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2021-03-26杨德欢张春梅

关键词:视域时代政治

杨德欢,张春梅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是党中央站在战略高度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为全媒体视域下的“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依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对象转化为了“00 后”大学生后全媒体高度融入教育载体的时代特征,对现有全媒体视域下“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汇总与梳理,力求为实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化提供借鉴与指引。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载体等是必备要素,这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为教育对象及教育载体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

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变化。随着2018 年9 月我国首批“00 后”大学生正式步入象牙塔,“00 后”已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绝对主流,并将于2021 年9 月全面覆盖本、专科领域高校校园,完成高校大学生的代际替换。当今的“00后”大学生,其成长背景、性格特征、思想行为等与“95 后”群体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让高校思政教育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必须寻求与“00 后”大学生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举措,才能够培养出能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建设的时代新人。

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变化。随着5G 等新技术发展,新媒介形态层出不穷,与传统媒体交叉融合构成了全媒体媒介形态。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高达9.32 亿人,表明全媒体时代特别是新媒体的传播环境得到了飞速发展,并进入了六成以上中国居民的生活中。全媒体时代,信息的碎片化、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等特征加速了各类消息的传播、扩散和发酵,要想发挥运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必须要运用好全媒体。

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大变化的关系。两大变化并非割裂,存在紧密联系。一方面,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到了23.7%,且呈现出“学生是网民主体”、“手机成为网民重要上网设备”等特征,“00 后”大学生成为了全媒体时代用户主力军,并成为了全媒体报道重点关注的对象;另一方面,全媒体对“00 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社交等方面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全媒体的迅速发展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二、全媒体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情况

基于教育对象及教育载体变化,我国学界关于全媒体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情况,本文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并选取了其中典型观点进行介绍。

1.关于全媒体的特征研究。从“中国知网”文献总库检索“全媒体”结果来看,截至1 月5 日,共有26 103 篇相关文献,研究热度较高。从研究成果时间分布来看,2010 年起,关于全媒体相关研究文献逐年增加,其中62.11%的全媒体研究集中在了新闻与传播领域。综合国内学界对全媒体特征的研究,全媒体特征归纳如下:一是全面性。如冯肖贞在《全媒体视域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总结,全媒体“以‘全性能’的显著优势融入大学生的日常”。[1]二是多元性。全媒体时代,传播不再是专业禁地,传统媒体的垄断被终结,媒介呈现多元化。廖灿亮就在《全媒体时代的特征与挑战》中阐述,“舆情传播对象从‘我说你听’到‘人人都有麦克风’。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普及,使得社会各阶层都可借助移动互联网表达意见诉求,带来了话语权的均等化,众声喧哗。”[2]三是碎片化。全媒体让人们注意力更加分散,获取的生活、学习、娱乐信息内容也更加“碎片化”。张文在《全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实效性探究》中对全媒体的特征进行了归纳,“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媒介生态环境变迁,媒体传播呈现主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渠道扁平化的新特点。”[3]

2.关于“00 后”大学生的特征研究。“中国知网”文献总库中检索“00 后大学生”,仅有434篇相关文献,说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结果时间分布来看,研究起步较早,2016 年个别“00 后”零星步入高校时已开始研究,2018 年“00 后”首批入学后研究猛然增加,2019 年及2020 年分别达到了204 篇和189 篇。分析来看,国内学界围绕“00 后”大学生,从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均进行了切入研究。内容汇总后发现,这些研究中对于“00 后”大学生的特征研究是必备内容。综合国内对“00 后”大学生特征研究结果,可以总结出“00 后”大学生具有以下三点特征:一是网络化生存。互联网已经深度嵌入“00 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吴美娟在《00 后大学生人际心理特征及教育策略》一文中归纳“00 后”大学生主要特点时,就总结出了“互联网+宅”这一特征。[4]二是个性化追求。“00 后”成长过程正处于中国高速发展期,物质生活较前几代更为优渥,这也体现在他们在人生规划选择上更加个性化。如祁晗在《面对“00”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中将其阐述为,“‘00’后们”敢想、敢问、敢说,具有强烈的独立、自由的意识。”[5]三是抗挫折力弱。“00 后大学生虽然步入成年,生理和器官发育已经成熟,但是心理发育尚未完全,仍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之成长条件优渥而又选择多样,导致其抗挫折能力往往不足。王文奇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的“00后”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研究》中认为,“较好的家庭条件和社会条件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比较顺利,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导致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下降。”[6]

