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反”配伍在经方合方辨治消化系疾病中的运用※

2021-03-26

中医药通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藜芦泻心汤胃脘

●王 付

众所周知,《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经典中最重要的临床医学著作,其理论早已历经各代医家临床实践的检验,其治病用方的高效性更是被公认为从古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然而,从《伤寒杂病论》中可以发现,仲景制方本没有所谓的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可自王怀隐、张子和等人提出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而其又在临床中选用“十八反”配伍治病用药之后,这自相矛盾的理论[1-2]竟然被诸多中药研究者视为法宝,直接限制和制约了中医药临床治病的技术、技能的发展和进步。笔者结合数十年临床体会,认为经方是治病的最佳用方,由于疾病的复杂多变性,因此运用经方的最佳手段是合方。而经方合方则必然常采用“十八反”配伍用药,非但未出现任何毒副作用,反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于此试举数则消化系疑难杂病验案如下[3]。

1 半夏泻心汤、桔梗汤、栀子豉汤、橘皮汤、附子泻心汤与附子栝楼汤合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案

徐某,男,39 岁,2018 年2 月25 日初诊。患者有多年反流性食管炎病史。刻诊:胸脘胀满疼痛,胸骨后烧灼感,时有胸痛,频繁打嗝,咽喉不利,大便干结,手足不温,怕冷,倦怠乏力,口苦,舌质淡红,苔黄厚腻夹白,脉沉弱。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诊断:胃痛,辨为痰热虚夹寒证。治当清热化痰,益气温阳。给予半夏泻心汤、桔梗汤、栀子豉汤、橘皮汤、附子泻心汤与附子栝楼汤合方,药用:红参10 g,黄连6 g,黄芩12 g,生半夏12 g,大黄6 g,干姜10 g,桔梗10 g,栀子15 g,淡豆豉10 g,全瓜蒌24 g,制附子10 g,陈皮24 g,生姜10 g,大枣12 枚,炙甘草10 g。6 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 年3 月4 日二诊:胸脘疼痛减轻,仍胀满,以前方变陈皮为30 g,6剂。

2018 年3 月11 日三诊:胸脘胀满疼痛较前减轻,仍胸骨后烧灼感,以前方变黄连为10 g,6剂。

2018 年3 月18 日四诊:胸脘疼痛基本消除,仍胸骨后烧灼感,以前方变黄连、黄芩为各15 g,6剂。

2018 年3 月25 日五诊:胸骨后烧灼感明显减轻,仍打嗝,以前方变陈皮为40 g,生姜为15 g,6剂。

2018年4月1日六诊:胸骨后烧灼未再出现,仍有轻微咽喉不利,以前方变桔梗为20 g,6剂。

2018年4月8日七诊:诸症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50 余剂,经复查反流性食管炎痊愈。随访1 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胸脘疼痛、烧灼感辨为热;再根据怕冷、手足不温辨为寒;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又因苔黄厚腻夹白辨为痰热夹寒。以此辨为痰热虚夹寒证。方以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温阳散寒,益气补虚;以桔梗汤宣利咽喉;以栀子豉汤清宣郁热;以橘皮汤行气降气;以附子泻心汤温通泻热;以附子栝楼汤温通散结,清热化痰[4]。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 半夏泻心汤、橘枳姜汤、枳术汤、附子半夏汤、藜芦人参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案

赵某,男,59 岁,2018 年3 月2 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因食管癌进行手术,半年后复发,近由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胸骨后憋闷疼痛,伴灼热感,吞咽不利,咯吐黏稠痰液,情绪不稳,急躁易怒,手足不温,倦怠乏力,口苦,舌质淡红,苔黄厚腻夹白,脉沉弱。西医诊断:食管癌术后复发。中医诊断:噎膈,辨为寒热痰夹虚证。治当清热化痰,益气温阳,燥湿化痰。给予半夏泻心汤、橘枳姜汤、枳术汤、附子半夏汤、藜芦人参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药用:生半夏12 g,红参10 g,黄连3 g,黄芩10 g,干姜10 g,制附子10 g,陈皮45 g,枳实10 g,白术10 g,藜芦1.5 g,海藻24 g,生姜24 g,大枣12 枚,炙甘草10 g。6 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年3月9日二诊:急躁易怒好转,仍胸骨后灼热感,以前方变黄连为6 g,6剂。

