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1-03-26冯利民
周 际,冯利民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250)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疾病。近年来,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 年全世界死于心血管疾病者约有1700 万,其中因发生高血压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患者人数超过900 万。目前,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治疗高血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和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和法的基本原理
和法是中医传统治疗的八法之一,是针对上下表里失和、营卫气血阴阳失和、脏腑气机失和、寒热错杂等病机矛盾所采用的一种疗法[2]。和法的治疗原则主要为畅达人体枢机、调和病机关系。升降出入是人体之气(气机)的基本运动形式,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及人体内外阴阳协调平衡的基础。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生命的正常状态,主要依靠“阴阳和合”的作用。人体气血、阴阳、脏腑、表里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样依靠“阴阳和合”的作用。枢机是气机交接传输之地, 为气运动的枢纽,人体上下、前后、表里之间都可称之为枢机。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主要依赖于枢机的运行,其中升降之枢- 脾胃、开阖之枢- 少阴少阳是枢机运行中最为关键的一对[3]。一旦枢机不利,则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进而导致阴阳失和、百病始生,临床表现为阴阳气血失调的错综复杂证候。“和法”主要是强调气机的正常运行,通过调整气的升降出入,使机体达到一种和平的状态。枢机是维持人体之气升降出入有条不紊运行的关键因素,健运枢机、调和升降出入是“和法”的基本原则和基础。
2 高血压与气机的关系
中医将高血压归为“头痛”、“眩晕”、“中风”的范畴。《黄帝内经》中记载,“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表明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为气血上冲脑窍。《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肝气盛,为血有余……气逆则头眩”,指出肝气上逆为眩晕的病机之一。《医学求是》中提到,“明乎脏腑阴阳升降之理,凡病则得其要领。”若患者的病情为阴虚阳亢,久则化火生风、挟痰上犯清窍,属于升之太过、降之不及。若患者的病情为阳气虚弱、运化无力,其五脏精血、六腑清阳之气不能上荣脑窍,则属于升之不及、降之太过。由此可见,枢机不利、气机运行失常为高血压的主要病机。
3 用和脾胃法治疗高血压
和法主要包括和解法及调和法。和解法立足于和解表里,主要针对少阳半表半里、营卫表里之邪,旨在和其内、解其外。调和法立足于调整失和的病机关系、恢复机体的健康状态,主要针对人体气血阴阳、脏腑气机、营卫失和及寒热互结等[1]。高血压在和法中属于调和法的范畴。治疗该病应以调和脏腑阴阳气血寒热为主要原则。
3.1 通过和脾胃治疗高血压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位居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通过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状态,使人体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脾失健运、湿邪内蕴、精微物质输布障碍,进而导致湿邪聚集、化生痰浊、随风上扰蒙蔽清阳之窍[4]。若高血压患者症见眩晕、形体肥胖、呕吐痰涎、头目昏沉疼痛、胸闷脘痞,其舌质淡、苔白厚腻,其脉弦滑或濡滑,则证属风痰上扰。临床上需为患者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进行治疗,以平肝熄风、健脾燥湿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中的半夏及天麻为君药,其中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天麻具有平肝息风的功效。将这两种药合用,可起到息风化痰、止头眩的功效;白术、茯苓为臣药,其中白术具有健脾化湿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宁心、淡渗利湿的功效;橘红为佐助药,具有理气、燥湿化痰的功效;配伍白术以治生痰之源;大枣、甘草、生姜具有协调诸药的功效。将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健脾燥湿、化痰、平肝息风之功[5]。若高血压患者症见头目昏眩、语声低微、倦怠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溏泄、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其舌质淡嫩、舌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则证属脾胃气虚,可为其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进行治疗。蔡智刚等[6]在研究中使用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的有效率为97.5%。该研究所用方剂中的君药为黄芪,有培补中焦元气的功效;配伍人参、白术、炙甘草可补气健脾、增强黄芪补中益气之功;升麻、柴胡可引清阳之气上行,具有升阳止眩的功效;当归具有养血和营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和胃的功效。将上述诸药合用可使患者体内的元气内充、清阳之气得升,诸症自愈。
3.2 用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
肝脏藏血主疏泄,脾脏统血主运化,气能摄血亦能行血。若肝气失于条达,则肝郁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脾虚气弱、推动无力或统摄无权,则血不归经。若肝郁气滞、疏泄失常,则肝木克脾,而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亦可造成肝血不足、疏泄失常、气机郁结。若高血压患者症见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易惊、善太息,其舌质淡红、边有齿痕,其脉弦细或濡缓等,则证属肝郁脾虚。临床上需为患者使用逍遥散加减进行治疗,以疏肝理气、健脾养血[7]。逍遥散加减中的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当归、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的功效;配以柴胡、薄荷可疏散条达,且补而不滞,能够补肝体而助肝用;白术、茯苓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用药符合“知肝传脾”之理;生姜具有调中降逆的功效;甘草具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的功效。将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吴虹等[8]在研究中使用逍遥散加减对肝郁脾虚型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52.3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用逍遥散加减对肝郁脾虚型更年期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刘平等[9]在研究中将103 例围绝经期原发性高血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用西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和使用西药联合逍遥散加减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7.97%)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使用西药联合逍遥散加减对围绝经期原发性高血压女性患者进行治疗可稳定其血压。滕春霞[10]在研究中使用逍遥散加减对肝郁脾虚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86.6%)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78.9%),其焦虑症状的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使用逍遥散加减对肝郁脾虚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症的女性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其血压水平,缓解其焦虑情绪。
3.3 用和气血法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联系紧密,二者可相互作用,也可相互影响。气血亏虚型高血压患者的舌淡嫩、边有齿痕、苔白、脉虚细[11]。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纳差腹胀、胸闷气短、面色晄白、自汗、心悸失眠、腰腿酸软、二便不利、全身浮肿,其在劳累或剧烈活动后病情可加重。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的病机主要为气虚血瘀和气滞血瘀。气虚推动无力可致血行不畅;气机郁滞、血行不利也可致血瘀。因此,治疗该病应以降逆、理气、补气、活血、补血、化瘀为主要原则。王巧凡[12]在研究中使用加味八珍汤对60 例气血亏虚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这说明用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的效果确切。高血压的发病与患者的情志有关。患者的血压可随其情绪的波动发生明显变化。当患者的情绪处于愤怒、激动的状态时,其易因肝阳上亢、血随气逆而导致血压升高。为此,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时,应在疏肝理气、平肝降逆的原则上加用可引血下行的药物[13]。
4 结语
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世界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存在,只是因为它本身蕴含着矛盾,因为它正是那个能够把矛盾包含于自身并把它们保持下来的力量。中医将黑格尔提到的力量称为“和”。人体气血、阴阳、脏腑、营卫之间的和谐关系,均是基于“和”。和法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法则。该法则可保证机体能够进行正常的活动,使其内外表里和谐。用和法治疗高血压需遵循相关的原则,临床上在应用和法时需分清其与他法的区别,以确保使用和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