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统节日价值的“四个维度”及实现途径
2021-03-25于婷婷
于婷婷
(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推动国家进步的价值力量。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精神纽带与价值力量的作用,就必须立足本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在优秀文化传承中感知与领悟,就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培育与践行。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现象,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内涵与价值元素,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与大众化,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蕴含着日常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展现着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物质方面。首先,饮食文化。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特殊意义的食物,比如端午节吃青团,春节吃饺子等,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也是我们中国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服饰文化。在古代,人们都会换上节日衣服,庆祝节日的到来,这为现代服饰的演变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具有很重要的艺术价值。最后,仪式文化。众所周知,大多数的传统节日都有祭祀、庙会等重要仪式,比如端午节赛龙舟、春节祭祀等,不仅丰富了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方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节日的探亲、团聚、庙会、竞赛等,这都无形中透露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期盼,同时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节日是劳动人民农耕经验的结果,几乎每个节日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耕种的时间经验而产生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1]。
2. 新时代传统节日价值的“四个维度”
2.1 新时代传统节日价值的经济维度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传统节日的形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局限于区域,局限于家庭,更多的是“走出去”“看一看”,这就一定会伴随着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高峰时期也就是传统节假日时期,传统节日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及其自身的节日习俗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起着导向作用,使人们自觉地坚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任务,拥护四项基本原则,使人们的经济活动能够自觉地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行[2]。在节假日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经济生产体现出集中的特点。新时代下,传统节日通过其自身的特点促使人们集中“走出去”,人们的集中出行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生产和发展。而传统节日通过对人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来调动经济活动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经济活动工作者的效率、工作能力等都会有相应程度上的提升,更有利于技术的革新、经营管理的改善等,因此更能促进整个生产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2.2 新时代传统节日价值的政治维度
我国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治理体系等都是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节日蕴含的社会政治思想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家社会也会借助节日形式传播主导政治意识,调节整个社会精神,有利于培养四有新人,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社会责任感。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想维护社会的稳定, 必须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仁爱和谐的观念,传统节日中也体现了家国一体、崇尚社会和谐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认同并努力追求和谐社会。传统节日蕴含的这些思想观念可以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
2.3 新时代传统节日价值的文化维度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并通过各种节日礼仪或习俗表现出来,比如,中秋节吃月饼团聚,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团聚和谐,家国一体的美好愿望。清明节扫墓祭祀,表达了人们对祖先亲人的缅怀之情,这都是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见证,蕴含着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和期盼。中国传统节日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果,深受中华文化、儒家文化等的影响,注重人伦道德。传统节日讲究家庭团聚、家和观念,例如中秋节和春节等都以家人团聚为主题,给家庭成员提供了团聚和感情交流的机会,表现了孝亲敬老的习俗,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风尚,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3]。劳动人民对传统节日的庆祝,不仅是对自我生活的美好祈求,同时也是对自己国家,对自己民族的美好期盼和祝愿。借助节日庆典、节日习俗等活动,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凝聚民族团结力量,构建美好家园。
2.4 新时代传统节日价值的生态维度
今天的人类,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危机,这种危机就根源于人的自私与短见。新时代传统节日蕴含着与世界万物和谐相处的思想,唤醒人们心中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忧患观念,让人们在节日中慢下来,在传统节日中观察自然,融入到自然中去,使人们自觉运用传统节日中的道德理念约束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生态保护的共识。传统节日正是通过引导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亲密接触,从而使人们真正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价值。“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质朴而通俗的语言阐述他对生态文明系统的认识。由此可知,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万物和谐”的重大倡议,提出“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和谐相处理念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生态保护共识,促进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3.实现传统节日价值的途径
3.1 国家思想引领
国家的政策是社会行动的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弘扬和发展。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正在逐渐淡化,因此,国家必须采取行动,保护弘扬我们的传统节日。
3.1.1 国家应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弘扬
首先,国家应制定专门系统的法律政策。国家要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弘扬与保护,制定系统的法律政策或举办多样型活动,为传统节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国家应营造传统节日教育的良好环境。社区环境对社区成员思想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国家应突出社区为人们提供节日平台的作用,配合好思政教育目标,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建设,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节日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为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节日环境,从而更好地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教育。最后,国家应借鉴外来节日文化。近年来,我国传统节日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外来节日因新奇的形式广受青年人的追捧,国家不仅不能盲目排斥外来节日,还要去粗取精,借鉴外来节日文化中的精华,与中国传统节日相结合,重视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交融,补足自身的缺陷, 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自身的传统节日文化体系[4]。3.1.2 国家应积极推动传统节日的现代化转型
