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员干部知行合一路径研究
2021-03-25刘俊显
刘俊显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
回眸党的光辉历程,可以看到,从诞生时的红船精神,到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王进喜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 再到今天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不顾身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的党员干部展现出来的精神, 无不体现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美好生活的无私奉献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平安逸的环境下滋生了部分一线工作干部的贪腐观念和工作懈怠态度, 呈现出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现象, 部分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便利, 运用国家或者人民群众的利益给自己或者亲朋好友谋取利益, 甚至把利益贪腐之手伸向了我们的民生工程。 他们在“利益高于一切”的错误观念引导下,搞形式主义做派,做门面功夫流程,存在部分民生工程外表光鲜亮丽,内在却不堪一击,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根本利益。 所以,党员干部应注意知行合一,注重理论联合实际,老老实实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扎扎实实为现代化建设打基础, 为人民向往的生活谋幸福。
一、 部分党员干部在知行合一理论上的失范行为
“唯上论”这里指的是一部分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时总会在“为谁服务”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是为上级领导服务, 听上级领导的指示和安排准没错, 领导说的都是对的, 领导下指令他们就服从,没有丝毫自我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对该问题或该事情进一步调研和再思考再落实的工作思维, 他们往往就只是简单按照上级的安排去做,像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指令一般,我认为出现这样思维的缘由是: 这部分干部认为自己从入职到升迁再到工资奖金都把握在领导手里, 只有好好听领导的话,不犯错才能得到光明的前程,我相信有不少干部是这样想的, 他们在给老百姓办事时想的却是领导会不会不认同这样做, 这样做领导会不会不高兴, 会不会与领导的意见要求不一致,这样的想法都是严重背离了人民群众,往往他们为了不得罪领导, 选择了站在广大群众的对立面去做事,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使得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成为一句空话, 当然我们认真对待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我们需要在工作中处理好上级安排的工作与实际的民情的关系,要清楚把握对上级负责的核心要义。 “对上负责”重点在于落实上级部门精神,而不是无原则地“对上负责”。 可是有的基层官员对“对上负责”的理解完全错误, 从而导致行为上的不作为、 乱作为。 对于这类基层官员, 老百姓迟早会将他们抛弃。 近年来,随着扶贫脱贫工作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部分党员干部为了出政绩、能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为了所谓的“前途一片光明”绞尽脑汁应付上级领导, 扶贫工作不应该是花拳秀腿或者是摇摇欲坠的高楼,禁不起人民和社会的考验,往往投机的背后也是显示能力的不足。
“唯经验论” 指的是部分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来开展工作的行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强调了其核心就是反对在工作中所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他们在刚接触工作的时候没有做充分调研, 凭借着自身经验去给人民办事,不了解民之所想,民之所需,民之所求,他们往往做的一些决定都是缺乏事实根据,这样的决策往往是站不住的,甚至演变成谬误,因为这不是人民的选择。例如:对于部分老党员干部习惯于单凭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时常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当教科书讲问题, 笔者认为这需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看他们的经验理论是否能解决新时代问题,还有就个人是否愿去创新和接收新鲜事物。 正所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是一个富有创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吸收新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创新就不能发展。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改革、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建设、开放社会的意识形态工作, 对于各级党委政府都是一个新课题,都没有成功的范例可以援引, 没有范式可以套用,只能靠摸索,靠创造性工作。
“做表面功夫”指的是某些党员干部为了在工作中有良好的政绩或想通过良好的政绩晋升岗位,便通过打造形象工程,没有做到扎扎实实做好人民群众的工作, 取而代之的是办公室里一摞摞材料堆积如山以示自己工作的“功劳”。 在全面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战略过程中, 我国多个地区多个省市的党员干部不怕辛苦, 坚持下乡调研制定实际的脱贫方案, 和贫困地区的人民戮力同心共同面对和克服困难, 真真切切带领贫困地区的人民走出贫困,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然而部分党员干部为了夸大自己的政绩功绩则大干特干形象工程,把老百姓关心的“精准扶贫”变味为自己政绩上的“精准填表”“精准补台账”,他们办公室里最多的不是民情调查表、 贫困地区的脱贫治理方案, 取而代之的是一摞摞材料堆积如山以示脱贫攻坚工作的“功劳”,他们往往任务式下发扶贫完成脱贫,扶贫攻坚成为了他们政策下发的任务;甚至有的党员干部还要自制表格去搜集一些无关紧要的数据,把“精准填表”变得更精准,为了扶贫而去扶贫,任务模式型为人民服务,他们用数据衡量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把数据代替了实际行动,数据脱贫成为了部分党员干部惯用的方式。
