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

2021-03-25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公费师范生核心

张 虹 , 雷 菁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a.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b.教育科学学院,长沙 410205)

1 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核心素养和能力建设概述

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这证明我国的教育事业已进入核心素养培养的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在对教师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探讨中指出,务必重视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果教师的核心素养不够强大,那对于学生素养的提高也不会有促进意义[2]。目前,我国城乡教育的软硬件设施的差距仍然不可忽视,由于地域问题或者经济差距而引发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短时间内还没有办法改善。因此,提高农村师资力量是减少城乡教育差距,振兴农村教育事业的核心办法。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的核心素养,是指为了加强乡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农村扎根的师范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满足农村教育教学和振兴教育文化的必备能力和品格。

2 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

2.1 培养合格的优秀教师

刚刚从中学的繁重学习任务中走出来的公费师范生,虽然他们并不都是出于个人意愿选择了报考公费师范生,也可能存在对政策的误读,但他们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的可塑性也是最强的。所以,如能够在培养这些师范生的过程中及时结合农村教育的发展需求来优化其中的一些个体化的问题,不断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式,就可以整体上提高农村教师的核心素质,建设合格的优秀农村教师团队。

2.2 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培养定向教师这一举措既能够满足振兴农村教育事业,满足不同地区的教育所需,还能够满足农村教育配置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符合时代发展。所以,为了振兴农村教育事业,传承农村文化,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制定农村免费师范生的素质培养举措十分重要。

2.3 提升师范学校的办学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师范院校的核心就是为社会输送教育人才,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上有其独特的体系及优势,重视公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打造符合农村教育发展的优秀教师,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校的办学水平,既可以帮助国家筛选合格的优秀农村教师,补充农村教育发展中坚力量,也能够帮助师范院校获取优先的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加快学校的发展进程。

3 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现状

3.1 师范生自身问题

3.1.1 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

绝大部分的公费师范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家庭影响、从众心理等因素都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对报考动机的研究上看,相当一部分公费师范生把读公费师范生看作农村学生、贫困学生升学的捷径,其实质为在校期间享受免缴学费和住宿费等待遇。另外,有一部分公费师范生则是为了通过这一政策路径走入重点大学。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为每一位公费师范毕业生落实任教学校,国家确保公费师范生有编有岗也是报考的重要动机[3]。由此可见,公费师范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同学并非出于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而报考,缺乏对教师职业的向往,没有从教的积极意愿,这将直接导致他们入校后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学习成绩下降明显[4]。

3.1.2 缺乏较强的职业意志

在择业时,公费师范生看重的要素为:发展机会多、专业对口、文化氛围好、进修机会多、工作稳定、工作环境好、符合兴趣、工资福利高[5],因此,尽管乡村教育设施在不断完善、教师待遇在稳步提高,但实际上,在多元社会的大环境下,公费师范生在农村、贫困落后地区的从教意愿较弱,不能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以及学生的教学热情,难以承担振兴中国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担。

3.1.3 缺乏科学的职业认知

免费师范生对于本职职业的认知不够深入,认为自身能力远远超过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难以加深对于职业意义认知的思考。而且,目前很多的院校缺少对免费师范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课程,不能够让其对未来所从事的事业产生兴趣。绝大部分的免费师范生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手段,而不是重视职业背后的发展意义。

3.2 培养主体的问题

师范院校面向公费师范生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往往以职业技能和课程学科教学类为主,而忽略了职业意识、职业认同课程的开设,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课技能的训练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把重心放在会写教案、能上好课、能当好班主任上,却忽视了职业情感、职业认同等方面的教育[6]。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村教育条件仍比较艰苦,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也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公费定向生是迫于缴纳违约金的压力才选择留在农村进行教育工作,而不是认可职业的发展意义;也有很多的公费师范毕业生把投身农村教育发展当作跳板,缺乏认同感,也缺少情怀和热情。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学校必须从学生的入学之初就关注其责任感以及认同感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设立职业发展规划课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4 农村公费定向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路

4.1 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师范院校应注重对公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高校开设的公费师范生的课程应主要以实践类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并为了检验师范生是否达到高校设定的教学目标,还应设定一些专业的技能考试,例如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微课呈现等,公费师范生应在顺利通过相关考核、达到相应标准之后才能参加实践或顶岗实习。与此同时,除了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之外,在日常教学时也应插入实践课、实习课、观摩课等,并且举办教学技能大赛,邀请教学名师为师范生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使得师范生能够通过教学比赛知晓自己教学技能的缺陷,通过教学名师的经验传授弥补自身的教学经验。这样,公费师范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更能将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达到教学能力的实质提升,为之后进入课堂作铺垫。

