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SWOT 分析

2021-03-27王澍州陶添明袁帅蓝媛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西医中医药肺炎

★ 王澍州 陶添明 袁帅 蓝媛(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南昌 33000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为“新冠肺炎”英文称呼是“COVID-19”,是指2019 年出现的一种人类未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肺炎。2019年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先后发现了多例有关华南海鲜市场相关逗留接触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判定确诊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2020 年2 月11 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肺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2020 年3 月4 日,在中国卫健委牵头下,国内多学科专家讨论达成共识之后,颁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现代医学领域目前尚无有效的抗新冠病毒医治措施,所以运用西医和中医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方式,一同探求提升防治效果,降低死亡率,全国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共识。当月11 日,世卫组织有关负责人宣布,根据相关疫情在世界各范围流行的评估,认定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世界大流行。

1 中医药视角看待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较强,潜伏期较长(有的潜伏期高达20 余天)并且以呼吸道病变为主的流行性疾病,属于中医学 “疫病” “瘟疫”领域,目前中医相关的各个学科专家达成共识,讨论得出结论,此次疫病的病机是“湿邪困其表里之间、湿毒上受于清窍、金土共患,肺伏热邪者,两邪呼应,更易邪毒内陷导致变生厥脱”,所以要达到留人治病、以平为期,故采用“遏阻传变”“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截至目前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流行于己亥猪年冬、庚子鼠年春,据湖北省武汉市气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市冬季气候以寒冷潮湿为主,结合相关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疾病的发病特点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评判,新冠肺炎的病因以“湿”为主,多邪并作,按个人体质,所处环境可发生“寒化”“热化”“燥化”,属“湿毒疫”的有关范畴[1-2]。

2 新冠肺炎大流行下中医药的态势分析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帮助研究对象适时调整资源规划和策略安排的相对客观的分析方法,其中的W 和S 分别代表研讨对象本身具备的竞争劣势(Weaknesses)和优势(Strengths), 而T 和O 分别代表影响研讨对象发展的外部客观并存的威胁(Threats)和机遇(Opportunities)[3]。本文采用SWOT 分析法研讨分析“新冠肺炎大流行下”中医药的发展态势,意在牢守机遇、发挥优势,正视劣势与威胁, 提出应对策略与措施,帮助战胜疫情,促进“新冠肺炎大流行下”中医药的良性发展。

2.1 优势分析

2.1.1 治未病理念,融入预防新冠肺炎 中医讲究养生的天人合一之道,提倡“未病先防”的理论。“治未病而不治已病”便是几千年中医预防养生、保护人体健康的思想之大统,同样是目前中国医疗系统大格局所遵守的“预防为主”理念之体现。正如同妙应真人在书中写的那样,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4]。“治未病”理论适合对亚健康人群的防治,使处于亚健康的人群能防病于萌芽之中。“治未病”是对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集中概括与发扬,体现出“未病应先防、欲病要救萌、既病防传变”的医学防治新境界。“治未病”思想为亚健康人群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5]。此次新冠疫情,根据诊疗方案的指导,多地中医大师给出了自己的预防建议方,国医大师张大宁推荐《丹溪心法》中的玉屏风散,结合三因制宜理论[6],建议南方湿热加苍术、黄连、黄芩,北方寒冷加小剂量肉桂,加大青叶预防邪毒外侵。中医大家姜良铎推荐北京三号方,黄芪补一身正气(容易上火故加知母调和),北沙参清肺养阴生津,知母对气阴不足证效果明显,苍术(祛湿),桔梗通肺气,连翘清温热(芳香去秽气),故推荐点艾条、点苍术。

