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生命健康:阜阳专区的黑热病流行与防治(1951-1958)

2021-03-26朱甲利

关键词:专区阜阳人员

朱甲利

(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

生命健康权是指个人享有的维持其生命的延续和健康发展的权利,它要求国家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来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1]在疫病防治中,国家和政府为保障生命健康权应履行的义务是救治生命、维护身体健康、提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在旧中国,因战乱、疫病而死的人不计其数,例如阜阳地区黑热病流行尤为严重,患此病者九死一生,农民生活贫困,虽倾家荡产亦难求得治疗,生命健康权难以得到保障。新中国成立后,阜阳专区依旧是安徽省北部黑热病重点流行地区,每年的发病数约在3 000 至4 000 例左右,全专区共包括阜阳、阜南、颍上、凤台、涡阳、蒙城、太和、亳县、界首、临泉10 个县,各县均有不同程度的黑热病流行,不但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而且影响农村生产甚重。自1951 年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专区全面地开展了黑热病防治工作,减少了黑热病的死亡率,在发病数字上也日渐降低,消除了民众对黑热病的恐惧,保障了民众的生命健康权。[2]学界对黑热病的研究已有颇多成果,这些研究在时间上多集中于民国时期,在区域上则以整个黑热病流行区即整个淮河流域为对象,研究视角侧重于黑热病的分布、社会影响、传播路径及社会防治等方面[3-5],而针对新中国成立后黑热病防治的研究则不多,以小区域的重点流行专区为个案的分析以及对防治困境的关注更是鲜有涉及。故笔者以此为视角,利用安徽省档案馆的馆藏资料,对新中国成立后阜阳专区黑热病防治进行探究。

一、黑热病的流行特征

黑热病亦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黑热病原虫所致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阜阳专区作为黑热病流行的重点区域,其流行程度在地区分布、季节分布、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上各有特点。

1.地区分布特征。从地区分布上看,黑热病在阜阳专区10 个县内均有轻重不同程度的流行。发病率在万分之五以上的为重点流行区,发病率在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五的为中度流行区,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下的为轻度流行区。[6]1950 年至1951 年,华东黑热病防治所第四防治队协助阜阳专区卫生组织查清了该区内黑热病的流行情况为:重点流行区有界首,中度流行区有涡阳、蒙城、凤台、亳县、太和、阜阳、临泉,轻度流行区有阜南、颍上。[7]从1953 年的治疗数字看,阜阳专区当以临泉、亳县、太和三县为重点流行区,其余县则为中度或轻度流行区。[8]从1954 年至1955 年的调查治疗数字看,阜阳专区黑热病流行较严重的地区还是临泉、亳县、太和三县,每年的发病患者平均在400 至600 人左右,阜阳、阜南、凤台、颍上、界首、蒙城、涡阳六个县每年的发病患者平均在200 至400人左右,界首经过大力防治后,每年的发病患者平均在100 人以内。[2]

2.季节流行特征。从季节分布上看,黑热病的高发季为每年的5 至9 月份。黑热病的流行季节与其传染媒介白蛉的季节分布息息相关。经调查发现阜阳专区内有6 种白蛉,即中华白蛉、江苏白蛉、蒙古白蛉、鲍氏白蛉、鳞喙白蛉、鳞胸白蛉,而中华白蛉为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1955 年,阜阳专区在临泉县迎仙区建立观察试验区全面彻底进行对白蛉的研究工作。该试验区观察到中华白蛉出现于5 月中旬,以后逐旬上升,至6 月中旬达到高峰,随即逐旬下降,7 月中旬很少发现,8 月上旬即已消失。而一般白蛉自5 月即可捕集到多数,6月上旬达第一高峰,6 月中旬稍有下降,以后逐旬上升,9 月上旬达最高峰。[2]由此可见,白蛉活动季节为每年5 月初开始至9 月底终止,季节长约4至5 个月,而黑热病的高发季即为每年的春夏季。

3.性别及年龄分布特征。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上看,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患者,儿童及青壮年患者远超于中老年患者。1954 年,阜阳专区治疗黑热病患者3 291 例,其中1 岁以下的患者中男5人,女1 人;1 至10 岁的患者中男1 062 人,女760 人;11 至15 岁的患者中男279 人,女148 人;16 至20 岁的患者中男241 人,女124 人;21 至30 岁的患者中男223 人,女161 人;31 至40 岁的患者中男118 人,女74 人;41 至50 岁的患者中男35 人,女36 人;50 岁以上的患者中男15 人,女9 人。[9]从以上男女性别统计来看,男性患者1 978 人,占患者总数的60.1%,女性患者1 313 人,占患者总数的39.9%。由此可知,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患者。按其年龄的统计来看,15 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有2 255 人,占全例数的68.5%;16 岁至40 岁的青壮年患者有951 人,占全例数的28.8%;40 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仅95 人,仅占全发病数的2.7%。由此可知,黑热病对儿童及壮年劳动力的损害是很大的,儿童更是黑热病易感染的人群,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也在逐渐降低,这或许与天然的免疫力有关。但是1 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不高,在3 291 人中仅有6 人,这可能与儿童出生时间是否在白蛉活动季节有关。

