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
2021-03-25陶林
陶 林
(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166)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且具有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政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热议和好评。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使之融入思政课教学,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研究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系统回顾了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论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表述,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党史教育工作者、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加强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提出的很多新论断,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辉煌历程的经典政治文献,是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纲领。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鼓舞人心,令人奋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善于进行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江泽民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重要讲话、江泽民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重要讲话、胡锦涛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重要讲话,每一次重要讲话,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则是在此基础上的一次历史延续和政治宣言,具有重大意义。
(一)这是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员令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是因为建党百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走过了艰辛和辉煌的百年历程,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2021年习近平宣布,经过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千万人精准脱贫,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完成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步,正在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奋斗目标迈进。2021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值此重大时间节点,习近平发表“七一”重要讲话,令人鼓舞。习近平向中国人民庄严宣告,中国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奋斗。习近平向全体党员发出号召,努力奋斗,不忘初心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这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彰显政治自信的新政治宣言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未来中国向何处去、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面向21世纪,尤其是从2020年到2050年,未来中国30年发展非常关键。从国内形势看,中国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民生领域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继续发展经济,立足新发展阶段,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国际形势看,中国面临中美贸易战,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等情况,外交形势严峻,“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信,“中国共产党有理由自信,也有信心自信”[1]。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年不变的初心和使命[2]。习近平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会改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不会改变;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不会改变;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国外势力干涉、分裂中国的决心不会改变。这些庄严宣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彰显政治自信的新政治宣言书。
(三)这是系统回顾建党百年光辉历程,总结建党百年经验的新理论体系
一个国家往往有很多政党,但是能够从革命成功后长期执政,并一直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党不多。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的大党老党因为种种原因,腐败变质,失去政权,甚至如苏共一样亡党亡国,其教训非常深刻。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走过的辉煌历程,其丰富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深入研究。党的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党成立以来从严治党等很多经验都值得研究总结。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是系统回顾建党百年光辉历程、总结建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新理论体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建党百年历程,分为四个伟大成就,强调一条主线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结历史展望未来的“九个必须”的基本经验,最后是对青年人和全体党员发出号召。全文内容逻辑严密,结构严谨,闪烁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光芒。
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十个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有很多种,有的属于原创,即第一次提出;有的属于综合创新,即在前人提出一些零碎观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创新。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一方面,“七一”重要讲话体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主要表现在:始终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调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这些虽然是基本常识,“朴实的真理”,却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宝贵历史经验,并且一再被中国的历史所检验和证明。另一方面,“七一”重要讲话也有很多新论断,本研究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提出的很多新论断,其中最主要的理论创新有十个。当然,这些论断有的是之前提出的,有的则是第一次明确强调,有的是新概括和新总结。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辉煌历程的经典政治文献,是引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政治纲领。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鼓舞人心,令人奋进。
(一)一个鲜明的主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强调:“建党百年奋斗的一个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习近平用四个伟大成就概括了百年大党的辉煌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四个伟大成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是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下取得的。伟大建党精神和四个伟大成就的概括,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学习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伟大奋斗历程令人敬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终结了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历史,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逐渐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建党百年的奋斗历程,跌宕起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了百年来党一以贯之的初心和使命!这个鲜明的主线概括了建党百年的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逻辑。这个鲜明的逻辑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了解党奋斗百年的历史逻辑具有重要启示。
(二)关于党和人民关系的新论断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都高度重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毛泽东强调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认为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属。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党群关系新变化,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重要标准,强调改革需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为评价指标,需要在改革中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本质。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论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强调人民利益至上。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3]这一关于党群关系的新论断,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阶级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先进性政治品格。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就需要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贯彻群众路线,重视调查研究,将执政理念体现为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好民生问题、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使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这才是对“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最好诠释。
(三)“三个为什么”的再强调
在党史、国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中,我们经常强调需要讲清楚“三个为什么”,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三个为什么”。基于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是指导我们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近千年的历史中,人文社会科学改变或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思想家不多,但是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他的理论一经创立,就成为指导革命的指南。从十月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毛泽东思想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核心密码,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核心密码。“三个为什么”的系统阐述,是习近平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3个重要命题的新论断,其内在逻辑就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就是因为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好就好在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位一体的布局,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目标。新时代在两个大局下,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时也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为中心,书写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
(四)“建党精神”的新概括
党的历史上形成了很多关于党建精神的表述,构成了党的精神谱系,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建党百年“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3],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首先,坚持理想信念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的体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从实现民族国家独立,到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基本实现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的第一个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都体现党的初心和使命。其次,精神品格层面,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贯穿党百年的斗争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到现在9 500多万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就在于其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和政治品格。最后,对党员的具体要求层面,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对每个党员的基本政治要求,要求每个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精神谱系的集中概括,构筑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各种精神的基因和内核,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的高度历史自觉。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新论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3]。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对建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凝练。新的征程上,坚持党的领导是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中国未来战胜各种风险考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才能以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前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也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30年,其中经验教训非常深刻。苏联解体原因很多,党的建设存在不足是重要内因。苏共党风党纪建设不足,党内民主不健全,党内的腐败,“形成党内特权阶层,成为党内特殊利益集团”[4]。吸取苏共亡党的教训,新时代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同时也要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允许党内存在特殊利益集团。