2.1.2 中医药的早期介入降低重症转化率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系统论和辨证施治[7]。体现在此次疫情应对的各个方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中医院)拟定了“江中抗疫1 号”“江中抗疫2 号”方应用于新冠肺炎的救治,广州市八院自拟透解祛瘟方,武汉同济医院推出3 个中药协定处方。截止2020 年3 月3 日,国内中医药参与的比例为92.58 %。湖北省和武汉市中医药治疗达到91.86 %和89.40 %。52 例首批患者被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为34 例,西医治疗组为18 例。根据所得数据得出结论,西药组治疗没有中西医结合组效果更加明显。在临床方面,平均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水平时间、症状消失花费时间都分别减少了近2 天。西药组有6 例转为重症,中西医联合治疗组仅有2 例。在中医药早期介入治疗中最为成功的例子莫过于中医方舱医院的案例,567 例轻症和普通型患者被收治在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中,治疗方案为宣肺败毒汤和清肺排毒汤,再配合其他一些辅助性治疗手段,无一例转为重症,症状明显好转,最后全部成功出院[8]。

2.1.3 一人一方,精准治疗 有效降低病亡率 中医药在面对本次疫情大范围肆虐时,可以按照疫情流行本身的特点提供广泛性的预防方案,也可以依照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治疗。据了解武汉第一医院一例经典中医药介入的重症病例,属于寒湿伤阴症,仝小林院士巡视走访时发现了这个病例,便用了赤芍、麦冬、五味子、生地、知母、西洋参组成方剂,三剂药便出现了效果,病人症状明显好转,没有转变为危重症。也没有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和透析[9]。随后一段时间患者由重症转化为轻症,最后出院。

2.1.4 中医药治疗成本低,效果显著 相比单纯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疾病的毒副作用小,已有大量临床实践可以证明,中药治疗疾病的疗效同样确切[5]。据报道称,2020 年武汉市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中,中医药治疗平均7 天,医疗费用人均约为980 元;而单纯西医平均治疗时间为20 天,人均总治疗成本为9 956 元/人。在治疗率方面,西医治疗率为5.154 %,而中医药的治疗率为13.188 %。由此可见,从治疗的时长、成本及疗效方面比较,中医治疗该病成本低,治疗时长短,疗效优于西医治疗。[10]。另一方面, 西医诊断治疗习惯于运用精密并且高昂的大型诊疗设备和不仅成本高、研发周期也长的化学药物,使得病患长期被“看病贵”“负担重”所困扰[11]。而中医采用快捷有效的方式,通过四诊合参以达到诊断的目的。并且运用治疗的中药原材料大多来源于成本较低的动植物和矿物质,即便是相关的医疗器械,例如针灸针和火罐也是物美价廉。因此,中医相对西医而言,极大地缓解和改善了病患“看病贵”“负担重”的问题,降低相关的医疗支出。

2.1.5 历代中医都有丰富的抗疫经验 值得当今借鉴学习 中医药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信息量极其宏大、内容极其丰厚的“知识云盘”,历代中医人经过不断地学习、归纳,最后完善,总结出了各种宝贵的抗疫经验,丰富并充实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从《黄帝内经》开始,张仲景著以《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以及往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天士的《温热论》、吴瑭的《温病条辨》、吴又可的《瘟疫论》等中医著作都记载了关于人类与“瘟疫”的斗争。例如屠呦呦女士受到中医传统典籍《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 绞取汁”的启发,发现了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填补了本土中国科学家在诺贝尔医学奖的空白。青蒿素的发现,是对我国医学界尤其是从事相关领域研发开发的耕耘者具有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定会在世界医学科学史上留下一个璀璨的一笔[12]。学习人类抗疫的经历,通过对古代医书的学习挖掘与总结,对当下应对疫情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2 劣势分析

2.2.1 现代医学体系对中医药认识浅显 中医药行业缺乏标准制定 现阶段中医药发展受到现代医学研究体系的制约与束缚,由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无法具体解释清楚中药进入人体之后的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方式,所以在中医药中的配伍规律、性效分析、量效分析、功效分析上,用现代医学理论体系无法解释中医药的具体疗效,使得中医药缺乏话语权,没有形成理论体系[13]。同时由于中医药多种不同的学术观点自成一派、流派众多,有些甚至相互难以交流,更加难以建立完善的中医药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整体贯彻的体系。也许需要依靠将来技术的突破或者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改变现状,让不同的医学体系相互解释、相互融合。