二、黑热病的防治措施

阜阳专区自1951 年全面开展黑热病防治工作后,通过设立专业的黑热病防治机构、培训专业的黑热病防治人员、调查与治疗黑热病患者及消灭传染媒介白蛉等措施将工作落到实处,以确保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得到切实的保障。

1.设立防治机构。阜阳专区原无黑热病防治站的设置,其黑热病防治工作由1950 年成立的华东区黑热病防治所第四分所(后改为第四队)负责,因华东区黑热病防治所第四分所建所初始缺乏防治工作经验,所以只在宿县专区开展工作,阜阳专区的防治工作于1951 年6 月方才开始。1953 年10月,为了便利推动黑热病防治工作的进行,华东行政委员会卫生局取消华东区黑热病防治第四队的设置,并将该队的人员、器械、家具、经费分成两份,分别在阜阳、宿县两专区所在地设立中心黑热病防治站。1953 年10 月10 日,阜阳专区黑热病中心防治站正式成立,该站的编制为18 人,其中包括站长1 人、医师1 人、检验士1 人、医士7人、护士及公共卫生员等6 人、事务员1 人、炊事员1 人。[2]该站行政上由专署卫生科直接领导,业务上由省卫生厅防疫站指导。[10]该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调查辖区内黑热病流行的情况;负责辖区内防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并督导和检查辖区内防治工作的执行情况;负责委托治疗小组防治人员的技术指导和训练、培养等工作。[11]专区设黑热病防治站,县不另设黑热病防治机构,以卫生科为推动全县黑热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机构,但必须要有专人负责。县卫生科除负责全县黑热病防治工作计划、布置、检查外,还担任全县黑热病调查、预防宣传、月报统计、药品领销的审查、消毒补助费的领发等工作,并责成县卫生院、区卫生所治疗黑热病患者。[12]县内的黑热病防治人员主要是各县卫生科、院内经过黑热病防治训练的人员,并动员各县地方医生积极参加。[10]

在黑热病防治站及各县黑热病防治领导机构的建立与健全后,阜阳专区便积极展开全面的黑热病防治工作。这些专业黑热病防治领导机构的建构,对该区内黑热病的调查、治疗、复查、预防、宣教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阜阳专区黑热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显示出阜阳专区的黑热病防治工作已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培训黑热病防治人员。1951 年阜阳专区开展黑热病防治工作后,其领导机构开始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黑热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普查、灭蛉等。[7]1951 年6 月至8 月,华东黑热病防治所第四分所在阜阳专区举办了黑热病防治培训班,为该专区培训黑热病防治人员百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未脱产的社会医生,训练结束后随即奔赴到各县开展黑热病防治工作。[13]1953 年5 月,华东区黑热病防治所第四防治队到临泉县组织黑热病防治人员的培训工作,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主要是各区卫生所、联合诊所的医生,共38 人,学习历时两周结束。学习内容以黑热病为主,包括黑热病的防治常识、并发症及白蛉的一般常识等,以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半天上课,半天门诊实习,并学习了卫生政策及其他一些卫生材料。经过这次学习,每个学员在黑热病的理论与实际操作上都有了不少的提高。如有很多人原来不知道穿刺工作该怎样做,如何进行病原检查及各种血清试验法,这次都学会了,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更明确地认识了黑热病的诊断及鉴别。[14]阜阳专区黑热病防治站于1954 年10 月20 日举办了一次黑热病防治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有亳县6 人、涡阳4 人、阜阳4 人、界首2 人、颍上4 人、阜南4 人、太和6人,共计30 人,其中包括县卫生院3 人,区卫生所11 人,民办卫生所及联合诊所20 人。参加的人员通过半个月学习后,大多对黑热病有了系统的认识,并在技术和操作上有了显著提高,亦提高了他们对黑热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他们在黑热病防治工作上的积极性。[9]

