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26徐足,谷颖
徐 足,谷 颖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
超声造影检查又叫声学造影检查。该检查方法将超声造影剂作为介质,通过向人体内发生病变的部位注射超声造影剂来增强该部位血管的后散射回声,从而提高普通二维超声检查和普通三维超声检查的分辨率、敏感性和特异性[1]。该检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可客观地反映病变组织器官内的血流灌注情况。本文对超声造影检查的原理及其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1 超声造影检查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
1.1 超声造影检查的原理
研究发现,与人体软组织对超声的散射回声强度相比,血细胞对超声的散射回声强度更低,仅为前者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因此,在普通的二维超声图像上,血细胞通常表现为“无回声”。这使得普通的二维超声检查仅能模糊地识别出心内膜或大血管的边界,无法识别微小血管的边界及大血管内的血流情况[2]。超声造影剂可使血液的背向反射回声明显增强,从而可使小血管的边界及大血管内的血流情况在二维超声图像上清晰地显现出来。此外,超声造影剂可随血液的流动在人体内发生病变部位的血管中均匀地分布,故可避免伪像的产生,从而可使二维超声检查的结果具有时效性和可靠性[3]。
1.2 超声造影检查的应用现状
自上个世纪60 年代末超声造影检查被首次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后,该检查方法已成为临床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结构性疾病的优选方法。随着心肌灌注超声造影技术的逐渐成熟,使用该检查方法诊断心肌疾病和心脏微循环疾病的准确性逐渐获得临床上的认可。近年来,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肾、子宫及乳腺等疾病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一项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部肿瘤数量上的准确性远高于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CT检查的结果[4]。与CT 检查相比,用超声造影检查筛查直径<1 cm 的肝部占位性病灶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较高。另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各类疾病的安全性均远高于进行CT 检查和MRI 检查,且其费用较低,适宜在基层医院中开展应用[5]。
2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2.1 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疾病的优点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与人体的其他器官相比,肝脏的供血方式和解剖结构更为特殊。肝脏的供血方式为门静脉和肝静脉相互配合供血,其解剖结构为实质性。因此使用普通的影像学技术很难获得肝脏内部的清晰图像,尤其无法观察到肝脏内部的血流情况。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疾病时,造影剂可通过门静脉和肝静脉快速进入肝脏的内部,从而可使得肝脏微血管的灌注情况清晰地显现在超声仪上。此外,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疾病还可对肝脏内的血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6-7]。
2.2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2.2.1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有研究发现,造影剂进出肝脏肿瘤血管内的时间明显短于其进出其他正常肝脏血管内的时间。因此,在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肿瘤时,肿瘤组织呈低回声,其周围正常的肝脏组织则呈高回声。此特征使得肝脏肿瘤极易被辨认。在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肿瘤时,肝脏肿瘤可出现三种超声造影模式,即向心性增强模式、周边增强模式和肝结节性增强模式。其中,良性肝脏肿瘤多出现前两种模式,恶性肝脏肿瘤多出现后两种模式[8]。杨莹美[9]将120 例肝脏肿瘤患者均分为两组,并对其中一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另一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均明显高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其病情诊断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明显低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这说明,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肿瘤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均较高。另有研究发现,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肿瘤不仅可准确地确定病灶的范围和性质,还可确定肝脏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从而可为后期治疗该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2.2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内低回声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肝内低回声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主要包括肝脓肿及肝脏肿瘤等。有研究发现,在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内低回声占位性病变时,造影剂的使用可提高病变组织及其供血血管的辨识度,故可准确地辨识病变组织内微循环血流的灌注情况,从而有助于区分病变的性质。庾先翠等[10]的研究发现,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内低回声占位性病变可准确地显现病变组织内血流的动态情况,故用该检查方法诊断该病的准确性和敏感度均较高。
2.2.3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脏良性病变中的应用 肝血管瘤、肝脓肿和肝囊肿、肝包虫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有研究发现,在使用普通的二维超声检查、CT 检查或MRI 检查等方法诊断上述疾病时,不仅很难发现病灶所在的位置,且无法对病灶的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上述疾病的原理与进行CT 检查或MRI检查的原理相似,但超声造影检查可持续地观察肝脏良性病变内血流的动态情况,准确地表达病灶内微血管的灌注情况及回声增强模式的特点,从而有利于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血管瘤时,超声诊断仪上可出现“慢进慢出”的增强模式,显示肝脏动脉期病变周边存在结节状或环状的增强回声,且该回声会缓慢地向瘤体内部填充。如果该回声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全部填充至瘤体内部,即可判断该瘤体为肝血管瘤。如果该回声在门脉期和延迟期无法完全填充至瘤体内部,仍可判断该瘤体为肝血管瘤,但应考虑该肝血管瘤内出现了体积较大的血栓[11]。如果该回声的增强模式在门脉期或延迟期出现“快进慢出”的情况,则要将该瘤体与高分化肝细胞癌进行区分和鉴别。刘自鹏等[12]分别使用普通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对79 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结果显示,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脏良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且该检查方法可准确地鉴别肝脏内病变的良恶性。
2.2.4 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脏疾病治疗、疗效评定和随访中的应用 临床实践证明,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脏疾病的治疗、疗效评定和随访方面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对肝脏疾病进行治疗过程中,超声造影检查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病灶的准确位置、手术切除的具体范围等信息。在肝脏疾病的疗效评定和患者随访方面,对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可及时发现其病情是否复发,对其病灶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有助于医生了解其治疗的效果和病情的进展情况。李敏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对接受介入治疗的肝肿瘤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可准确地判断其肿瘤组织的灭活程度和肿瘤内血流的情况,从而可为临床医生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2.2.5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肝硬化方面的应用 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硬化的原理为:发生硬化的肝组织可压迫门静脉和肝静脉。在为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注射造影剂时,药液到达门静脉和肝静脉的时间差异较大。临床医生可根据这一特点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肝硬化。Albrecht[14]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为肝硬化患者注射造影剂后,药液可在24 s 内到达其肝静脉,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硬化的敏感度可达100%,特异度可达96%。
2.2.6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转移性肝癌方面的应用 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转移性肝癌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根据转移性肝癌患者原发病灶的血运情况,可将该病分为多血管性转移性肝癌和少血管性转移性肝癌。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可有效地显示转移性肝癌患者病灶内血管的分布情况。故该检查方法不仅可准确地诊断转移性肝癌,还可鉴别该病的类型。此外,使用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转移性肝癌的结果不会受病灶位置及病灶大小等因素的影响[15]。
3 小结和展望
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可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而且,该检查方法具有安全性较高、费用较低、操作较为简便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