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
2021-03-25顾月华
顾月华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强省建设
为提升全省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的若干措施》,全面落实《全省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提升行动方案》任务要求,江苏全省教育系统如期完成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两类学校建设、大班额消除、控辍保学等任务,大力推动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多措并举,协同作战,教育脱贫攻坚取得积极成效
1.坚持标准,办学条件全面提升。
一是改薄规划任务超额完成。制定实施《江苏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 年)》,把农村学校改薄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列入重要民生工程。2015 年以来,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资金支持改薄工作,下达市县教育专项及转移支付等经费506.5 亿元,积极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苏北地区下达294.0 亿元。江苏改薄项目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规划任务,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
二是新阶段薄改任务加快实施。2019 年起我省全面实施新阶段薄改即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项目,规划总投资212.0亿元。各地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況下,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抢抓施工进度,截至2020年10 月底,全省已开工面积达规划总面积的100%,校舍竣工率、设备设施采购完成率、校舍经费投入完成率均已超过75%。
三是农村“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在全国率先研制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省定办学条件要求,全力推进规划保留两类学校达标建设。截至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规划保留总数247 所,乡镇寄宿制学校规划保留总数790 所,共有717 所规划保留两类学校需实施改善提升工程,已投入资金18.6 亿元,工程完成率达95% 以上。
2.扩大资源,大班额现象有效化解。
一是制订实施大班额消除规划。按照教育部提出的目标要求,细化分解各市、县(市、区)消除大班额任务。要求各地起始年级严格按照省定办学标准招生,通过建立双月通报制度,积极督促各地加大大班额班级的化解力度。
二是不断扩大教育资源。对各地教育资源盈缺状况开展预警并发布预警报告,督促各地及时对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进行动态调整。2019 年全省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45 所,增加学位42.8 万个,开工建设量达到近年之最。2020 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350 所,截至10 月底,全省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建339 所,竣工169 所,交付130所,增加学位33.3 万个。
三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推进县管校聘、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结对共建等措施,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化解城区和热点学校大班额。从全省来看,义务教育学校66 人以上的超大班额班级已经“清零”,56 人以上的大班额班级561 个,占班级总数的0.32%,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将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 以内”的要求。
3.保障权利,“上学路上一个都不少”。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控辍保学做好疑似失学儿童情况核查和劝返复学工作的通知》,将各地控辍情况纳入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工作规程和考评指标细则。2019 年5 月教育部反馈的12478 名全省疑似辍学学生(其中建档立卡学生3188 名)已全部动态清零。
二是实施精准资助。在全国率先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会同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搭建全省特殊困难学生就学信息库,确保精准识别、精准资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20 年春季学期,各级财政投入共计22.2 亿元,受助学生180.5 万人次。
三是关注残疾儿童少年。会同民政厅、财政厅、人社厅、卫健委、扶贫办、残联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每年与省残联一起,对排查出确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少年安排送教或就近入学,确保应入尽入。
四是巩固劝返复学成果。在已实现疑似辍学学生全部动态清零的基础上,2020 年9 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法定责任,积极巩固劝返复学成果,积极构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长效机制。
4.以师为本,乡村教师队伍不断优化。
一是狠抓源头提升,加快培养乡村教师。实施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开展全省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通过“县来县去、有岗有编、提前录取、定向培养”的方式,五年来已在全省招收乡村教师定向生13107 人。
二是重抓教师培训,大力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系列工程。“十三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 万经费,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大力推进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提升对区域内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和指导水平。
三是着力机制建设,加大对乡村教师倾斜力度。明确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乡村教师推荐人数不得少于推荐总数的10%,在乡村中小学任教满30 年可不受指标限制。近两年,有83 位乡村教师通过正高级职称评审。明确要求将不低于20% 的比例提高补贴的政策扩大到乡村学校教师,确保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城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5.提升内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各设区市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创新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省级项目224 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省建立了330 多个校外实践活动场所,每年有460 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二是持续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助推农村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实施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和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2012 年以来共建设806个项目。以“一帮一,强扶弱”的方式,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带动一大批农村学校走上质量强校之路。
三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统筹整合各地优质教师和教育资源,建设省名师空中课堂,2019 年底实现13 个设区市全覆盖和主要学科全覆盖。在2020 年疫情突发期间,省名师空中课堂总点击量超过5 亿人次,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实施面向经济薄弱地区的城乡结对互动课堂试点项目,基本实现了全省乡村小规模学校全覆盖。
可以说,全省教育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脱贫攻坚的部署和要求,奋力拼搏,攻坚克难,总体上完成了义务教育收官交账任务。
二、攻坚克难,再接再厉,确保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1.严格坚持标准,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上提速度。
一是两类学校改善提升。各地要根据两类学校改善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建设任务清单,对照序时节点要求,统筹利用义务教育项目资金,确保两类学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二是大班额消除。截至2020 年10 月底,大班额比例超过1% 的还有苏北的少数县区,这些地区要通过整合放大优质资源、科学合理分流等途径,确保尽早达到国家要求。
三是标准化建设。全省还有少量学校没有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各地要落实专人督促,明确时限要求,确保如期完成。
2.压紧压实责任,在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上加砝码。
教育脱贫攻坚,全面提升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推动教育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全面决胜距离我们还有一步之遥,在最后的收尾工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逐级压紧压实责任,主动作为、狠抓落实。要用最忠诚的担当、最踏实的作风、最严明的风纪确保教育脱贫攻坚决战的全面胜利。
3.巩固长效机制,在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求突破。
一是进一步强化控辍保学机制。控辍保学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到2019 年5 月为止,疑似辍学已动态清零。各地要进一步强化“三避免、一落实”机制,避免学生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避免因贫失学辍学,避免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进一步落实联控联保和行政督促复学的责任机制,通过“一人一策”巩固劝返成果,防止出现回潮和反弹,努力做到“上学路上一个都不少”。
二是进一步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保障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创新举措,综合施策,着力破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难题。要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确保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三是进一步创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机制。继续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鼓励采用师资交流互派、课程资源共享等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全面落实城乡学校“四统一”机制,加速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薄弱学校与城市优质学校网上共享优秀名师和优质课堂,有效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