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思考
2021-03-25李德俊
李德俊
(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65)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所展现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外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病患救治的力度可谓前所未有,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国外民众的高度认可。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抗疫效果的肯定,为中医药的海外推广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持续稳步地扩大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需要我们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上下功夫。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本质上就是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即通过对外宣传中医药文化,使国外民众增强对中医药理念及诊疗手段的认同感,在接受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将中医诊疗方法应用到日常医疗保健活动中,让中医药造福更多他国民众[1]。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背景下,我们要努力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积极地与国际社会合作抗疫,同时要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让中医药逐步在国外落地生根,造福世界各国民众。
一、加快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先生曾提到:“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时代需求,不是我们强行向海外推广中医药,而是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迫切需求。”[2]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更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国外民众使用中医药治病防病的信心,助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医药文化包涵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止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中医药曾经一直是中国民众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最主要手段。现在面对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医药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疗法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强同中国的医疗合作,共享中医药抗疫良方。但不可否认,由于对中医药的不了解甚至是误解,很多国家的民众对使用中医药仍心存顾虑,对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仍有质疑。消除这些顾虑和质疑,首先需要我们继续加大中医药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力度,让国外民众能够真正走进中医药文化,使他们在全面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对中医药的科学认知,对中医药理论及诊疗方法产生认同,增强使用中医药的信心,从而扩大中医药在海外的受众范围,让中医药惠及更多国外民众,助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
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新时代中国对外文化战略建设。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不仅包含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医学应用价值,还蕴藏“以人为本”的生命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动态平衡”的和谐观、“大医精诚”的伦理观等中国传统价值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3]。在新冠肺炎防治过程中,中医药的医用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外民众的认可,他们在接受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开始对中医药文化产生兴趣。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能更好地方便国外民众了解中医药文化,进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从而增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对于提升整个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新时代中国对外文化战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地理概念或经贸合作概念,它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五大工程为建设重点,以共同打造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为首要目标。它的顺利推进,不仅需要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更需要文化交流的参与和推动,因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这“四通”在本质上是以民心相通为基础的,而民心相通的核心就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4]。文化上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可以打破不同国家间因种族、语言、宗教和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隔阂,使各国民众逐渐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共同致力于彼此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5]。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一方面可让沿线国家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增强中医药医学价值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充分地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推动中华文明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为推动“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问题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过程中的贡献加速了中医药国际化,也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中医药国际化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后疫情时代,中医药要在海外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借助中医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在加大中医药海外推广力度的同时,需要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但目前要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仍然有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克服。
(一)国际认同度不高
19世纪以来,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势力向全球扩张,西医随之传遍全球,并成为世界主流医学,被广泛应用到各国的日常诊疗活动中,各国民众对西医的医学伦理和价值理念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认知,这导致很多人在思想观念上不相信中医,不愿意去了解中医药文化。同时,由于中外语言文化差异和长期以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及文化霸权主义的影响,很多国外民众对学习中医药知识缺乏兴趣,对中医药文化普遍缺乏科学认识,对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哲学理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以及思维逻辑等缺乏认同感。文化认同的缺失必定会导致心理上的疏远。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民众愿意相信中医药,但大多也只是接受中医药的医学属性,对它所蕴含的文化属性不太愿意去深入地了解和探究。中医药文化的国际认同度低,制约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的接受度,阻碍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
(二)传播平台相对单一
长期以来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依赖于两大主体:一是中医药学科的临床从业人员和教育工作者,二是中医药专业学会和部门。毋庸置疑,这两大主体在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传播内容大多太过专业,传播平台仍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一些中医药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和中医药行业学会等专业性组织机构,无法广泛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有效传播。目前在国外出版市场中,中医药文化普及读物仍十分稀少,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上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节目也极为罕见。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国家十分重视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在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鼓励和引导。但中医药文化的网络化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网络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渠道等方面仍相对简单、不够成熟,因此尚无法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
(三)人才队伍严重不足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要持久深入地推进,得有一支专业知识精、外语水平高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强的高素质、外向型人才队伍。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中医药和外语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大都是在各自学科下单独培养出来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仍明显不足。比如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校的中医药专业,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医药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中医药的文化属性及在国内外的传承与传播现状缺乏系统性教育,对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的培养也重视不足。为了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中医药翻译和国际传播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一些中医院校开设了兼具中医药特色的英语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点,但因师资力量不足、办学资源有限等原因,仍无法有效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目前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队伍中,无论是外向型的中医药人才队伍,还是复合型的外语人才队伍,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这是制约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核心要素之一。
