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母败酱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观察

2021-03-27琼,张锋,杨

西部中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盆腔炎抗炎黏度

汪 琼,张 锋,杨 振

1 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240;2 上海市消防总队医院;3 上海警备区静安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发生炎症引起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多数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造成。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常伴随盆腔慢性疼痛、异位妊娠,甚至不孕等,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西药治疗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月经失调”“带下”和“少腹痛”范畴,慢性盆腔炎以湿热瘀滞型最常见,临床治疗主要以清热、利湿、活血和解毒为主。近年来,笔者以益母败酱汤联合西药治疗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5.19±6.15)岁,平均病程(3.46±0.68)年,体质指数(23.15±1.96)kg/m2。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5.76±5.67)岁,平均病程(3.17±0.73)年,体质指数(23.43±2.15)kg/m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2]及中医辨证为湿热瘀滞型[3]者;2)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排除:1)患其他妇科疾病者;2)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3)肛周及结肠手术者;4)患妇科肿瘤、免疫性疾病、肝炎、结核和肺炎等疾病者;5)1 个月内使用过与本研究相关药物者;6)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337,规格:0.2 g/2 mL)0.5 g 及甲硝唑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365,规格:500 mg/100 mL)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 次,治疗7 天为1 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康妇消炎栓[葵花药业集团(伊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2143,规格:2 g/枚],月经前1~3 天开始予以康妇消炎栓1 枚,塞入直肠2.5 cm处,连用2周。2)观察组予以益母败酱汤治疗。药物组成:益母草20 g,败酱草20 g,当归10 g,蒲公英20 g,红藤20 g,丹参10 g苍术10 g,白芍20 g,牡丹皮10 g,紫花地丁20 g,香附5 g,黄芪10 g,川芎5 g,连翘10 g。水煎取汁400 mL,在月经前1~3 天开始分早晚各服150 mL,连续服药2 周。另将50 mL 药液保留灌肠,每次保留30 min,每5 天1 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疗效[4]基本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疗效指数超过90%。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基本改善,疗效指数为60%~89%。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有所好转,疗效指数为20%~59%。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者,实验室指标无改善,疗效指数<20%。

1.5.2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盆腔肿块消失、白带恢复、下腹腰骶痛缓解、腹痛缓解和精疲乏力缓解时间。

1.5.3 实验室指标 1)采用飞利浦EPIQ5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主要包括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ve index,PI)、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velocity,Vmax)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2)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3)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淀粉样蛋白A(amyloid A,SA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T)水平,通过Elecsys 软件定标曲线计算出SAA,IL-6和HPT水平含量。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基本痊愈16 例,显效25例,有效12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4.64%(53/56);对照组基本痊愈8 例,显效19 例,有效17 例,无效12 例,总有效率78.57%(44/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症状盆腔肿块消失、白带恢复、下腹腰骶痛缓解、腹痛缓解和精疲乏力缓解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治疗前RI、PI、Vmax和PSV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I和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Vmax和PSV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4 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治疗前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的降低水平较对照更加明显(P<0.01)。见表3。