2018 年3 月16 日三诊:急躁易怒基本消除,仍胸骨后烧灼感,以前方变黄连、黄芩为各12 g,6剂。

2018 年3 月23 日四诊:吞咽不利略有好转,胸骨后烧灼感明显减轻,仍咯吐黏稠痰液,以前方变藜芦为3 g,6剂。

2018 年3 月30 日五诊:口苦基本消除,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6剂。

2018 年4 月6 日六诊:手足温和,仍胸骨后憋闷,以前方变海藻为30 g,6剂。

2018 年4 月13 日七诊:诸症基本趋于缓解,又以前方治疗160余剂,诸症基本消除,经复查,与原片对比复发灶较前减小,继续以前方巩固治疗。随访5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胸骨后烧灼感辨为热;再根据手足不温辨为寒;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又因咯吐黏稠痰液、苔黄厚腻夹白辨为痰夹寒热;复因急躁易怒辨为气滞。以此辨为寒热痰夹虚证。方以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温阳散寒,益气补虚;以橘枳姜汤行气降逆;以枳术汤益气行气;以附子半夏汤温阳破癥,燥湿化痰[5];以藜芦人参汤益气化痰;以甘草海藻汤益气软坚散结。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3 半夏泻心汤、黄连粉方、橘皮汤、桂枝人参汤、附子半夏汤、藜芦人参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案

孙某,男,68岁,2018年6月3日初诊。患者有多年慢性胃炎病史,1 年前经胃镜及病理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半年前又经复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腺化生伴增生,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近由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胃脘胀闷痞硬,偶尔疼痛,烧心,不思饮食,食凉加重病情,手足不温,倦怠乏力,口苦,舌质淡红夹瘀紫,苔腻黄白夹杂,脉沉弱。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痞,辨为寒热痰夹虚证。治当清热温阳,益气化痰。给予半夏泻心汤、黄连粉方、橘皮汤、桂枝人参汤、附子半夏汤、藜芦人参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药用:生半夏12 g,红参10 g,黄连15 g,黄芩10 g,干姜10 g,陈皮12 g,白术10 g,桂枝12 g,藜芦1.5 g,制附子10 g,海藻24 g,生姜24 g,大枣12枚,炙甘草12 g。6 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 年6 月3 日二诊:手足较前温和,仍烧心,以前方变黄连为20 g,6剂。

2018年6月10日三诊:烧心减轻,仍胃脘胀闷,以前方变陈皮为24 g,6剂。

2018年6月17日四诊:胃脘胀闷减轻,仍口苦,以前方变黄芩为15 g,6剂。

2018年6月24日五诊:烧心、口苦基本消除,饮食较前好转,仍胃脘胀闷,以前方变陈皮为40 g,6剂。

2018年7月1日六诊:胃脘胀闷基本消除,仍胃脘痞硬,以前方变海藻为30 g,6剂。

2018年7月8日七诊:诸症基本趋于缓解,又以前方治疗150 余剂,诸症消除,经复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腺化生伴增生痊愈。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胃脘胀闷、烧心辨为热;再根据胃脘胀闷、食凉加重辨为寒;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又因胃脘痞硬辨为痰结;复因舌质夹瘀紫辨为瘀,以此辨为寒热痰夹虚证。方以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温阳散寒,益气补虚;以黄连粉方清热燥湿;以橘皮汤行气降逆;以桂枝人参汤益气温阳[6];以附子半夏汤温阳消癥,燥湿化痰;以藜芦人参汤益气化痰;以甘草海藻汤益气软坚散结。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4 麦门冬汤、半夏泻心汤、橘枳姜汤、附子半夏汤、藜芦人参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治疗胃癌术后复发伴淋巴结转移案