近年来,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许多“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都有所发现,不仅滋长了弄虚作假、奢靡铺张的不良风气,而且助长党员干部爱面子,做假事,不做事的不良的行为和错误的政绩观点。 2019 年8 月多家媒体都关注了这样一条有些荒诞的新闻,其企业为了应付环保检查,竟然把开采出来的石材涂上了绿漆。 还有某地一些矿产企业,先是非法采矿,导致植被破坏、山体裸露、水土流失。 在被要求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后,企业仍敷衍了事。 直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进驻督察时,他们搬来大量盆栽苗木,在矿山上搞了一场“盆栽式复绿”。 为了应付国家环保督察这件事上,有的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别干部可谓是用尽心思,频频出招,欲盖弥彰。 企业和部分干部以为可以盖住自己的过失, 其实更加暴露了自己丑陋的行为。 在大部分群众的心里,真正的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这种过分追求视觉效果且耗费巨资的“景观秀”,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无多大益处, 反而会令人对铺张浪费的行为产生反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缺乏理想信念, 守不住自己的价值取向阵营”,是指一个人初心和立场不坚定,受权利影响,容易迷失自己。 许多党员虽然参加过思想意识教育学习, 也知道党章和中央八项规定中要求党员干部要遵守政治纪律,坚定自己的立场,但是在面对权利和利益的诱惑时, 部分党员干部往往意志不够坚定,忘记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在被权力和利益冲晕了头脑以后, 他们往往选择为利益服务, 在谋求自身利益时守不住自己作为党员干部基本的价值取向, 背弃了当初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还有些党员干部不信马哲,信鬼神, 他们把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在街边摆摊所谓的“风水”放入日常的工作,他们相信通过一些位置移动, 摆上一些风水阵就可以让自己升官发财,他们往往没有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整天在办公室幻想自己的政绩可以通过这些“风水阵”就可以不劳而获, 这些迷信的东西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位,从而获得更多该职位可获得的利益。 揭阳市委书记陈弘平, 迷信风水就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作为领导干部,他极度迷信风水不只是体现在家庭生活之中, 而是极为大胆地动用公款为自己修建豪华阴宅,还利用职务之便将“风水术”引入揭阳城区的规划与建设;广东省原政协主席朱明国被指“会烧香拜神,非常迷信”,别墅里供奉着数尊神像......有的党员干部搞封建迷信,不顾老百姓感受,劳民伤财。[2]还有些党员干部在工作和为人民办事中参杂太多个人感情, 许多事情没有经过调查研究, 通过自己的个人感情就去判断对错或落实, 没有明辩是非对错, 太过于注重个人关系网,他们认为人情大过规则,关系好的即便事情是会损害大部分群众的利益,他们也会给办,等等。
二、党员干部知行合一路径探究
(一)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参与党中央在全国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贯彻落实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坚定当初入职时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坚定自己作为人民公仆的理想信念,不忘入党时面对党旗时慷慨激昂宣誓,时刻记住我既不是为某个上级服务也不是为人民币服务,而是踏实为人民服务的,不忘自己是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干部,切实为人民解决问题,带领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主动担起为中华各族儿女描绘美好生活蓝图的使命, 坚定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干部, 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干部的理想信念,做踏踏实实为人民的好干部。
(二)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觉悟
党员干部需要学会在自身寻找问题, 发现问题, 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不要被不良风气所影响, 不要被权力和利益所带来的暂时快乐假象蒙蔽自己双眼和头脑。 党员干部应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物质观和权利观, 做到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的一分一厘都不拿, 不为钱财动摇自己当初入党时举起拳头的誓言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大事大非面前坚定自己的立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 同时,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做到爱党、忠党,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遵纪守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需要的是高度的自律性,对自己的行为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约束。除了自律性外,还要严格遵守党纪党规。 党中央明确规定的八项规定,严格规范了党员干部的行为,党员干部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把党中央对党员的八项规定牢记于心,并时刻给自己敲响警钟,违反规定的事情坚决不能做。 作为一名合格的干部也要做到学法守法用法。
(四)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即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中的内部联系, 即我们通常讲的规律性,“求”就是我们需要去探究、研究。 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3]党员干部在现实工作中更是要避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切记不能把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带到实际的民生工作当中去, 坚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 从实际工作中开展调研, 了解民情,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工作过程中切不可照本宣科, 把书本或者文件上的文字死板地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去,也不可把自身的经验直接带到决策中,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实情,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民生,要运用适当的理论知识和自身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听听民声,收集民意,作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干部要把所学理论准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真真实实地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办好, 让人民群众真实地感受到党员干部队伍是一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队伍。
三、结论
为民通道“直通车”,为民服务“无间隙”,为民办公“做到位”,新时代应不断加强党员干部自身的清正、廉洁和奉公,打造真正一批为人正,办事公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党员干部如何在工作中“站得住”“立得牢”,不仅需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 而且在真正实践中要不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新、研究并不断检验,用探索的精神不断掌握新规律。 党员干部在提高自身的自觉性和约束性基础上, 将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位,把群众组织到位,为群众办事落实到位,保质保量地做好干部工作,提高干部组织的战斗力,通过实践行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从而促进基层组织和民生政治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