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重大节日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1-03-26方鸿志曹慧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大学生

方鸿志,曹慧娟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爱国主义精神是56 个民族思想与情感的充分体现,是炎黄子孙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祖国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是历史与现实的共同要求。重大节日是品质优良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为完整。以重大节日为载体,充分挖掘其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在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利用国内外重大节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大学生做有志爱国青年。

一、依托重大节日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重大节日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纪念价值和意义的时间节点,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共同探索和创造的带有世界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类型。”[1]通过开发利用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围绕大学生展开浸润式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扩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深入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1.符合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要求。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足以表明我国对于大学生涵养美好品德的重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由此可见个人道德品行的重要性。大学生是未来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大学时期是关键的“拔节孕穗期”,培养品德高尚的大学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教育目标的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意志培养既是衡量大学生品德的重要条件,也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精神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重大节日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内容,扩展了教育方法,充分挖掘其爱国主义元素,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树立爱国意识、坚定报国志向、付诸爱国行动,将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符合我国发展历史方位步入新时代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爱国主义有新要求,要积极开发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资源,切实发挥重大节日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效用,开展更为深入、持久和生动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我国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因此,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应是发展的、创新的,必须与时偕行,树立两个大局意识。当前,各个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实质是高素质人才的比拼,哪个国家拥有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哪个国家就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据高地、抢占先机。正如《墨子》所言:“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我国拥有丰富的大学生人才资源,《201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 002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6%。”为保障人才安全,抓住变局给中国带来的重大机遇,确保大学生在种种挑战与诱惑中保持初心、不忘使命,必须充分发挥重大节日的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一批心怀爱国之情、身负报国之志、力践爱国之行的大学生,使其自觉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甘于奉献而不负青春韶华。

3.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

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人生抱负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时代性和先进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国梦”一脉相承,二者相互包含、相互促进。“中国梦”一经提出便激励着当代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其中,这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大使命,也是建功立业的大舞台。2020 年末,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中国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步入新阶段,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充分挖掘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发挥重大节日的教育功能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代的发展促进了节日的传承与创新,使得重大节日资源更为多元且富含爱国主义教育意蕴,重大节日诸如国庆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节日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的教育资源,与理论教育相比更具有代入性和深刻性,通过独特的节日氛围和节日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成为大学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二、以重大节日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可行性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可借鉴且适用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以重大节日为载体开展渗透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选取具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且与大学生关联度高、参与性强的节日,即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现代节日、中国红色纪念日、国际重大节日,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2]。

1.以中国传统节日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我们传承了丰富多彩又影响深远的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种类多样且富有内涵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2019 年传统文化节日活动部署安排的通知中强调:“坚持挖掘展现文化内涵,发挥好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让传统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节日习俗也深入人心。在阖家欢庆的鞭炮声中感受新春佳节的喜悦,在热闹非凡的花灯下共享闹元宵的欢乐,在春雨纷纷的清明时节踏青祭祀,在艾叶香粽的端午时节缅怀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金秋月圆夜品月饼、赏明月、思故乡,在秋菊满地的重阳时节登高望远、感恩敬老。总之,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增进大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荣誉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以中国现代节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现代节日在《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十一国庆节”等节日为法定节假日,要抓住节假日时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时大学生往往沉迷在节日假期的喜悦中,忽视了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要利用法定节假日举办的庆祝晚会、阅兵仪式、主题展览等活动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深入了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及纪念价值,让爱国主义精神入眼、入脑、入心,助推大学生爱护我们饱经风霜又重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祖国母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居安思危,待学业有成时能投身于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3.以中国红色纪念日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红色纪念日是以中国红色文化为基础的独特节日,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资源,如五四运动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等,这些极具代表中国革命重大事件的节日,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要依托红色纪念日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要充分利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举行党史学习教育、文艺演出、主题展览等庆祝活动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让和平年代的大学生能深刻了解近代中国的耻辱、中国革命的艰辛,缅怀曾经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做到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4.以国际重大节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元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现今时代发展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世界各国在战乱年代遭受的苦难。世界人民确立了反对殖民主义斗争日、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等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缅怀在实现民族独立的反侵略斗争中英勇牺牲的英烈。我国同样遭受过殖民统治的剥削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不忘国耻才更能激发爱国热情、践行爱国行动。充分挖掘国际重大节日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永远铭记饱经沧桑磨难的祖国母亲,永不忘怀遭受深重苦难的中国人民,勿忘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进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其奋勇上进,为国家挥洒满腔热血。

