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士睡眠及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2021-06-21韩丽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我院新冠肺炎

韩丽娜,刘 杰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持续高强度高风险的护理工作,给护理人员身心造成了巨大压力,尤其是睡眠问题十分突出。本研究通过调查我院护理人员的睡眠现状和身心健康问题,探讨影响因素,为提高和改善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和促进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新冠肺疫情期间,我院参与临床及相关工作的53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根据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医院运行特点和我院临床护士工作及生活特征,自行拟定具有特色的调查问卷,以网络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由我院参与临床及相关工作的532名护理人员自行填写,共收回有效问卷53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α=0.05为检验水准,非等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532名护士基本情况

见表1。

表1 532名护士基本情况

2.2 532名护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睡眠情况

见表2。

表2 532名护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睡眠情况

2.3 532名护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存在的睡眠问题

见表3。

表3 532名护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存在的睡眠问题

2.4 532名护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身体和精神状况

见表4。

表4 532名护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身体和精神状况

3 讨论

3.1 产生睡眠问题的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护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下降,护士睡眠质量问题的检出率为46.68%,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3.2% 的检出率[1],也明显高于胡蕾等[2]和刘贤英等[3]报道的急诊科女护士睡眠问题的检出率(41%)。这说明532名护士的睡眠问题更为普遍。究其原因,可能由于频繁夜间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超常的应急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和修整,从而影响到了自身睡眠节律,打乱日常生物钟,改变了自身正常生活方式[5]。有调查表明,护理人员普遍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障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人员睡眠问题加剧,易导致慢性昼夜节律失调,睡眠不稳、入睡困难、多梦、醒后乏力[6]。同时,护理人员因工作繁忙身体得不到有效锻炼,影响睡眠的同时,容易有害身心健康[7]。

3.2 睡眠问题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的原因

护理人员持续在超长、超高压环境下工作,易出现疲惫感、困倦感,导致工作控制度及精细度下降[8]。护理人员因为主观上感觉睡眠质量较差,容易寻求睡眠药物的支持。长此以往,药物依赖性越强,睡眠质量越差,睡眠问题凸显,日间随之出现精神状态差、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在躯体上的反应则为头痛、头晕、胃肠道症状等[9]。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患者精神较为紧张,医患关系更加敏感。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需要另辟时间进行学习深造,带来更深的脑力疲劳感[10]。身体及脑力疲劳感双重重压下,使护理人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响应力降低,产生过激或者错误判断,事后会衍生焦虑及过分担忧的情绪,出现失眠、睡眠紊乱、心悸、盗汗等躯体化症状。因此,不论是护理人员主观的睡眠质量,还是其承受的心理压力导致的心脑疲累,更或是表现出的日间功能障碍、工作效率下降等,都是彼此影响,互相关联的。如若没有得到及时适当调整,将引发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11]。

3.3 改善睡眠,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

3.3.1 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抵抗力,均衡饮食,增加营养,加强运动。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学会自我释放和自我调节,提高心理素质,正确看待压力,正视自身优缺点,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做到不超负荷工作。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整,改善压力状况,使神经处于相对松弛状态,避免心理紧张。医院方面,应加强院内心理文化建设,以员工为出发点,多途径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意识,加强社交沟通,建立科室优势互补机制,统筹协调值班排班频次和强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社会沟通支持系统,保障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3.3.2 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当机体出现如早醒、易醒、失眠、多梦等睡眠失调早期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干预或寻求帮助。一些学者[12]指出,心理疲乏是长期慢性形成的,其发生发展需要较长时间,早期抓住睡眠紊乱等信号,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遏制其进一步的发展及恶化。Mommersteeg P M[13]认为,解决睡眠问题,能够减轻个体疲乏症状,对于身心都是较为重要的恢复过程,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这与本研究中睡眠质量、工作疲溃和生活质量三者之间相关性具有一致性。

3.3.3 加强护理管理,改变模式策略 医院作为特殊的工作场所,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时刻监测病人的身体情况,及时接收新病人,快速反应救治危重病人。在紧张繁杂的工作中,夜班导致日夜颠倒,自我节律紊乱,导致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下降[14]。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应根据具体情况妥善调整人事管理方式方法,强调人性化、个性化配置和管理,加强护理人力资源投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待遇,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为病患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有研究[15]发现多数护理人员对弹性排班持支持态度,认为根据病人数量、住院人数、患病轻重等指标,采用备班制安排护理人员较为合理。备班人员保持通讯通畅,在需要时做到立即到岗,应对突发状况。这样既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W Kim[16]的研究结论提示,连续工作三个及以上的夜班,将对内皮功能造成损伤,为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应合理值班排班。

综上,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我院532名护士存在较为突出的睡眠问题,高于同类研究者水平,并因睡眠问题引发了各类身心健康问题。为确保继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障护士身心健康,应及时给予调整与干预。

猜你喜欢

我院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