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性评价的优化及其路径
2021-03-25李博豪
李博豪
(广西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宁 530006)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过程性评价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性评价是实现思政课教学优化的本质要求。强化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动态化、突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师生双主体作用、利于实现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管理、增强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反思自觉,而且有利于推动和维持有效教学的生成和发展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载体都比较单一,过程性评价很难得到有效实施,并简单地理解为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比如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性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受教学时空限制,评价内容覆盖面较窄且主观评价突出,无法保证过程性评价数据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受评价、统计载体的限制,师生之间的沟通不畅,评价和统计数据偏差较大,使得过程性评价常常流于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下未能将过程性评价建构为整个教学过程中内在驱动力,也就无法真正生成其价值,体现其作用。
2 信息化与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融合的意义
2.1 信息化为优化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平台
信息化教学通过构建在线视频精品课程资源库、研发信息化教学工具和平台突破了思政课教学诸多困境,为畅通师生之间联系、提供海量学习资源、便捷化课堂管理、多视角展示教学内容、多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多项目协同测评、多途径沟通反馈方面等提供了便利,有效强化了教学过程管理,很好地契合了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信息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不仅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更新换代,而且是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的质的飞跃,传统断点式的教学过程开始向线状或网状方向发展。一方面,充足的线上课程资源依靠终端的移动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有效突破了学生学习时空的局限性,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后台学生学习数据是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绝佳平台;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单向联系,开始向师生、生生双向或多向联系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从而有效提升了过程性评价的质量。
2.2 信息化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项目和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化
过程性评价以注重评价对象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为主要特征。因此,为提升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坚持连续的动态考核,而且评价项目和评价方式方法必须多元化,这样才能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评价机会,才更有利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自身的局限性,过程性评价很难有效展开。在信息化背景下,整个课堂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诸多教学要素都可以整合到一个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不仅可以从平台中选取评价项目、设置评价指标、生成评价结果,而且也可以根据课程评价需要或者学生特点,自主创设过程性评价项目,强化过程评价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信息化有助于发挥学生在过程性评价中的主体性作用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依据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和认知行为开发设计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教学手段,在与思政课过程性评价融合的过程中,很好地帮助学生由“手机控”向“控手机”转变。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联通,以往课堂师生单向交流逐渐向师生、生生双向和多向交流转变,小范围的讨论互动逐渐向覆盖全班范围的讨论互动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向主动预复习、主动交流、主动分享转变。由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被充分调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质量不断提高,平时成绩的数据也不断充实,有效提升了过程性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4 信息化有助于促使过程性评价从管理价值取向到教育价值取向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的中心,过程性评价也主要是以维护教师的话语权为出发点,偏重课堂纪律管理。以管理为目的的教学评价追求学生对权威的服从,压制了学生个性和问题意识,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使得思政课教师由于过度关注教学过程本身以及课堂管理,忽视了对教学生活的深度观察和师生教学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被边缘化和工具化,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也被弱化。随着时代和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和价值诉求越来越强烈,借助互联网设备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逐渐形成。信息化的发展和知识的大爆炸促使教师不断批判和反思当下的教学生活,更加注重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话语权,激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大力深化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由此使得以教育价值取向为目标的过程性评价得以建构并付诸实施。
3 借助信息化优化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的路径
3.1 高校思政课与信息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3.1.1 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高校对思政课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未能顺应“互联网+思政课”的发展趋势,将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纳入高校教育现代化范畴,对信息化在思政课过程性评价中重要作用自然也重视不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思政课信息化改革创新力度不够,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滞后,信息化教学技术普及缓慢,信息化教育教学培训流于形式,思政课数字教学资源和优质线上视频精品课程或微课短缺,信息化在思政课过程性评价中的作用不够凸显,对学生学习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诉求回应不够。