(四)“语言不通”的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时,首先需要我们借助翻译来解决“语言不通”问题。中医药的理论知识大多是用古汉语记载的,古汉语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语言结构相差甚远,因此中医药在对外传播时直接被译成目标国语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6]。现代汉语的语言结构与中医药所使用的古汉语的语言结构也是大相径庭,这就导致中医药翻译的难度系数非常大。要求译者不仅要精通古汉语、现代汉语及目标国语言,还要熟悉中医药文化及目标国文化,这样在翻译时才能及时察觉语言文化上的细微差异,实现语言的精准转换,克服“语言不通”问题。目前中医药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程度的“语言不通”问题。中医药翻译者大多是外语专业人才,而非中医药专业科班出身,缺乏系统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在翻译时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对中医药的一些特定理念或专业术语的翻译不够准确,要么名不副实,要么原意尽失,要么一词多译,读者不知所云。“语言不通”的问题会在传播中降低中医药的科学性,严重阻碍国外民众对中医药文化好感度和认同感的提升。
三、加快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对策
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肯定,这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该积极转变观念,打破行业限制的束缚,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视为一个整体工程,纳入国家战略,在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指引下,不断改进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水平,增强中医药文化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让中国传统医学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民众。
(一)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整体化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工程
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不仅仅是中医药行业自己的事,它需要不同学科的交叉合作,需要不同部门的通力配合,这是一个十分繁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应以顶层设计为抓手,逐步构建一个多主体、多层次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整体框架。
第一,国家从政策法规层面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顶层设计。国家层面没有专门用于指导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纲领性政策文件,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把控,就难以形成传播的合力。因此,应该积极推动专门用于指导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纲领性文件的制定,做好顶层设计,并将其与国家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及中医药事业整体发展规划等相衔接,构建一个有较强引导力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框架。
第二,从机制体制层面加强多维互动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机制建设。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领域、多部门的密切配合与通力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多维互动的国际传播机制建设尤为重要。为此,应当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努力打造一个多方联动的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机制。其中,中医药界要发挥带头作用。中医药界要敢于打破行业限制,积极加强同政府部门及社会科学、大众传媒、信息技术、商业运营、文化产业、文化教育、语言翻译等领域的联合互动,不断整合各领域的优势资源和优秀人才,让中医药文化能够在一个多维互动的良性体制下走进世界各国,不断提升其国际认同感。
(二)多措并举,打造多元化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平台
任何形式的文化传播都需要依赖一定的平台,多元化的传播平台是推动文化有效传播的重要保障。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平台的相对单一,已成为制约中医药文化成功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在当前新冠疫情全球防治背景下,为更好地让世界各国民众了解中医药、接受中医药和使用中医药,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时,我们必须坚持多措并举的思路,努力打造多元化的国际传播平台,为全方位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供有力保障。具体来看,我们目前可重点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大力推动中医药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一方面,要继续推动海外中医孔子学院建设。中医孔子学院以在海外宣传和推广中医药文化为宗旨,以中医药知识和文化教育为主要办学内容,是目前我国对外推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继续推动中医孔子学院在更多国家落地生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国际社会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还有助于我们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另一方面,应不断加大中外合作办学的力度。伴随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加强我国中医药院校同国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办学,已成为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中医药院校要积极总结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合作办学模式和办学渠道,努力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化发展。
第二,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大众传播平台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传统媒体在传播中医药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多方联动的传统媒体传播平台。通过加强同国外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等的全面合作,不断增加中医药相关内容在国外传统媒体的刊载量和播放量,尽可能地扩大中医药文化在国外的受众范围,为中医药文化在国外的全面推广奠定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互联网平台建设。互联网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是为普通民众了解和学习他国文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在这一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也必须顺势而为。我们要充分重视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积极搭建多样化的“互联网+中医药文化”的网络传播平台。其中,应包括网站、论坛等传统互联网媒体平台,也要有网络社交平台、公众平台、移动App等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有着高效便捷、辐射面广、传播力强等优势,可以将其作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国外普通民众间深入传播的最主要渠道。
(三)依托中医药院校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药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国际传播,与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能力密不可分。在后疫情时代,为保证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持续有效地向前推进,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外向型的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在这方面,全国24所中医药院校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院校是目前我国培养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的最核心的基地。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不断优化相关课程设置。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相关课程,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医学人文知识,使他们在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时能更好地去阐释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思维模式,让国外民众深刻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加强中医药安全意识教育,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第二课堂,让学生可以多渠道地及时了解中医药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承与传播现状,增强他们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设中医外语、中西医学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加强中医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时,既能用外语开展有效的日常交际及学术交流活动,又能保持清醒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语言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流障碍,保证中医药文化在国外的有效传播。
为有效解决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语言不通”问题,还需加大中医药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中医药翻译要求译员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又要有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储备。培养中医药翻译人才,我们需将两者有效兼顾。不断发展壮大“精外语、懂中医”的翻译人才队伍,逐渐实现中医药翻译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这对于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可以依托中医药专业,加大“中医外语人才”的培养力度。在高校中医药专业中开设中医药外语特长班,吸引外语水平高的学生加入,并通过开设一系列中医药双语课程或全外语课程,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中医药外语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能够逐步胜任中医药翻译工作。我们还可以依托外语专业,加大“外语中医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特色的外语本科专业或翻译专业硕士点,让学生在夯实外国语言文化基础的同时,系统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中医外语系列课程将两者有效衔接起来,使学生既精通外语又懂中医药,毕业后有能力从事中医药翻译工作。
四、结语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为是“中华文化最具有原创力和吸引力的内容之一”[7],具有崇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所展现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国内民众的高度认可,也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为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带来了良好机遇。把握机遇,加快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进程,不应仅是中医界之责,更应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责。为更好地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我们必须突破语言文化障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积极协调,逐步构建一个立体化、可持续推进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格局,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国际社会更深入全面地推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