(六)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提法
习近平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从建党百年的历程看,中国的国情具有特殊性。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现代化道路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体制,也不能照搬苏联模式。只有立足中国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上依次形成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特色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实践成果。”[5]“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从现代化历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自身的优点和特征,既打破了西方现代化中心论,也打破了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其特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14亿人口的基本国情;强调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强调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告别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已经初步取得成功,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取得的伟大成就。1952年,中国的GDP总量为679.1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仅为119元。2020年中国GDP总量达994 904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75 165元。中国经济总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发展历程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而且中国经济社会稳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奇迹。十八大以来,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惠及几十个国家32亿人口。截至2018年5月,中国已与8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3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文件。亚投行的成员数由57个增加到86个,参与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到26个,贷款总额超过45亿美元。2020年爆发的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与西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疫情相比较,中国不仅能有效防控疫情,而且能够很快复工复产复学,还积极参与国际援助。“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彰显中国之治”[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伟大成就,不仅具有中国意义,也具有世界意义,为第三世界国家寻找适合本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七)新的伟大政治宣誓鼓舞人心
近代中国受西方列强的压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面对世界上对于中国崛起的不同声音,习近平作出了鲜明的回答。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3]。针对台湾问题,习近平强调,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这两个伟大政治宣誓,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令人鼓舞。这两大政治宣誓,表明了中国的外交立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不称霸;同时,面对外部干涉和分裂中国的行为,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政治立场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外交理念,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重大理论创新。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指向,适应全球化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形势。这两个伟大政治宣誓,体现了中国由大到强,从逐步提升大国地位,到逐步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心,充分彰显了大国外交的气派,彰显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最高利益的坚定立场和底气。这一底气在于有党的坚强领导、有14亿人民的坚决支持拥护、有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作基础和有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这个钢铁长城做后盾!中国必将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出自己的贡献。
(八)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历史经验新论断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思想贯穿其中。以史为鉴就是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总结经验,开创未来。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从九个方面对开创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条主线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基本遵循。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吸取经验教训,以指导未来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习近平强调提出“九个必须”的历史经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总之,“九个必须”是成功经验,是执政规律,是历史启示,是国之大者,更是政治纲领。“九个必须”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九)关于新时代青年人使命担当的新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未来寄希望于青年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3]这为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提出了新要求。
一部百年党史也是一部党领导、组织、培养青年的发展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高度重视青年人的重要作用,将青年看作是革命的先锋队和生力军。在革命中重视组织青年,发动青年,积极支持青年参加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很多青年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同样重视青年人的作用,鼓励青年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在苏联中国留学生见面会上发表的著名演讲中称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主张培育又红又专的青年。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高度重视青年人的作用,引导青年人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提出培育“四有新人”。江泽民对青年提出“四个统一”的要求,即“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7]。胡锦涛强调以人为本,提出人才强国战略,重视对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人的培养,强调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需要我们重视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十)对全体党员的新号召
习近平强调全体党员要“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3]这是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于全体党员的动员令,全体党员要继承建党百年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新的伟大号召,鼓舞人心,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心不会改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从实现温饱、基本实现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我国正在向第二个伟大目标奋进,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着力改善民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最高执政目标。
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奋斗,努力工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奉献中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作为共产党员,必须深入学习党史,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拥护党的纲领和重大决策,贯彻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执政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第二个百年的伟大目标!
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高校思政课堂的建议
高校思政课堂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把“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使之入耳入心,转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
(一)更新教学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素材。思政课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除了保持教材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也要紧跟最新的时政热点、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的重要会议、文件和决策精神。高校可以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设建党百年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系统讲授;也可以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中进行讲授。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党史观,学习建党精神,学习“九个必须”的基本经验;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讲授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和意义等;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学中,可以结合理想信念教育,讲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鼓励青年人奋斗,不负青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可以结合“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讲授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等。
(二)创新教学方式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可以采取建党百年演讲、专题汇报、青年价值观和理想主题班会、历史剧舞台剧演出、小论文评比等多种教学形式,动员广大青年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内容。思政课教师需要在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同时,改进教学手段。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一堂课45分钟由教师讲授到底的时代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需求,因此,需要我们重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使用慕课、微课、公众号、小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庆祝建党百年的重大机遇,收集相关素材,包括相关红色经典、英雄和烈士的光荣事迹、党的领导人重要讲话、理论研究文章、电影电视和视频等资料,建设教学平台数据库;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学和课堂讲授相结合,有效改进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不高、时间有限、相关知识点讲授不全面等问题。在教学环节中,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式,结合“00后”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网络技术好、世界观价值观不成熟等特点,将课程教学、网络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笔者曾经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纲要课课堂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8]。
四、结语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总结历史经验、规律,启示未来,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主要内容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去,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政课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不断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