由于不断地训练人员,阜阳专区各个医疗单位中均有指定的经过训练的黑热病防治工作人员,负责推动县防治工作的进行。阜阳专区通过该举措,使基层黑热病防治人员基本上掌握了黑热病的常识及防治工作的方法,成为在黑热病中的有生力量,形成了以地方卫生院、所为主要力量进行常态防治的有效防治思想,亦为阜阳专区黑热病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础。

3.调查治疗患者。阜阳专区采用全面性的突击调查治疗和常态性的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黑热病的治疗工作。第一,突击调查与治疗。突击调查与治疗即在白蛉季节前的二、三、四月份间,专区各县先后开展突击调查与治疗工作。[9]其方法主要是以县卫生科为领导,根据各县具体情况定出计划,以区卫生所或者民办卫生所为基层核心力量,发动当地技术较好、威信较高的社会医生进行挨村逐户的调查,按照黑热病的特征进行疑似黑热病患者登记,经过登记的患者随时督促其至区卫生所或有条件的联合诊所进行检查,经确诊为黑热病患者则按照常规给予治疗。[2]1951 至1953 年由华东黑热病防治所第四防治队配合阜阳专区中心卫生院训练地方医生,在各县成立区防治站开展全面的突击调查与治疗工作。[15]1954 至1958 年则是由阜阳专区黑热病防治站组织力量赴各县进行突击调查与治疗的业务指导,每年均定期开展全面的突击调查与治疗工作。突击调查与治疗发现并治疗了大部分的黑热病患者,如在1954 年,蒙城县全年治疗398 例,而突击治疗时就治疗了210 例,太和原墙区全年治疗20 例,突击治疗时治疗了16 例。[9]通过白蛉活动季节前全面的突击治疗工作能减少传染源,以缩小白蛉季节中的传染,并且由于力量的动员,业务的学习,在调查时进行了宣传教育,为全年的黑热病防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常态性治疗。常态性治疗是突击调查过后即全面转入了经常性的治疗工作,其方法主要是结合病情的控制,以社会医生责任区制疫情网为渠道对病情的调查了解,随时发现病人随时介绍至区卫生所或联合诊所进行检查,给予治疗。[2]经过不断的调查与治疗,阜阳专区绝大多数的黑热病患者获得了治疗。专区内10 个县在1951 年下半年仅5 个月的时间就治疗了4 225 例黑热病患者,1952 年全年治疗了2 206 例黑热病患者,1953 年共治疗了3 658 人,1954 年共治疗了3 571 人,1955 年共治疗了2 230 人,5 年间累计治疗患者15 889 人。[2]以上治疗人数中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阜阳专区黑热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是不均衡的。在1951 年即阜阳专区黑热病防治工作开展的第一年,在当地党委大力支持下组训了地方力量,普遍建立了防治机构,开展了全面调查与治疗工作,在5 个月中就治疗了4 225 个黑热病患者。但1952 年因经费限制,临时的防治机构撤销了,华东黑热病防治第四队忙于“三反”运动,因而使黑热病防治工作缺乏领导,所以1952 年的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1953 年正式建立了专区黑热病防治站,加强对此工作的领导力量,故1953 年至1954 年的工作开展得比较好。1955 年上半年阜阳专区的灾情比较严重以及专区黑热病防治站人员集中“肃反”学习,黑热病防治工作没有能够全面开展起来,故治疗人数相对较少。二是阜阳专区基本上控制了黑热病的发展。大部分地区黑热病发病数字已逐渐减少。虽然该地区的黑热病经过数年的防治,在发病率上已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每年仍能发现不少新病人。所以,只要做好突击性的调查与治疗及长期性的治疗工作,黑热病的发病数是可以逐渐减少的。但是只通过调查与治疗要达到完全消灭黑热病的目的是有困难的,还要采取消灭传染媒介白蛉的措施。只有通过调查与治疗和消灭白蛉结合起来的全面工作方法才能达到消灭黑热病的目的。

