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丽婕从脾论治功能性便秘1例

2021-03-26施丽婕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3期
关键词:原方脾虚柴胡

张 皓,施丽婕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患者存在便秘的症状,但不是由肠道器质性病变、全身系统性疾病或长期服药等继发性因素导致的便秘[1]。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三次)、粪便干结等。目前,临床上尚未彻底阐明FC 的发病原因。有报道称,FC 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存在肠道功能障碍、盆底肌功能障碍、饮食习惯或生活习惯不良、内分泌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2]。西医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容量性泻药(硫酸镁、硫酸钠等)、刺激性泻药(双酯酚汀等)、粪便软化剂(液体石蜡、乳果糖等)。用西药治疗FC 虽然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其排便的频率,但停药后其病情易复发。中医将FC 归于“便秘”、“脾约”等范畴,其病因可归纳为情志不畅、饮食伤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等,其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其发病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历代医家多从虚实论治此病。《景岳全书·秘结》中说:“秘结一证…当辨者惟二…阴结者,宜补宜滋阴,阳结者,宜攻宜泻”[3]。便秘虽有虚实之分,但临床上较少见单一虚证或实证者,多为虚实夹杂、因果相连之证。施丽婕在临证时多见脾虚气滞型FC 患者(此类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是排便不规律,数日一次,伴有腹胀、腹痛、腹中窜气间作诸证,或见乏力、气短、纳呆、寐欠安、舌淡白或见齿痕、苔腻、脉滑诸证),其对此类患者多从脾论治,以健脾益气、散结消痞为治疗原则。本文主要是总结施丽婕从脾论治1 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经验。

1 病例介绍

患者张某,女,22 岁,体型微胖,于2019 年7 月9 日来我院初诊。其主诉:长期便秘伴腹胀、腹痛间作,排便不规律,数日一次,粪便不成形且量少,排便费力,矢气频,时感气短、乏力、畏寒、纳呆、反酸,寐欠安,月经周期规律,月经量偏少,经血颜色偏暗。对其进行中医查体的结果是: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其长期服用西药以促进排便,最近一段时间其在服药后便秘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对其进行肠镜检查的结果是:直肠和乙状结肠未见明显异常。对其病情进行西医诊断的结果是:FC。对其病情进行中医诊断的结果是:便秘,脾虚气滞证。施丽婕以健脾益气、行滞通便为主要原则对该患者进行治疗,所用方药为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该方药的药物组成是:陈皮10 g、清半夏10 g、茯苓30 g、炙甘草10 g、炒白术10 g、炒麦芽30 g、炒鸡内金10 g、大腹皮10 g、麸炒枳壳10 g、姜厚朴6 g、木香10 g、草豆蔻6 g(后下)、砂仁6 g(后下)、柴胡10 g、白芍30 g、干姜6 g、酸枣仁10 g、浙贝母10 g、海螵蛸30 g、炒白扁豆10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早晚2 次服用,共服用七剂。二诊时该患者自诉排便次数增加,每天可排便1 ~3 次,排便量增多但粪便不成形;其腹胀、腹痛、畏寒、纳呆症状减轻,但感气短、乏力;其寐欠安,易醒;其舌淡,苔薄黄腻,脉滑。施丽婕在上方的基础上减去生麦芽、干姜和草豆蔻,加入黄芩,让该患者再服七剂。三诊时该患者自诉每天可排便2 次,粪便不成形;其腹胀、腹痛、气短、乏力、纳呆症状减轻;其寐欠安,易醒;其舌淡红,苔薄腻,脉滑。施丽婕在原方(指首方)的基础上减去黄芩,让该患者再服7 剂。四诊时该患者自诉每天可排便1 次,粪便不成形,无腹胀、腹痛、气短、乏力、纳呆等症状,月经量可,夜寐好转;其舌淡,苔薄白,脉滑。施丽婕在原方的基础上减去厚朴、枳壳、柴胡、茯苓、浙贝母、清半夏,加入猪苓,让该患者再服七剂,以巩固其疗效,预防其病情复发。一个月后对该患者进行回访得知,其病情未再复发。

