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专科应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
2021-03-26周弋文王延安谭国琴郭殿利杨资洋
周弋文,王延安,谭国琴,郭殿利,杨资洋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五医院口腔科,四川 雅安 625000)
2020 年1 月12 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湖北武汉出现的特殊肺炎病原体命名为“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即2019 新型冠状病毒[1]。2019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感染人数众多,其感染者中不乏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口腔疾病的诊疗方式较为特殊,医务人员需与患者密切接触,故其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在防控由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疫情期间,我国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大部分的口腔诊疗机构暂停诊疗工作,仅允许口腔急诊开展正常的工作。如何在口腔专科(尤其是口腔急诊)的诊疗工作中防范医患之间发生交叉感染,防止2019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院口腔门诊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控制措施。
1 2019 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019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该病毒的肺炎患者,包括发病期患者、潜伏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2]。该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 ~7 d,一般不超过14 d,但在个别情况下该病毒的潜伏期可长达3 周[3]。该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对该病毒易感。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对该病毒的易感性更强,且感染该病毒后其病情往往较重[2]。目前已知,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多数是由人际传播所引起的,且其传染性极强[4]。人在感染该病毒后病程较长,且临床上尚无治疗该病毒感染的特异性药物[3]。切断与感染者之间的密切接触是目前防控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2 口腔专科在病毒感染控制方面的特点
2.1 医护人员对病毒感染的控制意识薄弱
部分口腔专科的医护人员对病毒感染防护的认知不足,心存侥幸,未按照规范进行诊疗操作,个人防护工作未做到位[5]。一项针对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应用隔离防护用品的调查表明,该科医护人员一次性手套的使用率仅为95%,防护面罩及眼罩的使用率仅为5% ~50%[6]。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薄弱可大大地增加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率。
2.2 口腔专科的诊疗方式可增加医护人员的病毒感染率
口腔疾病的诊疗具有特殊性。医护人员在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诊疗时,需近距离地接触患者,且大部分的医疗操作均在有菌的口腔中进行。口腔科常见的拔牙、牙周刮治等操作均属于侵袭性治疗,医护人员会经该操作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分泌物。一旦这些分泌物中带有病原微生物,极易引发交叉感染[7]。同时,该科的诊疗操作产生的气溶胶及飞溅物主要的喷溅范围为患者的胸腹部、面部及医生的手部、前臂等,可增加病毒在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传播率[8]。
2.3 口腔专科在器械、设备及诊室空间消毒方面存在不足
口腔医疗器械是进行口腔诊疗必不可缺的工具。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这类器械会伴随着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进入患者的口腔内,触碰其血液、唾液等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极有可能夹带着病原微生物。而口腔医疗器械的腔隙多、结构复杂、形状不规则,部分器械的体积小且形状尖锐,易沾上患者的唾液、血液及牙齿碎屑,可增加消毒的难度[9]。对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措施若不完善,可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另外,牙科高速手机、超声洁牙机在运转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漂浮的气相、液相和固相微小颗粒。这些颗粒会污染周围的设备和诊室内的空气,也可增加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风险[10]。
3 口腔专科应对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
多数口腔疾病(如牙列不齐、龋齿及牙周炎等)不紧急、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在防控由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可建议病情不严重的口腔疾病患者择期进行治疗。对于部分不能忍受病痛、需立即就医的患者,或处理不当可危害其健康的口腔疾病(如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牙外伤、牙龈出血及颌面部间隙感染等),口腔医疗机构应尽量保留口腔急诊,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11]。总之,口腔专科可通过隔离传染源、正确地进行防护、做好消毒灭菌等感染防控措施,降低2019 新型冠状病毒的院内传播风险,预防口腔科发生聚集性感染事件。
3.1 在口腔医疗机构建立初诊预检制度,加强筛查力度
口腔医疗机构可通过建立有效的初诊预检制度,尽早筛查感染病例及疑似病例,以保护医护人员,提高诊治效率[12]。对于来口腔门诊就诊的患者,指导其先在我院设立的发热门诊进行测体温等初步筛查,然后要求其戴口罩后再继续就诊,以减少口腔科医护人员与病毒感染者直接接触的几率,降低其被感染的风险。
3.2 指导医护人员正确地进行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正确地佩戴防护用品可有效地避免其与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对此,我院专门组织全体医务工作者学习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以增强其防护意识,增加其防护知识,提高其在日常接诊患者时的安全性。医务人员的手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媒介,是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13]。对此,我科在手卫生方面进行了强化管理,要求医护人员严格落实“两前三后”的手卫生原则。即医护人员需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发生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周围的环境后,均严格做好手卫生。
3.3 对口腔门诊进行正确、彻底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研究表明,2019 新型冠状病毒对理化因子敏感,对热力有中度抵抗力。在热力达到56℃(持续90 min)或75℃(持续30 min)时,该病毒即可被灭活。对该病毒进行20 min 的紫外线照射也可将其有效地杀灭。浓度为75%的乙醇、碘伏、含氯类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均可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杀灭该病毒[14]。我院口腔门诊要求医护人员每日使用浓度为75% 的乙醇或1000 mg/L 的有效氯溶液对诊室的环境进行消毒。在单独接诊每例患者时,用碘伏对其口腔及术区进行消毒。在诊疗结束后,用空气滤净器或紫外线灯再次对诊室内的环境进行消毒,并保持诊室的通风良好。在进行口腔诊疗活动的过程中,我科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并对医疗废物进行特殊的回收处理。对于需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收集和消毒灭菌,并将经过处理的器械按照类别归位。
3.4 对不同的口腔急诊疾病进行诊疗时防控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措施
3.4.1 牙体牙髓病 在对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及牙外伤等牙体牙髓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有时需采用牙科动力系统对其进行开髓等处理。此时,医护人员需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达到相关的防护要求,并需加用医用防护口罩。我院要求口腔门诊的医护人员在诊疗牙体牙髓病的过程中使用橡皮障。使用橡皮障可将医护人员与术区、患者的口腔环境有效地隔离开,从而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15]。
3.4.2 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导致窒息等严重后果。对该病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不佳,必要时需对其进行手术切开引流治疗。医护人员应按照对待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相关要求进行术前准备及术中防护。应首选负压手术室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并准备好专门的防护用品(包括N95 口罩、防护服、一次性手术衣、护目镜、防护面屏及长款鞋套等)。此外,还需准备好负压吸烟雾装置[16]。
3.4.3 颌面部外伤 颌面部外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软组织损伤和颌骨骨折。对于发生骨折的颌面部外伤患者,应尽早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在防控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方面,对颌面部外伤患者与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取的措施基本一致。对于仅发生软组织损伤的颌面部外伤患者,在对其进行清创缝合处理时,医护人员应穿戴完善的防护用品。由于术中需接触患者的血液等分泌物,医护人员应避免触碰治疗台面以外的地方,以减少对其他区域的污染。
4 小结
在2019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口腔专科因其特殊性易出现病毒传播的现象。我院口腔门诊针对2019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及口腔专科在感染控制方面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旨在预防口腔诊疗工作中出现医患交叉感染的现象,希望能为口腔专科的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