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中医治疗概况

2021-03-26柴琦琦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3期
关键词:脑瘫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郎 琰,柴琦琦

(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该病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导致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引起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言语、行为及精神异常[1]。该病可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该病的治疗方法众多。现将中医针刺疗法、推拿疗法及中药熏洗疗法等在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1 中医对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中医认为,小儿脑瘫属于“五迟”、“五软”和“五硬”的范畴。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当、孕期调护失宜、早产及产伤窒息等均可导致患儿的五脏亏虚,神明无主,筋骨不坚,肌肉失养,气血不充,髓海亏虚,进而发生脑瘫[2]。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脏、脾脏和肾脏。肝藏血而主筋,肾藏精而主骨,脾主肌肉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此三脏虚亏,精血缺乏,筋失濡养,则筋不能束骨利关节,骨失充养则骨空而软,可导致脑瘫患儿出现发育迟缓及运动功能障碍。

2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方法

2.1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依据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通过针刺和艾灸患儿的相关穴位,促进其经气运行,可取得醒脑开窍、健脾益气、补肾通督、强壮补虚之效。可用于治疗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的针灸疗法主要为毫针刺法、头针法、穴位注射法和灸法。

2.1.1 毫针刺法 毫针刺法是一种最常用的传统针灸疗法。该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功效。采用该疗法对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患儿进行治疗可缓解其肌肉紧张的状态,增强其肌肉的力量,改善其运动功能。章羽等[3]对对照组患儿进行Bobath 康复治疗,对观察组患儿进行针刺治疗。在对患儿进行针刺治疗的过程中,选取大椎穴、命门穴、太溪穴、肾俞穴和身柱穴为主穴。对于存在上肢功能障碍的患儿,选取曲池穴、合谷穴和外关穴为配穴;对于存在下肢功能障碍的患儿,选取太冲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和阴陵泉穴为配穴。每周治疗5 次,以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后腱反射、肌张力与徒手肌力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章羽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对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患儿进行针刺治疗可明显增强其手部的力量,改善其运动功能。郭鑫等[4]应用康复训练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应用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法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在对患儿进行针刺治疗的过程中,选取命门穴、内关穴、合谷穴、悬钟穴、腰阳关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太冲穴等穴位为主穴。对于存在上肢瘫的患儿,选取曲池穴、外关穴等为配穴;对于存在下肢瘫的患儿,选取足三里穴、环跳穴等穴位为配穴。共治疗3 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郭鑫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对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患儿进行针刺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其运动功能,提高其疗效。于文欢等[5]应用康复训练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应用康复训练法结合针刺疗法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在对患儿进行针刺治疗的过程中,为上肢瘫患儿选取外关穴、肩井穴、阳池穴、肩贞穴、少海穴、手三里穴和极泉穴等穴位为治疗穴位,为下肢瘫患儿选取环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和承山穴等穴位为治疗穴位。采用捻转提拉的手法对上述的穴位进行针刺后留针20 min。在留针期间,共行针2 ~3 次。每日治疗1 次,每周治疗5 次。于文欢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评分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这说明,采用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法对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患儿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肢体的运动功能。

2.1.2 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是一种以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理论为基础、在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针刺疗法。采用头针疗法治疗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具有升提阳气、醒脑开窍、旁达四肢的作用,可改善患儿神经系统的功能,促使其肢体功能的恢复。陈剑波等[6]采用肢体康复训练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头针疗法联合肢体康复训练法对试验组患儿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 个月。在对患儿进行头针治疗时,选取百会穴、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三针穴、脑三针穴等为治疗穴位。用0.25 mm的一次性毫针直刺上述的穴位,刺入的深度为针体的3/4。采用快速捻转的手法(200 转/min)行针,得气后留针60 min。每日治疗1 次,每周治疗6 次。陈剑波等[6]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头针疗法联合肢体康复训练法对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脑组织的血流,修复其受损的脑细胞,改善其运动功能。刘辉[7]采用头针联合疗法对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患儿进行治疗,即在针刺其百会穴、运动区的同时,联合使用靳三针疗法、焦氏头针法等对其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时,指导患儿取坐位,采用揣穴法定位其头部的腧穴,再对该部位进行酒精消毒,然后用1 寸长的一次性毫针对该部位进行针刺。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针刺,以患儿感觉酸麻胀为宜。得气后留针15 min。每日治疗1 次,共治疗2 个月。刘辉[7]的研究结果显示,用头针联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肢体的运动功能及肌张力。