4.2 坚持以人为本调整公费师范生的相关政策

对公费师范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公费师范生自己的态度是:免费享受高校教育,同时毕业之后不会为了工作而发愁,因此不思进取。另一种态度是:愿意献身到教育事业中,但是更倾向于城市,不愿意去农村。公费师范生呈现这样的态度与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改变这样的现象,政府可以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师范生的政策,但是将资源倾向于师范生的同时,也需要让师范生履行一定的义务,比如减少师范生服务的年限,或者在培养时和服务学校签订毕业之后回学校继续任教的合同,提高师范生的工资待遇等。根据目前存在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教师行列中。

4.3 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

培养公费师范生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带来了希望,缓解当地缺乏师资的难题,同时还提高了当地的师资水平。就目前我国的师资结构来看,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教师行业中性别比例不平衡,教师通常一个人负责多门学科,缺乏专业教师等。通过走访发现,教师行业中女老师为主力军,从教师的专业来看,主要集中在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学科上,而英语、音乐、体育等学科通常是一个老师兼任,这一现象在农村这种缺乏师资的地方显得更为严重。因此,为了避免这些现象,需要改变目前的招生计划,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优化教师的男女比例。例如,江苏省为了在幼师中增加男生,制定出免费培养男幼师的政策,其他地区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政策上作出相应的改变。教师专业存在严重不平衡,可以通过将资源向稀少专业的老师倾向,从根本上解决师资结构的不平衡性。

4.4 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并引入淘汰机制

公费师范生的培养任务中,高校在重视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关注他们教育理念的形成。可以开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哲学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加强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知,进而使之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理想,明晰自己的职业规划,制定职业发展的近期与远期目标。只有真心地向往教师行业,他们才会为了目标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与此同时,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的制度让师范生具有危机意识,为了避免自己被淘汰而不得不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学生管理上,高校需要认真地贯彻“责权一致”的方针,建立并且完善具体的领导体制。

5 基于“适宜性”的农村公费定向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路径

5.1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培养

农村学校在教学条件上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提并论,但是农村学校也有着城市学校没有的优势。农村学校更贴近大自然,传统文化和民俗保存较为完整,农村学校可以从这些方面展开教育。农村拥有的美丽壮阔的自然风光、底蕴深厚的文物古迹、富有魅力的风俗民情、诗情画意的乡居生活等教学资源都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如何去正确开发、充分利用是摆在乡村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在对公费师范生进行培养时,应重点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5.2 制定体现农村要素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各个地区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应该和当地相关政策联系起来,明确师范生毕业之后的教学方向,所以,高校在对师范生的培养和课程的设计上突出农村元素,将毕业之后愿意去农村教学的师范生作为主要培养目标,根据农村的教育特点开设课程。高校还可以开设农村社会学、农村教育学等选修课程,让师范生对农村的教学特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5.3 在培养过程中开展农村教育实践活动

目前,高校培养公费师范生的主要模式为“3+0.5+0.5”培养模式:学生在前3年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第一个0.5是在第四学年返回户籍所在地顶岗实习半年,第二个0.5是用半年时间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从高校的培养模式可以看出,学生只有1个学期的时间接触农村教学,同时较少高校可以优化培养模式,比如每个学期对公费师范生设置为期1周的农村支教活动,让师范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感受和体会农村的教学特色。

5.4 培养职业精神,提升职业热情

师范院校应当重视公费师范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既要溯源其背后的哲学假设、价值取向,更要注重职业理想、职业操守、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奉献等方面的教育。另外,高校还需要改革专业课“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结合学生毕业后投身的教育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修改和增加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农村教育的特点,增加学生为农村教育服务的意识。

5.5 构建农村公费定向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信息化系统

各高校要积极推行信息化的师范生培养路径,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提供教学支持,包括教材选定、课程调整、在线答疑、职业帮扶等,在信息化系统中不断完善与更新相应的板块,使其为定向师范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材料支持与就业信息支持。不仅如此,更要注重公费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升,使之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既能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和农村教育现状,也能利用中外一系列教育平台达到自身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从而能够全方位地对农村公费定向师范生产生正面的影响。

猜你喜欢

公费师范生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山西农大成为山西唯一公费农科生招生定点院校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湖南: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男教师 完善补充编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