2.2.2 传承较多,原创较少 小到农村的乡村医生,大到专门的中医药大学,国内的中医药发展依旧是“老带新”“尊带幼”“前人带后人”,我们现代中医难以形成新的开创性的理论观点以及治疗方法。《肘后备急方》引导了屠呦呦对于历史文献的重新思考,证明中医药具有极大的挖掘价值,有着浩如烟海的中医药资源等着我们去发掘,但目前中医药的科研,受到技术的限制和研究人员的单一性,更多的还是进行重复性和验证性研究试验,原创性研究较少[12]。大多数人认为中医药发展的瓶颈期已经来临,其实不然,中医药应该学会包容万象、推陈出新,通过融合学习其他医学体系中优秀的部分,淬炼自己提升自己。

2.2.3 缺乏多学科融合发展人才 中医药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各支系学科交融荟萃,相互影响,没有接受中医药知识的整体学习很难理解其所包容的广度。未来医学体系的发展方向或许是“整合”,整合医学不仅是特殊的认识论,同时也是方法学[14]。它本身并不是一种新概念医学体系,但经过它的整合,如中医一样把人体各方面整合为大一统的整体,把与之相联系的知识内容不断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更适合且更符合保护人体健康的一种新医学知识理论体系。整合医学的中心思想是由整合观、整体观和医学观三部分合为一体的新时代下的特殊医学思想体系,三观形成统一体,缺一不可,其中根本核心是整体观。整体观至少包括人间健康学、空间健康学和时间健康学三部分[15]。樊代明院士的整合医学运用了中医理论体系当中的整体观[4],结合多学科理论融合发展达到更加迅速防治疾病的目的。另一方面,让中医走向国际,在外国也能得到认可、声名远扬,一直是历代中医人和国家所期望的愿景,通过美国FDA 的莲花清瘟胶囊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与此同时国内许多中医院校为了让中医走出国门,一直尝试在中医药领域做汉英翻译的工作,但截止目前,中医的汉英翻译仍是不可规避的困难之一,由于中医具有中国道家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阴阳的相生相克揭示万事万物的循环与转化、变化与运动的规则,其体现在中医的含义解释与体系架构方面,最终覆盖到中医理论体系的中心思想的各个角落;中医的治疗原则方面,注重形神统一,倡导精神修养,侧重未病先防;中医的人文方面,器重齐物重生,倡议人本精神[16]。单单一个中医药大学中的“中医药”就有“Chinese Medicine(CM)” 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两种不相同的译法,而作为历代医家的呕心沥血、倾尽毕生所学编撰出来的中医典籍,就更加晦涩深奥,难以翻译了。所以外文文献的针灸穴位只有字母加数字没有名称,例如“尺泽穴”的外文统称为“LU5”,这样就无法理解穴位命名的内涵,更加无法理解古人的理论思想。所以,能够继承中医药文化、涉猎现代科学技术前沿领域,又具有创新型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多语种思考交互能力的跨学科人才缺乏,也是中医药发展和国内国际传播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

2.3 机遇分析

2.3.1 国家支持,中医药前景广阔 2019 年10 月25 日,习总书记就关于中医药工作作出指示,习总书记认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一座宝库,它涵盖了华夏民族五千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养生观,凝聚着华夏民族的伟大智慧。要使得《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推进好,走出中医药特色的发展道路。创新院校教育模式和传统中医传承体系,提高诊疗水平,强化治疗效果。建立道地药材生产及规范化基地,提升药材品质,找寻民间经方,强化中医药疗效。增加各学科交流、加强科研投入,促使中医药行业健康有效持续发展。政策的利好与支持,成为发展中医药强有力的“催化剂”,是中医药能够走出中国面向世界的“定心丸”,也正是中医药未来可期的原因。

2.3.2 “新冠肺炎”大流行,中西医配合疗效确切 波及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冠肺炎”来势汹汹,治病救人成为战疫第一线的第一要务。国内,中医西医的各专家摒除门户之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各学科“谁行谁上”,不论彼此。在重症治疗上,中医辅助疗法配合西医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和CRRT 等支持疗法起到了显著的效果[9,17]。结合中西医思想的血必净注射液多次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8]。