郑某,女,57 岁,2014 年8 月1 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行胃癌手术,半年前经复查提示胃癌术后复发伴淋巴结转移,服用中西药均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近由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胃脘胀痛痞硬,时时恶心,时时呕吐,倦怠乏力,手足心热,盗汗,潮热,大便干结,情绪低落,头晕,气短,喜食温热,口淡不渴,舌质暗淡夹瘀紫,苔白腻夹黄,脉沉弱。西医诊断:胃癌术后复发伴淋巴结转移。中医诊断:胃痛,辨为阴虚湿热,气郁痰瘀证。治当滋阴清热,行气活血,软坚化痰。给予麦门冬汤、半夏泻心汤、橘枳姜汤、附子半夏汤、藜芦人参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药用:生半夏24 g,麦冬170 g,红参10 g,黄连3 g,黄芩10 g,制附子10 g,干姜10 g,陈皮45 g,枳实10 g,藜芦1.5 g,海藻24 g,生姜24 g,大枣12 枚,炙甘草10 g。6 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4 年8 月8 日二诊:大便通畅,仍胃脘胀痛,以前方加五灵脂10 g,6剂。

2014年8月15日三诊:恶心、呕吐未再出现,大便略溏,以前方变麦冬为100 g,6剂。

2014年8月22日四诊:胃脘胀痛减轻,大便仍溏,以前方变麦冬为80 g,6剂。

2014年8月29日五诊:盗汗、潮热基本消除,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6剂。

2014年9月5日六诊:胃脘胀痛基本消除,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继服。

2014 年9 月12 日七诊:诸症基本趋于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50余剂,诸症消除,经复查,与原片对比复发及转移病灶均较前减小,继续以前方巩固治疗。随访5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胃脘胀痛、盗汗、潮热辨为阴虚;再根据胃脘胀痛、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因喜食温热辨为寒;又因胃脘痞硬辨为痰结;复因舌质夹瘀紫辨为瘀;更因情绪低落辨为郁。以此辨为阴虚湿热,气郁痰瘀证。方以麦门冬汤滋阴益气,降逆调中;以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温阳散寒,益气补虚;以橘枳姜汤行气降逆温通;以附子半夏汤温阳消癥,燥湿化痰;以藜芦人参汤益气化痰;以甘草海藻汤益气软坚散结。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5 半夏泻心汤、乌头汤、附子花粉汤、藜芦人参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治疗大肠癌术后复发伴骨转移案

刘某,男,58岁,2018年5月27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行大肠癌(右半结肠癌)手术,半年前经复查提示大肠癌术后复发伴骨转移,服用中西药均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近由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腹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倦怠乏力,头晕目眩,短气,全身肌肉关节酸沉疼痛,手足不温,怕冷,口干不欲饮水,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沉弱。西医诊断:大肠癌术后复发伴骨转移。中医诊断:腹痛,辨为寒热痰虚证。治当温阳通脉,清热燥湿,益气降逆。给予半夏泻心汤、乌头汤、附子花粉汤、藜芦人参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药用:生半夏24 g,红参10 g,黄连3 g,黄芩10 g,干姜10 g,黄芪10 g,麻黄10 g,白芍10 g,制川乌10 g,制附子10 g,藜芦1.5 g,海藻24 g,天花粉24 g,生姜15 g,大枣12枚,炙甘草10 g。6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 年6 月3 日二诊:倦怠乏力好转,仍腹痛,以前方变白芍为20 g,6剂。