4.消灭传染媒介。阜阳专区消灭黑热病传播媒介白蛉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喷洒药物。即对在白蛉活动季节前发现病人的家里进行喷洒,或在白蛉季节中随时发现病人随时对病家进行喷洒。喷洒部位是室内外墙壁及屋顶。1953 年起采用国产可湿性六六六进行喷洒,每平方公尺用量0.12 克丙种体,灭蛉效果显著。例如1955 年临泉县安大营村进行病户喷洒后,白蛉密度随即由每小时人工捕13 只到0 只。[6]同年白蛉活动季节中,在临泉迎仙区作5 个乡的病户喷洒、病员治疗,又在6 个乡治疗病人而未进行喷洒,从灭蛉方面进行对照观察,观察结果显示药物喷洒对灭蛉是有效果的。病户经一次药物喷洒后,白蛉密度可控制在两年不能恢复原有密度。[16]1958 年,蒙城县对重点黑热病流行村庄进行六六六喷洒,基本上控制了白蛉的繁殖,黑热病患者发现为历年来最少。[17]同年,阜南县喷洒了12 万余间房屋,约25 466 万平方公尺,涡阳县则在流行病村进行了两次药物喷洒,计24 099 间房屋,用药3 945 斤,亦基本上消灭了白蛉。[18]第二,抹墙垫地。20 世纪50 年代前,阜阳专区居民居所多土墙草屋,墙面不粉刷且多缝隙,成为黑热病传播媒介白蛉栖息越冬的极好场所。从20 世纪50 年代起,该专区广泛开展以灭蛉为重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改造白蛉孳生场所的环境。首先发动群众进行室内外大清扫,而后将房屋内外所有细缝、洞隙用泥土拌碎干草涂抹封闭,有条件可以用石灰粉刷,室内外地面所有松土刮除,再用干土铺垫敲打结实,对易孳生白蛉场所深挖0.33 米,填土并拌上石灰夯实,而后经常检查,如遇有松动随时加以修补,做到彻底抹垫结实。[19]此举摧毁了白蛉生长繁衍的场所,对消灭白蛉起了极大作用,亦使黑热病的发病率逐渐降低。

三、黑热病的防治成效与困境

纵观阜阳专区1951 年至1958 年的黑热病防治工作,专区在贯彻落实全国卫生方针并结合爱国卫生运动下,积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黑热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同时存在着问题。

1.防治成效。自1951 年起,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以及卫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阜阳专区的黑热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专区内黑热病发病率大大降低,于1958 年基本消灭黑热病。据界首县历年治疗患者统计显示:1956 年患者396 人,发病率为0.12%,1957 年患者217 人,发病率为0.062%,1958 年上半年患者44人,发病率下降为0.012%。[20]临泉县迎仙区的发病率已由1951 年的2%降低至1957 年的0.5%。[16]由此可见,经过大力防治,专区内黑热病发病率得到极大的降低,并逐步达到基本消灭黑热病的标准。在1958 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新形势下,阜阳专区黑热病防治工作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结合“除四害、讲卫生”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全专区范围内的灭蛉工作,并在春、夏季进行反复调查和彻底治疗病人,做到了在全区内基本消灭黑热病。同年8 月,界首县人民委员会卫生科电报安徽省卫生厅称该县经5 月、7 月两次复查,已基本消灭黑热病,请派人检查验收。安徽省卫生厅立即会同阜阳专署派员对该县的黑热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认为该县已达到消灭黑热病的要求,界首县于1958 年8 月25 日宣布基本消灭黑热病,居专区之先。[20]同月,阜阳县亦宣布已基本消灭了黑热病。[21]涡阳县于1958 年9 月12 日宣布该县基本上消灭黑热病。[22]临泉县亦于同年9 月份被安徽省卫生厅核批为基本消灭黑热病的县。[23]在阜阳专区内各县相继宣布基本消灭黑热病的情况下,安徽省卫生厅于1958 年9 月派员对阜阳专区黑热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检查人员在各县进行了重点抽查和个别访问,检查期间未发现黑热病人,同时重点在群众家中的墙缝和阴暗场所进行检查,未发现白蛉,故安徽省卫生厅认为该专区黑热病在1958 年国庆节前基本被消灭。[24]

2.防治困境。自1951 年阜阳专区开展黑热病防治工作后,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全专区人民经过长期苦战于1958 年基本消灭存在已久的黑热病,但防治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着层层困境。第一,县级机关重视不够。县卫生科对黑热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这是部分县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黑热病防治工作开展的前期。黑热病防治工作于1951 年在阜阳专区展开后,各县先后展开了黑热病防治工作,然而黑热病防治经费是在生救项下开支的,故黑热病防治工作是一种临时性质的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未及一年全部组织机构即行撤销,人员亦大部分转向县卫生院及区卫生所工作,黑热病防治工作就此陷于停怠的状态。如涡阳县于1953 年下半年在县黑热病防治人员的建议下做了关于黑热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但通知下达后无人督促检查,故各区亦未按照通知展开工作。[8]由于部分县卫生科院对此工作重视不够,黑热病防治人员亦多做其他工作,故黑热病防治工作常常陷于自流状态,无人员负责推动,形成坐等病人就诊的工作作风,不进行巡查了解,不进行宣传动员,只在门诊等待着病人前来治疗,亦有少数地区存在病人前来就诊不进行治疗的情况。如界首卫生院于1953年夏季因治疗黑热病患者发生了死亡事故,随后对黑热病患者不予以治疗。[8]在黑热病防治工作开展的后期亦存在部分县不重视黑热病防治工作的情况,如1955 年春季,作为阜阳专区黑热病重点流行区的临泉县,每年发病数在400 至500 例,由于县卫生科不重视黑热病防治工作,以致黑热病防治专业人员不能搞业务工作,6 至7 月份的疫情月报仅上报12 例。[25]颍上县则是半年未上报月报,黑热病防治工作存在着忽紧忽松、措施不全面、计划不落实等诸多问题。[26]