三、依托重大节日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

重大节日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为爱国主义教育构建了有效的载体,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3]依托重大节日开展多方位、深层次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发挥高校、社会、网络和家庭的协同效用,助力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胸怀赤诚的爱国热情,积极地展现爱国行动。

1.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殿堂,对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首先,组建高校教师队伍。组织专门教师及人员,厘清重大节日的相关内容,制定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案,为高校依托重大节日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奠定基础;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普通专业课教师进行分别培训,建设一支饱含爱国热情、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师队伍,让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具保障。其次,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在重大节日节点举办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隐性爱国主义教育,通过青年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诸如“我与祖国共成长”、“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团课、班会活动;在端午节举办赛诗会、诗歌朗诵等活动,缅怀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抗日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开展参观战役纪念馆、重回革命圣地等爱国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加强高校网站建设。通过开设高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在节日期间宣传各大节日的相关知识,讲好与之相关的爱国故事,利用网络媒体优势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让富有创新精神与爱国热情的大学生参与制作诸如“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等爱国爱党微电影、小视频等宣传活动,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作中激发爱国情感,厚植爱国情怀,展现爱国行动。

2.发挥社会护航作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社会环境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社会应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护航者。首先,营造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全社会爱国爱党、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五四青年节重温革命史事活动、国庆节大阅兵活动、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等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大学生感受国家的强大与富足,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国家认同感,进而认识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的。其次,把握主流媒体方向。理直气壮地宣传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在重大节日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讲述中国好故事,通过模范激励引导大学生爱国,同时也利用负面案例进行警示,使大学生坚定爱国心,付诸爱国行。最后,发挥政府、社会群体的影响力。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重要节点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如2020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国内外人民都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同时也看到了一些无理的诋毁与敌对。在中国医师节通过线上线下宣传与纪念抗疫战士活动,表达大学生对医护人员的敬爱之情,学习医护人员义无反顾、敢为人先、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发挥网络支撑作用。依托重大节日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大学生人人机不离手,日日网上冲浪,要善于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掌握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权。由于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覆盖广、互动强、虚拟化等特点,给网络信息监控与拦截造成困难,致使盈千累万、参差不齐的信息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造成不利影响,让外国敌对势力有机可乘。因此,在重大节日时期要理直气壮地进行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宣传重大节日知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其次,发挥网络新技术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在2020 年防控疫情期间,网上直播授课模式使得新媒体技术的学习教育功能达到高峰,钉钉、腾讯会议、学习通等APP 的使用使线上教育覆盖大中小学生,实现居家隔离期间停课不停学。新冠肺炎疫情从暴发到控制的数月里,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大学生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而振奋,为舍小家为大家的抗疫前线人员所感动,对比国内外政府抗击疫情的措施而产生“无悔入华夏”的激动心情,纷纷投身于社区基层贡献青春力量。互联网凭借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形式丰富等优势,在特殊时期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了卓越力量。

4.发挥家庭启蒙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要发挥好第一任老师的启蒙作用。首先,父母要言传身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父母长辈要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情中成长;弘扬世代传承的家风家训,讲好家庭故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积极引导孩子的爱国心;如有老人参加过抗战,在节日节点为孩子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意志品质;父母一辈也曾经历条件艰苦的生活,可在劳动节为孩子分享劳碌充实的青春岁月,在中秋节同孩子共忆秋收的喜悦,忆苦思甜方能感受国家的发展与强盛。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父母应树立榜样带头作用,身体力行地对孩子进行爱国教育,通过合家观看新闻联播关注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发展;在国庆节全家观看国庆阅兵仪式、升旗仪式等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最后,父母要全程参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父母要积极参与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加强沟通与理解,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孩子,通过交流谈心、节假日旅游、参观红色革命圣地等方式渗透式教育孩子,尤其在大学阶段,大学生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可能因为涉世未深而受到不法分子的诱导,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不法之事而自毁前程,家长要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节日为孩子树立法制意识、加强爱国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正向发展,培养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大学生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