疗同前。
四诊:2019 年4 月27 日。眼睑沉重感减轻,眼裂恢复,咳喘微,脉细,苔薄黄;守上方加黄柏4 g,7 剂;其他治疗同前。
末诊:2019 年5 月4 日。病愈,守4 月14 日方,7 剂,以善其后。
按语:本案以肺肝郁热,经气不畅而致睑废。治以清肺泻热、疏肝解郁为主,针药结合治之。针法遵守“上补下泻”的要求,取属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为主穴,善治头面五官之疾,泻之有助于清肺肝之热,配以督脉百会、任脉天突、足太阳膀胱经睛明、足少阳胆经阳白、手阳明大肠经迎香,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鱼腰、翳明、上廉泉为应穴,使得经气上下呼应,交通任督,阴阳相济,以达到祛邪利窍之目的。揿针选用脾俞、肺俞、肾俞以宣肺定喘,补肾纳气,调畅气血,滋阴利窍。耳穴贴选肺、神门以益气养阴,调神利窍;肝、目,清肝泻火,清养目窍;内分泌、屏间前以调畅气机,止咳平喘。处方用鱼腥草、黄芩、千里光、决明子为君药以清肺肝之热,用五味子、绿梅花、蝉衣、黄芩为臣药以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用百合、紫苑为臣药清肺热止咳喘,通利大便,佐以生甘草清热消肿;复诊加减药物以治疗兼证,巩固疗效。
2 “升阳祛霾”针法临床应用
2.1 “升阳祛霾”针法的临床特点 “升阳祛霾”针法为旴医谢强所倡导,主要选用位于督脉的腧穴及头面部的局部腧穴,先针刺或温灸最下部命门开始;“升阳祛霾”针法颇适用于高居头面阳气难于上达的五官病证,是通过针灸督脉和五官局部腧穴,提升人体阳气、祛除五官阴霾、温煦五官清窍,达到温通清窍缓解五官局部症状的目的[4]。
2.2 “升阳祛霾”针法治疗睑废临床验案 杨某,女,43 岁,教师,2019 年11 月24 日初诊。
主诉:上眼睑下垂5 月余。刻下症:双眼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遮住眼睛,眼皮沉重难睁,久视后双目乏累,常口干畏寒,纳呆寐差,小便可,大便日一行,常不成形,无头昏头晕;舌暗淡,苔薄白,脉细。检查:双眼睑下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为“眼肌无力”。中医诊断:睑废(脾肾阳虚型);西医诊断: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治疗:(1)针刺治疗:取命门、百会、四神聪、翳明、睛明、攒竹、鱼腰、太阳、合谷、神门;先针刺命门穴,强刺激,平补平泻;再依次针刺百会、四神聪、弱刺激,补法,继而针刺翳明、攒竹、鱼腰、太阳、合谷、神门,弱刺激,补法,中途不行针;留针20 min,每周2 次。(2)揿针:脾俞、肺俞、肾俞。(3)耳穴:神门、肾、脾、肝、目、内分泌。治疗1周2 次。(4)处方: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0 g、炙甘草6 g、五味子6 g、葛根15 g、制附子6 g、桂枝6 g、白芍12 g、白芷10 g、防风6 g、三七粉3 g冲服、当归12 g。7 剂,每日1 剂,分2 次水煎服。
二诊:2019 年12 月1 日。目久视疲乏,眼皮沉重感减轻,脉细,苔薄黄。守上方加黄芪15 g。治疗同前。
三诊:2019 年12 月8 日。眼证改善,睁眼沉重感微,平素怕冷,脉细,苔薄黄;守上方加菟丝子12 g。其余治疗同前。
末诊:2018 年12 月15 日。双眼沉重感无,眼症愈;仍怕冷,月经量少,色黑,血块多;上方去当归加桑椹12 g,升麻6 g。其余治疗同前。
巩固治疗数周,眼症痊愈,并无反复。
按语:本案脾肾阳虚以致睑废。治以补益脾肾、温阳益窍,针药结合治之。针法遵守“升阳祛霾”的要求,先针刺属督脉的命门穴,振奋阳气;配以督脉百会、经外奇穴四神聪以升提督脉阳气上奉,再配以足太阳膀胱经攒竹,经外奇穴翳明、鱼腰、太阳,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手少阴心经神门,远近相配,温阳通经,散寒通窍,使得升清降浊,煦利目窍,以达到“升阳祛霾”的目的。揿针选用脾俞、肺俞、肾俞以补肾纳气,培补元气。耳穴贴选肾、脾温补脾肾,肝、目疏肝明目,内分泌、神门益气调神。处方用附子、党参、葛根为君药以温阳益窍,臣药用白术、茯苓、当归、白芍、桂枝、五味子益气养血,调和营卫,温阳散邪,以助君药,佐以白芷、防风、三七祛风散邪,用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兼制附子、桂枝之热毒;复诊时加减药物治疗兼证。
五官高居头首,“高巅之上,风寒可及”,故更易遭受风邪的侵袭。五官清窍通过经脉的沟通内属脏腑,有赖于经脉输送脏腑气血津液上达濡养而功能正常;倘若脏腑和经脉的功能紊乱则五官失养,功能失常。“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可见,本病为经络受邪,因此本病尤其适合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热证型更适宜“上补下泻”针法,调和阴阳,祛邪利窍,清宁目窍;慢性久病虚寒证型更适宜“升阳祛霾”针法,温通经脉,振奋阳气,煦利目窍。临床上,我们应精准辨证,抓准病因病机,灵活取穴,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