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修辞艺术反常化的程序
——浅析汉语修辞的陌生化
2021-03-25潘婷
潘婷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莆田分校,福建莆田351100)
汉语修辞,在西方文献中,用的是rhetoric,它来源于希腊语词,本义是河流,后用水的流动不息比喻人的话语。在西方古典文献中成为专门指称演讲术或论辩术的词语,后来范围扩大到指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技巧。在中国文献中,孔子在《周易》中曾针对“文言”提出“修辞立其诚”的主张,东汉王逸也曾在《楚辞章句》中言:“修,饰也。”就是使简陋平俗的内容更丰富化。古代对于修辞的解读大概都指向文教这一释义,是道德层面的“诚实”。“修辞立其诚”意思是在语言外壳上要注重修理文教,在语言内髓上要根立于“诚实”,是对汉语内在外在进行改造的修辞艺术。现代的解读:“辞”指经典文献中的语言,“诚”就意味着文字要讲究顺应天道天法。“修辞立其诚”的内涵解读就是:通过对文章典著中语言进行仔细斟酌和反复吟哦后,撷取语言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在人伦性德方面构建起一种顺应天道的德行典范。而在五四以后,引进汉语时候,才被译成“修辞”。
“陌生化”概念是由俄国美学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就是使人们非常熟悉的东西原本的面貌焕然一新,将失去的、被固化的、被钝化的审美意味重新寻找回来,变成具有陌生感的事物,使人产生一种审美新距离。让这些平常事物变得生疏,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语言理解的时间和延伸了事物之间联系的距离,有了一种自由的、具有新理解方向的审美感觉。也就是说,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反常化,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一种独特意味的疏离感。[1]
陌生化其实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基本法则,汉语修辞学中可谓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他将汉语重新组合,焕发出新的活力,给人新鲜感。这种让读者感觉面貌一新的惊奇感是修辞艺术追求的普遍现象与基本规律。[2]
一、汉语修辞陌生化的方法
(一)词语活用的陌生化修辞
陌生化的前提是语言的“新”,而“新”的生命张力,在“言”与“意”之间。这就必须要在词语方面进行革新,创造新的组合形成“寻常词语艺术化”“词语超常组合”。
1.寻常词语艺术化
寻常词语艺术化,就是将平常所见的熟悉词语加以艺术感的修饰,使之变成新雅隽永的言辞。这种创新思维古已有之,即所谓的“炼字”,可从词语的内容以及形式来进行艺术革新。
寻常词语艺术化具体体现为:如《苏幕遮》词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字“举”,本是人特有的动作,在这里却用以描述风吹荷叶的形态,是非人物词与人物词的反常化搭配,故意打破了语言的屏障,让线性组合规律变成了立体化的融合,将具体的和抽象的粘合起来,产生新的旨意。
又如“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句充分调动了语言给人的感官体验,造成了一定的错觉现象,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声音不单单再是声音,它还有具体的形象,在客观的叙述中给主观体验者一种亦真亦幻的效果和丰富变幻的审美质感。这就是所谓的汉语修辞学中的通感现象,能够打破感觉的局限,创造性地拓展语言思维,以此来激活读者已经麻木了的感官体验,发生新的联想,达到新的语言修辞审美体验。[3]
所以将寻常词语重新进行编程,会大大提高原修辞的审美,会释放词语组合已经被规则禁锢了的所蕴藏的力量!