3.关于全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截至2021 年1 月5 日,在“中国知网”文献总库中以“全媒体”并“思想政治教育”全文检索,仅显示出69 条文献结果,其中论文有6 条,全部为硕士论文。与单独检索“全媒体时代”高达6 174 条文献结果及单独检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出的44 584 条文献结果相比,可见对于“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研究目前仍较少。由此可以推断出,我国学界在“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也处于萌芽阶段,受研究时间较短、研究人员专业背景单一以及研究素材较少等制约,尚没有形成系统性研究。此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路径上,包括路径优化以及创新等,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路径:一是要形成全媒体环境下的育人思想。余安妮在《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中提出,“我们要在认识全媒体和适应全媒体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和使用全媒体,这就需要在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教育理念的创新”,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理念”、“监管理念”等的更新。[7]二是要适应全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学。冯肖贞在《全媒体视域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为,“辅导员要树立全媒体时代学习观,帮助学生辨别碎片化信息,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三是要构建全媒体环境下的教育模式。贺雅荣在《全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总结为,“运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电视媒体,创新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介体”。[8]

4.关于“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特征研究。根据国内学界“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强调要有针对性。即必须结合“00后”大学生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殷鑫、窦立军在《“00 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究》中提出,要“依据‘00 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举措。”[9]二是强调依托思政课。即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在“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史瑞东、杨新安、周磊等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中特别强调了学校的作用,“学校要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0]三是强调拓宽新平台。即必须结合新技术、全媒体发展时代背景进一步丰富教育形式。张学燕在《“00 后”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中提出要“借鉴现代化多媒体数字工具如微博、微信等与学生进行双向交互,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沟通策略。”[11]

三、全媒体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由于受东西方社会制度、语言思维习惯、翻译差异等因素影响,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总库、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库检索,未发现国外有专门针对全媒体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状况的相关专题研究资料。本文基于以上国内全媒体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1.全媒体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问题。通过整体研究现状的阐述,全媒体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情况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跨领域研究仍需加强。目前,针对“全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对较多,尤其是“全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但学界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下“全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大学生群体就是“00 后”,所以不必格外强调“00 后”研究。这种观点显然忽略了大学生的代际特征。只有将“全媒体”、“00 后”大学生这些时代特征均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中,才能更好地提供现实指导。二是研究成果缺乏深度。从中国知网文献库检索来看,截至目前,对全媒体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主要以期刊短论文为主,学术论文较少,专著更是缺乏,因此,该领域研究的深度仍需要加深。三是研究方法和视角比较单一。大部分学者仅仅通过全媒体中的网络、手机等某一单独载体切入进行研究,如《短视频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思路》、《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中的应用》等,将全媒体的融合特征进行了割裂,不利于发挥全媒体的特点和作用,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2.全媒体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建议。一是加强对比研究。利用纵向比较法对全媒体时代不同种类载体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按照媒体出现的时间先后划分为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从主体来分,可以分为官方媒体、社会媒体、自媒体和校园媒体。全媒体作为一个“融合式”的概念,必须要注重不同全媒体载体作用比较研究,而非仅仅局限于手机等个别载体研究,才能形成全媒体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合拳。二是加强典型研究。通过典型媒体和事例的解剖分析,提供借鉴。从正面案例汲取经验,2019 年建党前夕大连科技学院的19 名“00 后”大学生用千斤大樱桃摆出巨型国旗帮助74 岁庄稼汉圆了国旗梦。该新闻在全国尤其是新媒体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可以说是一次很好的借助全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互动。还要从负面案例中及时总结教训,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案例库统计,2020 年涉高校全国重大舆情同比增加33%,较2018 年增幅达到133%。全媒体视域下“0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每个案例尤其是各地区、高校的自身案例,来总结提升研究水平。三是加强系统性研究。全媒体时代的“00 后”大学生、传播载体以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形成完整体系,不可割裂来看,“00 后”自身特点决定了传播载体的选择以及传播载体内容的形成,同时他们又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通过对三者的系统性研究形成统一整体,才能最终形成良性互动。在全面系统的研究中要突出重点研究,应该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摆在重要位置,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四有”、“00 后”高校毕业生投入到中华复兴伟业当中。◆

猜你喜欢

视域时代政治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