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特色杂病数字化双语教材的编写构想
2021-03-25袁世清
蒋 萃 张 琦 叶 莹 袁世清 江 泳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早在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今天,若能培养一批既能深刻认识运用中医经典,又精通外语传授经典的双语人才,这样才能将中医药学的思维模式以及诊治规律向世界广泛传播。
祖国医学四大经典之一的《金匮要略》,创立了较完善的辨证论治杂病的诊疗体系。但因其文字古奥, 年代久远,言简论杂,进行双语教学略为困难。广州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最早开展《金匮》双语教学[1][2],尤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长年坚持开展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模式、内容编排、教学方法等环节都做了大量的思考与探索。金匮教学的双语教材相对不足成为制约老师教学的较大困难。而将《金匮要略》内容高效、准确地解释与梳理,学习者深入理解,必须要有相关的双语教材做为强有力的基本支撑。
一、国内外通行的《金匮要略》译本及教材情况分析
目前国内通行的《金匮要略》英文译本有以下版本,分别是由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典籍英文翻译家罗希文所编撰的金匮要略全译本《Synopsis of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3],由阮继源、张光霁编写的《汉英对照金匮要略》[4],由王新华教授主编的教材《中医临床基础》双语译本中医英文教材中收录了《金匮要略》的部分译文[5],由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照国教授翻译出版的《Essentials of the Golden Cabinet》[6]。此外,在国外通行的《金匮要略》英译教材是由宋旭明博士编著的《Understanding the JinGuiYaoLue》[7]。
罗希文译本以1974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中医研究院编写的《金匮要略语译》[8]作为底本,阮继源译本以199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李克光、张家礼主编的《金匮要略译释》[9]为底本,罗译本和阮译本按照原文的篇章和条文顺序对原文内容进行翻译,较完整地传递条文,但缺乏解释性内容。李照国译本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伤寒论译释》为基础,并参考历朝历代以及现代诸家的注本,由条文、今释(语译)以及英译三部分构成。成书时相临页面中英文完全对照,利于读者对照学习。宋旭明译本仍以《金匮要略译释》为底本,重点评述了其方药及用法;篇末文字总结后,以表格形式将本篇的证型、病机、症状和体征、治则、方名进行归纳,重视其实用性[10]。王新华教授编写的《中医临床基础》双语教材以同本教材的中文部分为底本,将相同器官、系统的疾病临近排列,每一种疾病单独作为一篇分别论述,并增加要点归纳,帮助读者较清晰地理解原文内涵[11],但未全貌呈现《金匮要略》,故《金匮》本身理法方药护一体化的特色未完全体现。
综上所述,目前通行的译本及教材或在编写体例上未突出《金匮》特色,或在编写内容上略不完整,或在临床实用性上稍显欠缺。为实现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实用性、准确性,课题组提出以学生学习需要为导向,选取《金匮》特色以及中医辨治优势疾病,以病案为先导,引入望闻诊与方药数据库,借助平行语料库,汉英对照,图文并茂,金匮“理法方药护”理论紧密结合临床,进行《金匮要略》双语数字化教材的编写的构想。
二、《金匮要略》特色杂病数字化双语教材编写的构想
1.《金匮要略》双语教材以数字化呈现
目前用于教学手段信息化以及电子化程度较高,学生接收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现行的教材均是单纯以文字形式表现,缺乏直观、完整、符合临床的图片和音频或视频数据资料。若仅以文字教材内容呈现,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狐惑病”的辨病特点“蚀于阴为狐”“蚀于喉为惑”,历节病的主症特点“脚肿如脱”“身体魁羸”以及寒饮郁肺证的典型症候“喉中水鸡声”,如果能通过直观图片或音频展示,学生则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条文。若将《金匮要略》双语教学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呈现,有利于教师授课准备以及满足学生学习的时空自由性,提升学生对以往学习知识的融会贯通,进一步地驱动学生对于中医经典课程的学习能动性。
2.参照权威底本,确定编写范围
教材底本参照成都中医药大学李克光教授主编的《金匮要略讲义》(5 版)[12]。此版教材是金匮学科界公认的权威教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公认性。
为了实现中医辨治的高效性与可控性,在确定教材疾病编写范围时,咨询中医临床专家,精选病种范围:一是选取具有金匮特色且中医辨治优势的疾病,如狐惑病、阴阳毒、咳嗽病、历节病、血痹病、虚劳病、妇科病等;二是选取金匮对此病理法方药辨治系统比较完整的篇章,如黄疸病、水气病、痰饮病、奔豚病等。
3.病案先行,安排编写体例
中医经典之所以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是因为其能指导临床,为临床服务。传统的以条文讲条文模式往往让学生感觉枯燥,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待提高。所以在教材体例的编写上,本课题组提出要以“夯实中医,贴近临床,中西结合”为总指导方针,以临床病案为先导,以经典条文为启发,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中医临床思维。
病案选择参考《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金匮要略》(第2 版)[13]以及《辨证论治情景模拟培训教程》[14],紧密结合现代临床疾病。考虑到本双语教材不仅是对学生中医临证思维的提高,也是对中医英语翻译的训练,故在临床病案选择时,多选择与原文病证、病机较吻合的临床案例分析解读, 再引入原文理、法、方、药、护的内容,紧密结合,纵横交融。
教材编写体例安排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条文编排参照张琦教授主编的《金匮要略讲义》(第3 版)[15]的顺序集中排列,按照“病案+原文+注释+语译+译文”的顺序编排,相应译文列在每条条文之后,既保证《金匮要略》条文信息的完整传递实现,又方便读者对照阅读学习。第二部分:以列表形式呈现该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预后、诊断和辨证、治疗(治则、方药、煎服法)有利于读者对重点知识的梳理与把握,加深对条文的理解。
4.借助平行语料库,提高中英互译的准确性
教材翻译要着重将原文文字的真实内涵传递给读者,应避免使用拼音(对外国学习者来说这是一种无意义信息)。同时在翻译过程中,按照原文信息合理转换句式与语序,避免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描述和表述方式。为了提高编写效率与翻译权威性,可借助平行语料库,来提高中英互译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平行语料库是收集某种语言的原创文本和其翻译文本,其依赖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使量化描写翻译成为可能。近些年来,不少学者主持创建了中医经典文献平行语料库,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多学科。有学者通过语料库对方剂名称、病名等方面做对比及规范化翻译研究[16]-[19]。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结果更真实客观。如果运用语料库技术来编写双语教材,那么可借助前人翻译经验,提高编写效率,提升翻译准确性及权威性,并能促进中医经典术语翻译的标准化。
5.引入望诊、闻诊、方药数据库,丰富教材内容
课题组前期做了大量关于《金匮要略》特色杂病望诊(主要是疾病表现与舌象)、闻诊数据库的收集、建设工作,已经建成《金匮要略》特色杂病“望诊”、“闻诊”、“方药”信息数据库以及与《金匮》疾病相关的现代疾病数据库。在数字化教材编写过程中可将数据适当引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提高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实现教材内容的的直观化、完整化与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