2.3.3 新冠病毒易发生变异 研发的特效药和疫苗可能失效COVID-19 是RNA 病毒具有单链结构,在逆转录、转录、翻译时易发生变异,基于可变翻译的基因分型相同的病毒都在进化树的同一个分支(同种宿主)内预示了Beta 冠状病毒B 亚群基因组冠状病毒可能通过可变翻译以适应不同宿主[19]。截止笔者发稿前,冰岛已出现“双重感染者”,如排除偶然情况,证实可能存在变异。现代医学的靶点药物以及研制出的疫苗或许出现失效的状况。截止目前疫情的研究情况,中医药治疗是极少数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中国方案中的亮点。

2.4 威胁分析

2.4.1 西医效果直观体现 中医诊疗依照望闻问切,遵循辨证论治,而辨证的过程往往是医师详细询问患者情况,辨证过程较慢,患者花费时间长,致使选择名老中医的患者大部分时间花在排队中,而当疾病复杂,不易分辨时,中医医师往往需要根据患者治疗一定时期后的反应,再进行多次的重新辨证才能确诊。相反,西医的诊疗过程快捷,准确率高,因而使得患者很大程度上会质疑中医。另一方面,即使西药的药物毒性比中药更强,但基于多数患者对药物毒副作用的意识薄弱和西药见效快的现实,多数患者更愿意选择西医诊治。西医需求的强劲现实,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将会一定程度地限制中医的发展。

2.4.2 疫情过后各国也许会逐渐淡化中医药 在疫情大爆发的当下,各国没有“新冠肺炎”相关应对经验便向中国求援,中国给出的是大多是具有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治疗经验,外国在无药可用、无疫苗上市的窘况下必定会想了解中医药在疫情中的起到的显著效果。但是疫情过后,中医药在外国的普及发展情况有待商榷,中医药走出去的路还有很长。

3 “疫情大流行下”中医药的应对策略

要想面向世界,让全人类认可中医药,要把握此次疫情中医药预防有效、疗效确切的契机,让各国看到中医药所带来的优势,同时我们自身针对存在的威胁与劣势,一方面要接受和正视,另一方面要想出对应的措施,并积极做好相关事宜,唯有这样才能直面挑战。笔者认为,下列各方面应是“疫情大流行下”中医药的有效应对策略:一是通过新冠肺炎为契机,要把中医药参与的程度、达成的疗效以及防治中的数据公之于众,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让国内外不和谐的声音失去滋生的土壤。二是必须进行自我革新,激发出中医药的创新性思维,懂得创新才会有发展的可能,故步自封不懂得创新,便会被时代所抛弃。现代的科技手段是中医药走向全世界的左膀右臂,通过多学科整合中医学理论,把中医药中的创新思维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关联在一起,使得中医药真正走进全球视野、成为全球主流医学体系[20]。三是在国外建设中医药教学基地,增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让他国了解中医药,中医药标准化体系应走在前面,要涵盖中医药的各个方面,促成中医药的国际现代化。四是联合多高校、发展中医药,不能让中医药只存在于中医院校当中,这是民族的智慧,应该广泛普及推广,应该在各综合性大学建立中医药相关专业,由于现代名校人才吸引的马太效应愈发凸显,要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好的接触中医药、理解中医药,才能更好地挖掘出具有发扬发展中医药潜力的综合型多学科人才,促进中医药的世界传播。五是学习西医优点、同时发挥自身长处,虽说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医学理论体系,但是西医和中医的价值观与目的是相同的,本身并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我们要汲取西医的优点,加强中医的标准化、规范化,促使中医使各相关学科与流派之间的关系紧密协调,促成统一的大整体。

4 结语

随着中国国家地位的提高,世界主流关注的焦点正在逐渐转向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上重要的一部分也变得更加耀眼,毛主席就曾说:“中国对世界三大贡献中,其一便是中医”。中医药是人类的财富与宝库,值得深入学习考究。中医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藏,经历了漫漫历史长河来到了现代,我们没有不重视它的理由与借口,唯有发扬中医药的优势,正视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威胁与中医药自身的劣势,紧抓发展的机遇。在疫情大流行下,提出效果稳定可行的中医预防诊疗方案,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让国内外看到中医药在应对疫情时的疗效。一个崭新的中医药如同换上新装、经验丰富且博学的老者面向全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西医中医药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