3.1.2 教师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但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或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是舍本逐末,从而排斥信息化教学。由此导致思政课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教学评价缺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虽然部分教师不排斥信息化教学,但由于自身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能力不足,致使过程性评价中信息化手段使用单一,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略显不足,致使信息化助推过程性评价的深层次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展示。
3.1.3 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发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对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把握不够,信息化技术和资源与思政课的融合还有待提高。部分信息化平台设计粗糙,设置的诸多评价手段或项目与教学还无法做到高度契合,评价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另外,大多信息化平台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对教师如何推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重视普遍较多,而对学生如何利用信息化促进学习以及与教师合作参与教学方面的重视依然不足。
3.2 信息化优化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的路径
3.2.1 加大重视力度,大力推进思政课信息化建设
首先,加大思政课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2;“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很多学校在思政课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取得了积极成效”[1]17;“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1]21。由于信息化在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深化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科学规划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在数字马院、云端课堂、虚拟教研室、智慧课堂、智能教学工具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其次,高度重视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改革。强化过程性评价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过程性评价改革不是简单地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而是加大教师对教学生活的深度融入和学生对教学生活的深度参与,努力推动学生教育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的形成。因此,思政课必须依据时代发展特点和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科学设置过程性评价的测评项目、测评指标、测评路径,科学搭建测评平台,形成客观公正的测评结果。信息化是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重视信息化在思政课过程性评价中的建设性作用,积极搭建立体化、信息化过程性评价模式,丰富过程性评价内涵,提升过程性评价实效性。
3.2.2 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素养
(1)组织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培训,鼓励教师要跟上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发展趋势[2]。首先,培训的内容要强化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化的紧迫感,增强教师自觉运用信息化的意识。其次,培训的内容要强化信息化对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强化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的使命担当。最后,培训的内容要突出信息化教学手段或工具的实操性,努力消除教师的排斥和畏难情绪,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其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能力。首先,积极发挥信息化教学能手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公开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经验分享等方式引导其他教师积极接触信息化、尝试运用信息化。其次,开展信息化教学技能竞赛,提升教师创造性运用信息化的水平和能力。最后,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分享使用信息化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尤其是完善过程性评价的心得和智慧。
3.2.3 优化信息化平台服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的功能,精准实施过程性评价
(1)优化信息化平台与思政课的融合。平台建设要邀请思政课教学名师参与,努力凸显思政课特色、契合思政课评价特点、满足教师和学生多元诉求。可通过建设数字马院、线上视频精品课程等形式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广度;通过研发功能完善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或手段,建构立体化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服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的功能,必须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充实平台内容、提高使用便利度、合理设置测评项目和环节、数据统计精准客观。(2)精准实施过程性评价。首先,必须科学设置过程性评价项目。依据课程特点,紧扣课程教学目标,以解决教学供需矛盾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重点,强化学生正确“三观”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有针对性地设置评价项目。其次,过程性评价的组织实施要科学合理,坚持“质”和“量”相统一、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目标和手段相统一等原则,科学高效应用信息化工具开展测评,努力避免为了迎合学生平时成绩需求而开展的非必要测评,致使教学本末倒置。(3)过程性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强化师生沟通。借助信息化及时反馈过程性评价结果,有助于教师从重视工具层面的评价方法、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而重视过程性评价中情感层面师生对话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3.2.4 深化教学反思,不断优化过程性评价的组织和实施
首先,教师必须反思对整个评价过程的宏观驾驭能力,必须有完整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切忌顺其自然、漫无目的地执行,否则不仅会影响过程性评价的质量,也使得对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驱动功能大打折扣。其次,教师必须对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控和应对。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反映的问题和困惑,认真分析测评项目设置是否合理,认真评估过程性评价结果是否科学,及时更正偏离主题的测评项目、合理调整测评指标,力求追求过程性评价效果的最大化。最后,教师要紧密结合信息化的动态发展,深化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改革创新。信息化的发展突飞猛进,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也势必不断扩大。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找准信息化与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改革的结合点,努力解决制约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改革的诸多“痛点”,切实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