2.5 血清SAA、IL-6 和HPT 水平两组治疗前血清SAA,IL-6 和HP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降低水平较对照更加明显(P<0.01)。见表4。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 d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 d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6 56下腹腰骶痛11.38±3.16 6.59±1.36 10.419 0.000盆腔肿块消失15.61±4.68 10.79±3.85 5.952 0.000白带消失时间8.67±2.76 6.39±2.95 4.224 0.000 t P腹痛缓解时间7.68±3.46 5.76±2.87 3.196 0.002精疲乏力缓解时间12.35±4.68 5.68±2.37 9.515 0.00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c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cm/s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表示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6 56 Vmax治疗后0.54±0.06*0.49±0.05*#4.791 0.000 RI治疗前0.93±0.15 0.91±0.14 0.729 0.467治疗后0.46±0.16*0.75±0.17*#9.296 0.000 PI治疗前3.06±0.54 3.04±0.72 0.166 0.868治疗后2.12±0.34*2.58±0.46*#6.018 0.000治疗前31.19±1.16 31.43±1.23 1.062 0.290 t P治疗后39.35±0.86*36.17±0.76*#20.735 0.000 PSV治疗前0.41±0.08 0.43±0.07 1.408 0.162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mPa·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mPa·s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表示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6 56治疗后1.18±0.52*1.56±0.66*#3.384 0.001全血高切黏度治疗前5.13±1.67 5.21±1.58 0.268 0.789治疗后4.38±1.15*5.13±1.26*#3.290 0.001全血中切黏度治疗前6.43±1.52 6.39±1.37 0.146 0.884治疗后5.11±1.24*6.23±1.32*#4.628 0.000全血低切黏度治疗前10.26±2.38 10.34±2.27 0.182 0.856 t P治疗后7.65±2.15*9.82±2.31*#5.146 0.000血浆黏度治疗前1.67±0.63 1.72±0.74 0.385 0.701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AA,IL-6和HPT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AA,IL-6和HPT水平比较(±s)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表示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56 56治疗后0.98±0.23*1.42±0.35*#7.862 0.000 SAA(g/L)治疗前321.73±53.57 328.94±56.35 0.694 0.489治疗后86.37±12.35*121.34±14.47*#13.756 0.000 IL-6(ng/L)治疗前104.34±12.35 107.76±14.69 1.334 0.185治疗后17.65±4.67*38.26±6.26*#19.748 0.000 t P HPT(g/L)治疗前2.18±0.35 2.13±0.46 0.647 0.519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的常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厌氧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临床上常以左氧氟沙星[5]和甲硝唑治疗,但易耐药,出现菌群失调。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痛经”“带下”范畴,主要与气血失和、脏腑失调和经络受阻有关,治宜活血化瘀、止痛行气[6-8]。

益母败酱汤中益母草、丹参、红花和牡丹皮有活血和清除血液内毒素的作用;败酱草、蒲公英、连翘、红藤和紫花地丁具有消炎和解毒作用;川芎、白芍和当归有活血养血和扶正祛邪之效;苍术有健脾除湿之效;香附有调经镇痛,疏肝解郁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益母败酱汤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凝、降低血液黏度、缓解痛经,、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等作用[9-10]。方中益母草含有益母草碱,有调经、兴奋子宫、降低血液黏度等功效;败酱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皂甙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等,有镇静、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当归有提高免疫力、抗炎、抗氧化、保肝、抗凝血等作用;蒲公英主要化学成分为色素类和三萜类等,具有调节免疫和抗氧化等作用;红藤具有抗炎、抗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酮,具有降低血脂、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抗纤维化的作用;苍术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具有抗炎、抗菌、降糖、抗心律失常、护肝和利尿的作用;白芍的主要成分为黄油甙类和萜类,具有保肝、镇痛、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牡丹皮主要由丹皮多糖组成,具有抗菌、抗炎、镇痛、抗血栓等作用;紫花地丁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连翘主要化学成分为苯乙醇苷类,具有抗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益母败酱汤和康妇消炎栓均能降低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SAA、IL-6和HPT,而益母败酱汤更加明显,说明益母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良疗可能与降低机体血清SAA、IL-6和HPT水平有关。在炎症刺激时,炎症细胞释放IL-6和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细胞释放SAA,同时SAA又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炎症趋化因子,对炎症细胞具有超强的趋化能力[11]。近年来,在炎症性疾病中机体的SAA水平出现明显升高,而炎症控制后机体的SAA水平出现明显降低,是炎症恢复程度的重要指标[12]。IL-6 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细菌和病毒等感染后,刺激机体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13],同时IL-6 是促进淋巴细胞成熟和分化,并且刺激急性反应蛋白产生,激活补体,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发热等症状。现有研究表明,IL-6 是慢性盆腔炎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抗炎治疗后其机体水平出现明显降低,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14-15]。HPT是一种血清球蛋白组成成分中的酸性蛋白,广泛分布在哺乳动物和血清中,主要由肝脏合成和清除,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同时对外周单核细胞具有明显趋化作用,能够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干扰细胞内信号的传递[16]。当机体感染时,肝脏合成HPT水平出现明显升高,与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密切联系,是急慢性感染诊断的重要指标[17-18]。

综上所述,益母败酱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有效率,可能与益母败酱汤降低机体SAA,IL-6和HPT水平有关。

猜你喜欢

盆腔炎抗炎黏度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