2.词语超常组合
词语的超常组合就是可以将两个完全没有关联性的词语放在一起组合成新的意义,这有利于汉语修辞艺术化再创造的形成,具有发展意义。词语超常组合会造成离方遁圆、生生不穷的词语艺术效果。
如:“寺院,金黄色的钟声,将夕阳击落,野草丛中。”这里用“金黄色”来修饰“钟声”,使得语言内涵更丰富,让读者自觉地开始联想出钟声是被夕阳染成了金黄色,并且幽远的钟声又把夕阳击落了,虽然这是不真实的,但却在语言修辞里变得真实了。夕阳金黄色的余晖和山中幽远的钟声就这样叠加在一起,变得层次丰富、流动变化、立体可感。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修辞中的语素组合不可生拉硬拽地胡乱组合,而是应该注意长短句相从、平仄相从、位置相从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语言普遍的联系与内在规律中进行突破,将语言魅力更深邃地呈溢出来。
(二)以丑衬美的陌生化修辞
陌生化就是使得语言反常化,使之标新立异,摇身一变,具体方法可以通过语言变形、语言扭曲、语言颠倒、语言拉长或缩短,产生一种延变的“误现象”,典型的体现之一是利用以丑衬美的修辞手段来表现延误的汉语语言现象。
如:唐朝诗人李贺的诗句“明星灿灿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灿灿的星辰与红霞,透过煌耀浓郁的颜色侧写出了迢遥妙曼的旖旎心境。李贺诗作中的意象大多连绵紧凑,他笔下的“病骨”“荒畦”“蛰萤”“鬼灯”“血斑”等等,开启了另一种视角,读来也是趣味盎然,值得玩味。
再如:于坚的诗歌《一只蝴蝶在雨季死去》有这样一段语言描述:“一只蝴蝶在雨季死去……那死亡被蓝色的闪电包围……星星淹死在黑暗的水里/这死亡使夏天忧伤……”这首诗中“蝴蝶的死”和“星辰的陨落”都带有死亡的灰暗,这种悲惨的死亡方式正是人生绝望境地的呈现,美丽的事物和灰暗的事物联合在一起,又加之丑与美、生与死的对比,产生了一定的审美距离。其陌生得如此奇特新怪、陌生得如此复杂深邃、陌生得如此富有深刻哲理。
以丑衬美的反常化汉语修辞让大众产生新奇的视角,能够丰富文本修辞艺术,让汉语摇曳多姿、五光十色,富有独特魅力。[4]
(三)幽默的陌生化修辞
修辞是一种表达活动,表达者在一定的语境中,有意识地将语言要素进行重新选择、组织、配置,这往往会通过“幽默”手法来表现。幽默是一种积极性的修辞现象,将平常语言进行反常化,偏离原本的语言轨迹重新规划语言程序编写的路线。幽默也是陌生化的表现形式,可以将修辞的语言要素更巧妙地凸显出来,强化汉语语言魅力。[5]
幽默的修辞,可以采用各种呈现手段来恰如其分地表达语言中的思想情感。如:在夏目漱石著作的《我是猫》中,作者就多次运用偏离寻常逻辑的语言,以此来释放被禁锢的审美意味。如:“假如春风总是吹拂这么一张平滑的脸,料想那春风也太清闲了吧!”这句话的艺术修辞设置春风这一事物来说明苦沙弥无聊平庸的人物形象,借平常事物变成不平常,特点尽显而出。
幽默这种反常化的艺术修辞手法可以幽微深邃地反观平俗的现实生活,让枯燥无味的平常语言焕然为耐人寻味的语言,又可以带给读者体味语言美丽的愉悦感。有一首饶有趣味的诗:“这儿很少刮风/一年只刮两次/一次刮半年/这儿刮的风很小/连一片秋叶也吹不下来/这儿没有树。”这种看似直白的句子,深品之,则会变成曲折跌宕。经过如此修辞后,不仅了然到这里一年天天都在刮风,风之所以吹不落树叶也是因为这里没有一棵树,贫瘠如荒漠,为此心灵感到失落。这首诗句中的感情由一种如“陌生化”的新鲜感慢慢渡到一种干燥感,又在这干燥感中感到富有新意。通过语义的褒贬的色彩改变、婉曲地表达出来。如果诗人说“这里一年都在刮风,这里没有树”在这种陈腔旧调下还有什么兴趣来品味这首寓意深刻的诗呢!
二、汉语修辞陌生化的意义
生活总是平淡单调、百无聊赖的,陌生化的修辞活动是人们繁忙生活中的调味剂,能够在貌似简单轻松的内容之中体验和感悟其背后蕴涵深刻的道理。陌生化修辞不仅是叙述方式的个性化,更是以新的视角来对事物产生了一种让人感到陌生新奇的效果,仿佛重新焕发出了独特的生命活力。然,陌生化的汉语修辞功能并不是单单局限在使人产生另外一番新鲜惊奇的感觉范畴里,这种反常化的程序真正目的在于更加真切实在地将语言审美艺术独特化、个性化、丰富化,呈现给读者时,能够让读者有一种云雾顿散的灵感醒悟,从而让其内心因为语言散发的魅力而变得鲜活靓丽起来。[6]语言呈现不再是一种思维麻痹状态,要注入新的语言力量,使得语言因为陌生化修辞达到语言世界光怪陆离的最高境界!
在未来修辞艺术探究的道路上,陌生化这种反常规的艺术程序,可以让泱泱中华汉语修辞艺术更加流光溢彩,芳华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