2018年6月10日三诊:腹痛减轻,仍手足不温,以前方变干姜为15 g,6剂。

2018 年6 月17 日四诊:腹痛较前又有好转,全身肌肉关节酸沉疼痛减轻,仍怕冷,以前方变制附子为12 g,6剂。

2018 年6 月24 日五诊:腹痛基本消除,倦怠乏力好转,仍不思饮食,以前方加山楂30 g,6剂。

2018 年7 月1 日六诊:全身肌肉关节酸沉疼痛明显减轻,仍口干,以前方变天花粉为30 g,6剂。

2018年7月8日七诊:诸症基本趋于缓解,又以前方治疗150余剂,诸症基本消除,经复查,与原片对比复发及转移病灶均较前减小,继续以前方巩固治疗。随访4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腹痛、手足不温辨为寒;再根据舌质红辨为热;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又因全身肌肉关节酸沉疼痛辨为寒凝筋脉不通;复因苔黄腻辨为痰。以此辨为寒热痰虚证。方以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温阳散寒,益气补虚;以乌头汤温阳散寒,益气消癥,补血通络;以附子花粉汤温阳消癥,益阴生津[7];以藜芦人参汤益气化痰;以甘草海藻汤益气软坚散结。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6 半夏泻心汤、大黄附子汤、四逆散、藜芦人参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治疗克罗恩病案

徐某,男,38岁,2018年7月30日初诊。患者于5年前经检查诊断为克罗恩病,服用中西药均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近由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腹痛,受凉或食后加重,便后缓解,时而大便溏,时而大便干结,里急后重,腹中痞块不通,伴发热,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关节疼痛,口腔溃烂,胸闷,急躁易怒,情绪低落,手足不温,小便混浊,口苦,舌质暗淡夹瘀紫,苔腻黄白夹杂,脉沉弱。西医诊断:克罗恩病。中医诊断:腹痛,辨为寒热痰瘀郁虚证。治当清热散寒,活血化痰,行气益气。给予半夏泻心汤、大黄附子汤、四逆散、藜芦人参汤与甘草海藻汤合方,药用:红参10 g,生半夏12 g,黄连3 g,黄芩10 g,干姜10 g,制附子15 g,大黄10 g,细辛6 g,柴胡15 g,枳实15 g,白芍15 g,藜芦1.5 g,海藻24 g,生姜10 g,大枣12 枚,炙甘草10 g。6 剂,以水1000~1200 mL,浸泡30 min,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 min,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

2018 年8 月6 日二诊:手足不温好转,仍情绪低落,以前方变柴胡、枳实、白芍为各18 g,6剂。

2018年8月13日三诊:手足温和,仍腹痛,以前方加五灵脂10 g,6剂。

2018年8月20日四诊:大便正常,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红参为12 g,6剂。

2018年8月27日五诊:大便略溏泄,腹痛减轻,仍胸闷,以前方变枳实为20 g,大黄为6 g,6剂。

2018年9月3日六诊:腹痛较前又有减轻,小便混浊好转,仍口苦,以前方变黄芩为20 g,6剂。

2018 年9 月10 日七诊:诸症基本趋于缓解,又以前方治疗150余剂,诸症基本消除;又以前方100余剂巩固治疗。随访1年,一切尚好。

按根据腹痛受凉加重辨为寒;再根据腹痛、里急后重辨为气郁;因口腔溃烂、口苦辨为热;又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虚;复因舌质暗淡夹瘀紫辨为瘀;再因苔腻辨为痰。以此辨为寒热痰瘀郁虚证。方以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温阳散寒,益气补虚;以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便,兼以清热;以四逆散行气解郁;以藜芦人参汤益气化痰;以甘草海藻汤益气软坚散结。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猜你喜欢

藜芦泻心汤胃脘
内蒙古3种野生藜芦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八十二)——小儿胃脘痛的推拿治疗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若不是那味暗香
12β-羟基藜芦酰棋盘花碱在小鼠体内的代谢
12β-羟基藜芦酰棋盘花胺对小鼠小脑和大脑皮层组织DNA损伤的影响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