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实训文化建设探究
2021-03-25曾群
曾 群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在一个以实用性技术人才为主要需求的时代下,师范类院校所要培养的人才往往以未来专业教师为主,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有强大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集中表现在授课能力、课堂把控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等方面。就这些实践能力本身而言,很难通过单纯的理论学习得到提升[1]。为此师范类院校的实训基地就肩负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而实训文化就是在实训基地中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对学生综合品质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师范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意义
1.什么是师范实训文化
所谓师范院校实训文化,是指在师范类实训基地中形成的文化氛围。它往往以师范类院校实训基地为中心,由实训部、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学生共同塑造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并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种文化形式共同组合而成。
物质文化是师范类实训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直接、最显眼的文化形式。物质文化主要是以展板的布置、口号的张贴、各种物品的摆放、各种设备的布局等形式呈现出来的。这些物品看似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没有太大的联系,但却从侧面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精神文化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文化形式,它是实训室文化的整体方向和文化实质,同时也是实训文化中最高层次的文化内涵[2]。它往往使用实训基地全体成员在共同工作和实训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思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化价值观等。在这些文化之中,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最后是制度文化,这一文化类型是以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以及对应的行为准则等制度所构成的文化类型。对于任何一个实训基地而言,如果没有可靠的、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为约束,是无法保证整个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的。
2.师范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特点
与其它专业的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相比,师范院校的实训文化基地有着很多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由于师范类院校的实训内容主要是以教学为主,而教学都是在校园中开展的,因此师范院校的实训文化建设的第一个特点自然是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主。在师范类院校的实训基地之中,要想更好地将文化品质展现出来,必须将整个实训的基地转变为一个充斥着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的场景,通过多种角度、多种层面出发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才能让其变得更加富有文化气息[3]。
(2)课堂文化氛围突出
在师范类实训基地中开展的实训活动大多数是以学生开展各种教学实践为主要形式,因此自然就少不了课堂文化的氛围。在对实训室内进行装修过程中,应注意对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与突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训基地中的很多物品在摆放过程中都与现实课堂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不论是基本的讲桌、讲台等基本器物,还是口号、标语等内容,都是以实际为主的;第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由于是要进行课堂实践,因此自然少不了对其课堂内容的展示与表达,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特色。
(3)师德文化氛围强烈
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师范院校实训基地作为培养教师的场所,自然不能仅仅从教师的专业能力上着手开展教学,更应从提升师德方面入手。因此师范院校的实训文化中需要有浓厚的师德文化氛围。通过将更多师德文化融入到实训之中,让实训基地变得更富有文化气息,也能让学生对师德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师范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助于师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所谓职业素养,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专业技能。作为一名教师,其本身的职业素养主要表现在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师德品质两个方面。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对教师这两个方面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一方面,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当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实训时,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职业品质文化的传播,同样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2)优化人才培养课程建设
在对师范类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很大的提升,同时还能对优化人才培养、丰富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高校师范类院校来说,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和优化必须在加强与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的进行。由于直接与各个企业之间展开合作难度大,尽管很多院校与其它的企业和学校有一定的联系,但其实践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当更多的学生以实践为目的进入到了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实践中,实验室本身文化质量的好坏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实践的成果。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实训中心的文化建设,对优化课程建设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3)融合一线实训需求
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开展一线实训活动的重要场所,不仅肩负着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并转换为专业技能的重要职责,同时也肩负着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任务。因此,学生们需要在这样的场合中开展更加深入的实践与学习。然而在此过程中,如果实训基地周边环境比较恶劣,到处都是一些不文明、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形成的现象与内容,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因此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实训基地文化水平的提升。
(4)提升学校文化品牌
对于任何一所高校而言,文化品牌的建设与传播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学校文化品牌不仅能提升学校的整体知名度,还能为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此,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本校文化品牌的建立与传播。在进行更加深入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实训基地作为高校教学教研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其文化建设自然成为促进该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师范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内涵
对于师范类院校而言,其本身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和师德的教师,人才的培养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师范院校内的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必须与教育行业之间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