第二,专职黑热病防治人员缺乏。在阜阳专区黑热病防治站,首先,由于对黑热病防治人员的不当使用,且对黑热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指导不够,致使黑热病防治专职人员对黑热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做黑热病防治工作是个麻烦事,故乐于做其他工作,导致专心从事黑热病防治工作的人员缺乏。其次,防治站人员编制太少,任务繁重,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对各县的黑热病防治工作进行很好的业务指导。如界首县在1954 年4 月请求阜阳专区防治站派人前去帮助解决技术上的困难,但防治站囿于力量不够,始终未能抽出人前去帮助。[9]在各县卫生机关,经1951 年黑热病防治工作展开后均设有经过一到两次黑热病防治培训的专职人员,虽然他们名义上是专职,但实则不专,除春季突击调查与治疗时参与黑热病防治工作外,其余时间经常被抽出做其他中心工作。因黑热病防治专职人员的力量并未用在黑热病防治工作上,故起不到对全县黑热病防治工作的领导与推动作用。在大部分区卫生所,虽均有学习过黑热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对黑热病防治工作稍有认识,但这些人员因缺乏领导又兼其他工作,故对黑热病防治工作只是附带进行门诊治疗。亦有部分区卫生所的黑热病防治人员没有经过培训,对黑热病防治工作不了解,对门诊黑热病患者的治疗也只是依个人经验来进行,其诊断及用药都是不合乎要求的。[8]

第三,易受其他工作影响。阜阳专区防治站和各县因忙于抢救、生救等他项中心工作而致使黑热病防治工作开展不全面。如阜阳专区在1954 年7月遭受了百年未有的大水灾害,卫生干部均投入了抢救、补种、生救卫生等中心工作中去,阜阳专区黑热病防治站15 人中就有4 人参加生救中心工作,这对黑热病防治工作来说不是没有影响的。同年11 月份专区防治站组织了力量,结合生救卫生工作,分赴部分县进行检查工作,但因此次重点检查生救卫生工作,而对黑热病防治工作方面起的作用不大。[9]1955 年上半年阜阳专区的灾情比较严重,生救工作压倒一切,专区黑热病防治站人员都集中于白蛉实验区,于是放松了对黑热病防治工作的领导,下半年专区黑热病防治站人员集中“肃反”学习,秋冬两季全面忙于防治白喉,以致黑热病防治工作在1955 年没有很好地全面开展起来。[2]

四、结语

阜阳专区作为安徽省北部黑热病重点流行地区,其流行情况从地区上看,全专区10 县均有轻重不同程度的流行;从季节上看,每年的高发季为5 至9 月份;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上看,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患者,儿童及青壮年患者远超于中老年患者。自1951 年专区开展黑热病防治工作后,通过建立专业的防治机构,培训黑热病防治人员,积极调查与治疗病患,逐步消灭传染媒介等措施,消除了民众对黑热病的恐惧,恢复了2 万多名患者的健康,使他们得以投入生产中,同时采取药物喷洒和抹墙垫地的方式消灭白蛉,使黑热病的传染源得以减少,从而逐步缩小了黑热病的流行趋势,并于1958 年10 月前基本消灭黑热病。通过开展七年的黑热病防治工作,控制了黑热病的传播,基本消灭了感染的风险,充分保障了民众的生命健康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威胁时,国家对生命健康进行保障,体现了国家始终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即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

总的来说,阜阳专区黑热病防治是取得很大成效的,但与此同时,该专区的黑热病防治工作是面临着诸多困境的。时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球,给人类带来了新的生存威胁和防疫挑战,人类亟需重新认识现代疫病,以更好地保障人权。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时黑热病防治的关注与研究,旨在为现代疫病研究提供历史背景,进一步促进当代防疫机制升级及防疫思想进步,为更有效地防治疫病和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专区阜阳人员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活动专区
活动专区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活动专区
活动专区
商合杭铁路阜阳西站信号系统特殊点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