按语:该患者的病因主要是脾虚日久,失于运化,无力推动津气运行,致水湿停滞,气机不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存在便秘、腹胀、腹痛、矢气频等症状,看似为实邪之证,实则不然。《顾氏医镜》中说:“至虚有盛候”。该患者脾虚,无力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致水湿不布,水谷不运,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故可导致便秘、排便不畅。脾胃为中焦枢纽,升降相因,“脾为气之源”,故脾虚可导致气短、乏力。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营卫之气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见《黄帝内经· 灵枢· 本脏》),故脾虚可导致畏寒间作[4]。脾胃虚弱,无力受纳水谷,故可引起纳呆。胃为六腑之一,以通为健,脾气虚弱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可致酸水上泛。该患者中焦脾虚,气血乏源,阴不敛阳,阳不入阴,阴阳失交,故可出现寐欠安、易醒症状。“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见《黄帝内经· 灵枢· 决气》)。经血来源于五谷精微的运化,中焦虚弱可导致月经量少、经血颜色偏暗。该患者舌淡胖、边有齿痕,此为脾虚之舌象;其苔白腻、脉滑,此为脾虚生湿之象。该患者的病机为脾虚气滞,故在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行滞通便为主要原则,所用方药为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在用药时去除六君子汤中的人参。究其原因主要是,该患者为青年女性,体型微胖,且其脾虚之象不著,加人参恐助热。在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中,柴胡可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白芍可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可养肝血,调达肝气;麸炒、枳壳可理气解郁,与白芍相配可理气和血,与柴胡相配可增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又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体阴而用阳”,柴胡、白芍二者合用可柔肝体、助肝用,养血调经,缓解患者月经量少、经血颜色偏暗之证。在方中加入大腹皮、姜厚朴、木香可理气除胀、行滞通便,能缓解患者排便不畅、腹胀、腹痛之证。草豆蔻、砂仁可理气化湿,白扁豆可健脾化湿,三者合用可除脾虚气滞所生之湿邪。该患者存在畏寒的症状,故在方中加入干姜以温中散寒;其存在纳呆的症状,故在方中加入炒麦芽、炒鸡内金以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其存在反酸的症状,故在方中加入海螵蛸、浙贝母以抑酸止痛;其存在寐欠安、易醒的症状,故在方中加入酸枣仁以补养心肝、宁心安神。另外,酸枣仁与白芍合用可养肝血,引阳入阴。二诊时该患者自诉排便次数增加,腹胀、腹痛症状减轻,表明用药后其脾气得运、气机得畅;其仍存在气短、乏力、寐欠安的症状,表明其脾虚仍未恢复,故仍以原方为主对其进行治疗。该患者纳呆的症状减轻,故减去原方中的生麦芽;其畏寒症状减轻,舌苔由白腻变为薄黄腻,表明其体内的湿邪减轻,仍存在热象,故减去原方中的干姜、豆蔻,加入黄芩,让其再服七剂。三诊时该患者自诉每天可排便2 次,粪便不成形,其他诸证均明显好转,表明药证对应。但其脾虚未完全恢复,故仍以原方为主对其进行治疗。该患者的舌苔薄腻和热象减轻,故减去原方中的黄芩,让其再服七剂。四诊时该患者自诉每天可排便1 次,粪便不成形,其余症状悉除,表明用药后其脾气恢复健运。由于其粪便不成形,故减去原方中的厚朴、枳壳、柴胡、茯苓、浙贝母、清半夏、酸枣仁,加入猪苓,以利水渗湿,利小便以实大便,让其再服七剂。后其病情未再复发。

2 小结

脾胃为中焦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升胃降,则气机调肠。脾胃气虚,气失流动,清气不升,浊阴难降,气机不畅,则可致便秘。本文中该患者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药到病除,在于临证时把握其病机准确,全程以健运脾胃为根本,兼以理气、化湿,做到标本兼顾、病证结合。施丽婕认为,FC 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在对其进行诊治时要注意辨证施治,学会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并关注其舌象、脉象的变化,照顾其兼证,如此方能药到病除。

猜你喜欢

原方脾虚柴胡
八种“地黄丸”各有特长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图片赏析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
柴胡治疗猪感冒症的临床观察
“六炭止血散加减”治疗家畜内外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