2.1.3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具有针刺疗法和药物疗法的双重作用。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时,可将药物注入相关的穴位,通过刺激经络、营养局部神经肌肉组织,调整和改善身体的机能和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使气血流动更为顺畅,从而治愈疾病。该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药物、可延长穴位被刺激的时间、安全可靠等优点。赵鹏举等[8]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单纯的康复治疗,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即依据中医理论,向 “靳三针”疗法中的头部穴位(包括四神针穴、脑三针穴和智三针穴等)分别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在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对患儿的局部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2 ml 的注射器和5 号针头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注射。使针头和患儿的皮肤保持15°角,将针头缓慢地推进其皮下,在获得“得气”的针感后回抽,若无血液回流,则继续注射药物。向每个穴位注射0.5 ~1 ml 的药液。隔日注射1 次,以10 次为1 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赵鹏举等[8]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穴位注射疗法联合常规的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更佳。

2.1.4 灸法 《灵枢》中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通过艾灸督脉穴,可温经散寒、通调气机、消瘀散结,达到振奋人体功能、稳定核心肌群的目的[9]。焦玉祥等[10]在一项临床研究中,采用物理疗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物理疗法联合艾灸疗法对治疗组患儿进行治疗。在对患儿进行艾灸联合治疗时,选取督脉的腰俞穴、命门穴、至阳穴、大椎穴等穴位,取一根长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置于距离穴位2 ~3 cm 处进行艾灸治疗。每次灸2 ~3 个穴位,每穴灸5 ~10 min,每日灸1 次,每治疗5 d 休息2 d。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这说明,采用物理疗法联合艾灸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

2.2 中医外治法

2.2.1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舒筋缓急、滑利关节等作用,被广泛用于各类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该疗法可直接刺激患者的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减少其肌肉组织的张力,改善其关节的活动度,促进其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可矫正其关节运动异常的情况[11]。张姝妤等[12]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联合推拿治疗。进行推拿治疗的方法为:以揉、按、推等操作手法为主,根据患儿的发病类型及发病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推拿,以纠正其不良的状态,调节其骨骼关节的排列及肌肉的状态。每次治疗约30 min,每日治疗1 次,每周治疗4 ~5 次。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患儿,P <0.05。张姝妤等[12]的研究表明,采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儿肢体的运动能力及其日常生活能力。李观庆等[13]采用针刺疗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针刺疗法联合按摩法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进行按摩治疗的方法为:1)采用捏脊疗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指导患儿取俯卧位,用双手沿其督脉及膀胱经向上捏,连续重复捏7 次,并捏拿其上下肢。2)点按患儿的穴位。取穴的方法为:在头部取百会穴等穴位,以醒脑益智;在躯体部位取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大椎穴、中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等任督二脉穴位,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患儿的腰腹力量,提高其活动能力;在上肢取内关穴、劳宫穴,在下肢取足三里穴等穴位,并松动患儿的各个关节,以疏通其血脉,贯通其经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这说明,采用针刺疗法联合按摩法治疗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改善患儿肢体的运动功能。

2.2.2 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是利用蒸汽与药液产生的热量使药物穿透皮肤、药效直达病灶。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使毛细血管充盈,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和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减轻肢体痉挛的症状[14]。吴明宇[15]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康复训练联合中药熏洗治疗。中药熏洗方的药物组成及用法为:鸡血藤、白芍、川牛膝各20 g,川乌、透骨草各10 g,桂枝、桑枝、红花各15 g,伸筋草30 g。水煎20 min 后取5000 ml 的药液。待药液的温度适宜后,去除患儿的衣物,将其肢体放入药液中,提捏、按摩其四肢的肌键、肌肉,并在其颈椎处施以摩法。20 min 后,将患儿抱入温水中清洗干净。每日治疗1 次。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吴明宇[15]的研究结果提示,采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儿肢体的运动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3 小结与展望

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和中药熏洗疗法等中医疗法在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显现出理想的作用,能显著改善该病患儿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预后。不过,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中医在该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治疗周期方面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估治疗该病的效果。2)中医对该病的研究以临床研究为主,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较为少见。3)对该病进行研究的中医文献所使用的随机分配方法不明确。4)中医对该病的研究均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量较少,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5)大多数患儿在接受治疗后未得到随访观察,缺乏对长期疗效的评估。6)在大多数的研究中未进行治疗安全性的评估。

今后,中医临床上在研究小儿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时,应根据现代医学测试方法对该病患儿进行功能检查、疗效评价,并增加远期疗效随访和治疗安全性评估的内容,深入研究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该病的机制。进行临床研究的类型应以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为主。在具体的研究方向方面,还应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特别是运用中医手段对高危脑瘫性运动功能障碍患儿进行早期治疗,以降低其残疾率。

猜你喜欢

脑瘫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