就师范类实训基地本身而言,其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种基本形式,在这三种文化形式中,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基础和导向。其中物质文化是主要的硬件,负责整个校园文化宣传的管理。制度文化则是精神文化的行为体现和约束。因此师范类院校实训基地的文化内容的实质应该以精神文化为主,通过这种文化的建设与传播,更好地提升实训基地相关设备的完整性,改善基地的实训环境,督促全体师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既定的要求开展各种工作和学习,共同遵循最高目标和价值标准,因而其本身具有价值导向、精神陶冶、启迪促进、规范约束、心理构建、群体凝聚及社会辐射等功能。
三、师范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举措
1.构建企业工作场景的实训环境
作为师范院校的实训基地,必须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出一种富有企业工作场景氛围的实训环境,并通过此环境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充分感受到实训过程中的企业文化。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讲,这种企业工作场景更应该是以学校的形式为主,高校应努力为学生打造出一个符合中小学校园环境的实训基地氛围,从外部场景的布置到校园内部的一花一木的设置,再到教室内部的各种物品的摆放都应严格遵循目前各大中小学校的基本要求,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实训过程的真实性。
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标,应努力从以下几点出发。
首先,在教室外部的校园文化的创设过程中,不论一些口号还是展板都应充分体现出学校本身的特征。比如在一个以小学教育为主要场景的实训基地中,校园内外的各种展板就应更多的表现小学生的文化氛围,通过将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行为习惯以图片的形式融入到展板之中,以便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体会到这种小学文化对自己的影响。
其次,在教室的物品和其它内容的摆放过程中,更应以中小学校现有教室的布置为参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在一所小学学校中展开教学,从而更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再次,在进行校园的整体布局和规划过程中,实训基地内部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实验文化产品以及一些基本的实训口号等内容。
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教室内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实训过程中所应注意的基本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与对教师素质的认识程度。
2.创建学校标准的基地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十分重要。合理的校园制度是学校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保证,同时也是保证班级各级成员按照教师既定的日常教学活动安排开展教学的前提。因此在进行相关的师范类院校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制度文化本身对高校学生实训过程的重要影响。通过制定与中小学相似或更加接近的制度文化来约束实训的学生,从而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更好地明确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制度。
为了更好达到以上目标,在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中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所有的制度内容必须要以纸质版或实物版的方式融入到实训之中。让学生在开展实训过程中能够第一时间明确并熟知这些基本的制度文化,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实现这一点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制作平面版式设计,将各种口号制度以纸质化的方式呈现在墙体之上,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这些制度。
其次,实训室人员可以通过制作各种音频视频等方式,随时为学生传播实训室的相关管理制度,让每一位进入到实训室开展实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这些制度,引导学生对各种实训文化有更加直接的认识,以便在日后的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形成更加完善的制度管理意识。
最后,在制度文化设置过程中,教师应努力结合学校和教室本身的文化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优化的方式将各种整合后的制度文化以文字或口号的形式总结出来,并传递给学生,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更为直观的感受到这些制度文化背后的内涵。
3.引进6S 化管理方式
6S 化管理方式是一种日本企业中广泛流行的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其基本含义是指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以此来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对于师范类院校的实训基地来讲,尽管其本身不会以生产车间的形式展现出来,但学生却依然需要通过大量教学实践的方式,来开展各种实训环节,因此这一管理模式,同样适用于师范类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6S 化管理方式主要分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种类型。为了更好的开展日常教学,教师应将这些内容更好地融入到具体实践环节之中。
首先是整理。在进行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对各种物品的摆放及归类。当课程结束以后,教师应督促学生将各种教具以及学生的桌椅摆放整齐,同时对一些利用率不高的设备进行适当的空间规制,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破损的设备进行及时保养与维修等。
其次是整顿。这里所说的整顿主要是指对实训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合理的准备和安排。实训活动开展后,必然会暴露出各种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的找到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再次是清扫。这里所说的清扫主要是指对实训场所的大清扫。实训场所的卫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时刻保持室内卫生整洁的好习惯,同时应将清扫的文化引入到学生的思想之中,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四是清洁。清洁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仪表,以及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仪表美观等的关注与整理。首先教师应要求所有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并以规范的仪表进行实训,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教学模拟过程中,教师会督促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仪表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是素质。通过实训,教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与修养,通过不同方式为学生灌输各种文化素养的内容,以便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训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最后是安全。尽管与其他的实训场所相比,师范类的实训场所主要以教学为主,因此其安全风险并不是很高,但仍然要在实训场所进行安全教育,保证每个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都能具有良好的安全防患意识,使学生可以更加安全的开展各种实训环节,以便更好的达到实训目的。
四、总结
在进行师范类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实训文化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质量和未来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后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内涵。为了更好地增强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力度,作为教师应努力从构建企业工作场景的实训环境、创建学校标准的基地制度文化、引进6S 化管理方式三个角度出发开展相关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师范类实训中心文化建设,让师范类专业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为师范类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源源不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