首先,国家应积极构建新的习俗礼仪系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同时也不乏有复杂的习俗礼仪,已经不适应当今变化的现代化社会。所以,我们可以在不改变传统节日根本内涵的基础上,创建新的符合现代社会的习俗礼仪和文化形态。其次,国家应该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化文化有机结合。习总书记说:“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吐故纳新并不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否定,而是其生生不息的动力。最后,国家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这有利于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为现代化生活提供精神支撑,也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化文化的有机结合,用节日文化涵养国家精神,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3.2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但是学校却缺乏对学生传统节日教育的重视。这就要求各学校要深入推进中国传统节日教育进课堂,广泛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宣传普及活动,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对学生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3.2.1 创新方式方法,唤醒仪式感
首先,发挥好服饰礼仪的节日符号作用[5]。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称号,在传统节日面前,各种习俗礼仪更是丰富多样。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习俗礼仪被抛弃和遗忘。不得不承认,服饰礼仪是仪式感不可或缺的东西,因此,各学校应该利用好服饰礼仪,以此增强对学生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6]。其次,通过演出活动还原节日故事。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场地优势,通过形式多样的表演演出,还原各个节日的故事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体会传统节日中的丰富文化内涵。最后,发挥传统美食的吸引力。中华民族向来都是热爱美食的民族,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代表的美食。学校拥有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可以设立传统节日美食兴趣组,免费向学生提供传统节日美食,借此宣传传统节日知识。通过美食文化的传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中,从而增强对学生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3.2.2 加大相关师资培育力度,开设专门的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课程
首先,培养中国传统节日骨干教师能够提高中国传统节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准确性[7]。骨干教师受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在传授传统节日知识方面更加严谨,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培养中国传统节日骨干教师能够不断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骨干教师,一定要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挖掘传统节日中的丰富文化资源,并不断地做相关的研究课题,在传统节日文化基础上作出创新,丰富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和内涵。最后,培养中国传统节日骨干教师能够起到引领表率作用。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骨干教师,自身拥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会对身边的人起到表率作用。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形成系统的了解,加强对学生的中国传统节日教育,丰富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树立文化自信。
3.3 家庭教育
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基础性、普遍性、长久性、渗透性的特征[8],家庭环境对人们的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节日教育从娃娃抓起更有必要。因此家庭要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积极配合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各项活动和措施,以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教育。
3.3.1 增强家长的责任感。
首先,提高家长对子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对子女的督促或教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子女的思想行为,只有家长重视了传统节日文化,才能对子女进行相关教育。其次,要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身上肩负的教育任务更重,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注重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教育子女积极学习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增强责任感。最后,家长要重视在节日中身体力行。家长的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都会对子女的思想产生影响,只有家长的思想素质提高了,才能正确教育和引导子女。所以家长要重视过传统节日,在节日中身体力行,给子女们做出榜样,增强自己的责任感[9]。
3.3.2 倡导民主、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首先,建立民主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利于家庭成员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有利于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渗透。其次,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成长成才,如果受到好的家风家教的熏陶,就能有敬畏之心,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更有利于认同传统节日文化。
3.4 个人自我重视
3.4.1 自立自律,提升自我思想品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化社会,为避免外来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冲击,人们的自立自律能力显得格外重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这对提升自我的自立自律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0]。因此,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重视传统节日的内涵要求,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提取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学习传统且不排斥学习外来优秀的东西,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及时发现自身的错误并纠正,从而提升自我思想素质,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3.4.2 理性对待外来文化。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旨演讲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四个方面的主张 。人类文明因地区、种族、信仰、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但这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文明会发生碰撞或者融合,我们需要用宽广的胸襟和包容的态度对待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节日文化,为我所用,与其他节日文化共同建构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11]。另外,要注意在融合外来文化与本民族节日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根本精神价值和道德资源,不能牺牲我国的文化特色而去追求别人的文化。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在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理念下创新传统节日文化。只有这样,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才能实现自我发展,推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