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模式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研究
2021-03-26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构建适合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全面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就是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等学校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动员校内外全部力量,统筹全程设计,多维覆盖贯穿,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优化育人的每一个主体环节,充分发挥各个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主体的职能作用。
1.全员育人是基础。全员育人就是要动员全部力量,全员参与育人工作。统筹校内校外全局,兼顾校内、社会和家庭多方统一思想、全员参与、达成共识,这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前提。学生的成长成才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包括学生自己的参与,只有各自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发挥合力,才能推动“三全育人”全员参与,实现全员育人。
2.全过程育人是载体。全过程育人就是要把握学生在校的全部时间乃至更长时间上实施育人计划,通过整体把握、全局引导与推进、逐步实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统筹全面、全程设计,充分考虑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综合全面进行设计和实施,涵盖家庭教育环节、社会教育环节、学校教育环节和学生自我教育环节,充分发挥不同环节的主体作用,有机衔接,才能推动“三全育人”全程运转,实现全过程育人。
3.全方位育人是中心。全方位育人就是要统筹学生成长需求的每个教育环节,全面多维度将育人工作落实到位,形成合力。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包括专业学习、价值形成、实践锻炼、道德培养、技能提升、文化汲取、体质健康、工作经历等方面,统筹全局,以全员育人为基础,全过程育人为载体,全面多维度将育人工作分解到各环节,落实到位,贯彻始终,才能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更好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三全育人”模式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教育教学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高校教师要清楚为人师者育人为首,传授知识只是育人过程的方式,坚决不允许把教书与育人分割开来,要充分认识到“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切实遵循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根本性作用[3]。
2.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高校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要遵循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一切服务都要清晰地指向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从广义上讲,要遵循社会主义事业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狭义上讲,要遵循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规律,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美好生活的合格公民。
3.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有效方式,要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时代在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寻求新模式;要贴近学生,易于接受,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育人工作之中;要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主,以问题为导向,体现人文情怀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其对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要作用。
4.遵循统筹全局,注重整体推进。“三全育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统筹,要明确全员育人是基础和前提,全过程育人是载体和主渠道,全方位育人是中心和内容,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依靠谁开展育人工作”、“如何开展育人工作”和“育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在育人理念上形成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格局,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5]。
5.遵循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对于高校而言,“三全育人”工作是个大格局,涉及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工作及资源,在统筹“三全育人”格局建设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找到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方面制约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形成有机整体的关键性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统筹结合,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找到真正的短板在哪里,着力透过表象分析问题的实质,着力补齐真正的短板。
6.遵循以生为本,尊重个性化需求。“三全育人”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在建设“三全育人”格局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在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中的主体需求,既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也要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决定了育人工作的主方向,因此,需要坚持普遍发展规律,兼顾个性化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育活动,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以需求为导向的育人供给,才能使育人工作得到接受,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三全育人”模式培养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创新
1.构建三条主线,注重四个环节。一是要构建以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全员育人主线,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学生的父母亲属、社会知名人士、先进模范、优秀校友、学生中的典型榜样等。二是要构建由学生从入校前的准大学生到毕业后成为校友的全程育人主线,包括入校前的认同感教育、入学后的信任感教育和毕业后的归属感教育。三是要构建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各种教育载体组成的全方位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主线,包括学业需求、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技能成长等方面的教育载体。
2.注重分类指导,聚焦精准需求。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要注意区分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分类指导,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遵循青年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面向不同类型学生群体、不同阶段学生群体、不同精神需求的学生群体,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注重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等学生群体需求的精准关注,动员和整合校内外等方面资源,协同合作,共育共建。
3.统筹六支队伍,强化队伍建设。依靠师生、服务师生、成就师生,达到人人皆为师长,是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队伍建设的最终目标。要重点统筹建设六支队伍:一是完善教师培养和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课堂育人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强化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公仆意识,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三是强化辅导员职业能力素质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特色育人职能;四是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导师制和本专科生导师制工作机制,实现对学生的精细化培养,进一步发挥导师的育人效果;五是完善学生骨干培养机制,抓住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学生自治作用,切实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六是切实加强各类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称心的服务保障,发挥服务育人的作用。
4.优化平台载体,突出特色教育。一是搭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载体,开展优良学风建设行动,强化课堂育人功能,将育人工作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二是重视实践育人作用,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扎实开展社会实践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特色活动,积极探索规范化的实践育人模式;三是系统设计和规划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校有精品、院有特色、班级有特点、寝室有文化、个人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四是推广“一帮一”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奖、助、补、贷、勤”助学体系,对特殊群体学生提供精准资助,实现资助育人;五是构建学生分类一体化指导体系,健全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六是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能,发挥组织育人作用。
5.拓展社会资源,营造良好氛围。一是统筹社会资源,协同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氛围;二是重视家庭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涵育作用,建立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机制,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挖掘并充分发挥优良家风的育人作用;三是依托红色革命遗迹、党员教育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开展育人工作,强化阵地的育人作用;四是注重典型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先进模范、优秀校友到校讲学,实施“校外导师”计划,指导学生成长成才;五是积极争取社会、企业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开展资助人与受助人的良性互动,加强学生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反哺社会。
6.强化智慧化建设,提高工作水平。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强化智慧化建设,建立大数据与资源交互平台,提高智慧化水平。要充分发挥网络搭建智慧化育人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打通每个教育环节的信息孤岛,从根本上实现业务的融合和数据的统一融合,推动数据应用共享,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便捷的移动端获取方式,为育人工作提供及时高效的决策依据,提升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的智慧化水平。
7.完善评价机制,强化信息反馈。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的决策和部署能否有效落地,基层的意见和建议能否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和多元化的渠道是关键。育人工作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和监督,要引入“众评”机制,充分依托群团组织和网络建立多元化评价渠道,及时、准确、高效地发挥师生员工监督评价的主体作用。要建立科学的工作反馈机制,形成前期调研—过程监控—效果显现—问题反馈等动态机制,及时准确地指导和调整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