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1-03-25姚雅极邹圣强胡佳民吉芳赵群周建国庄涛张凯严孝馨江竹月陈丽刘津含
姚雅极,邹圣强,胡佳民,吉芳,赵群,周建国,庄涛,张凯,严孝馨,江竹月,陈丽,刘津含
(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肝病科,江苏 镇江 212005)
肝衰竭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解毒、生物转化和排泄等功能发生失代偿或严重障碍,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腹腔积液、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基础差,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老年肝衰竭患者发病率,病死率以及资源投入不断升高[2-3]。目前,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最佳方案,但由于供体肝脏缺乏以及老年肝衰竭患者手术风险性大,致其临床应用受限。传统的肝衰竭评估模型,如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MELD-Na等[4-5],主要针对全年龄段患者。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肝细胞再生、合成、解毒能力下降等原因,易导致传统的评估模型对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结果不准确,甚至有所偏差。因此,本研究针对影响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其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新的预后评估模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7月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肝病科收治的201例老年(≥60岁)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人工肝治疗;诊断均以《肝衰竭诊疗指南(2006年版)》相关标准作为参考[1],以出院时间或院内死亡为病情转归判断时间点,将患者分为好转组(n=109)和恶化组(n=92)。好转组:患者肝衰竭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总胆红素降至正常5倍以下,凝血酶原活动度>40%,各类指标无明显波动);恶化组:患者肝衰竭症状、体征较前无好转,肝功能恢复较差(总胆红素不能降至正常5倍以下,凝血酶原活动度<40%)或医治无效死亡。排除标准:既往免疫功能缺陷,如HIV感染者、肝脏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影响生命的基础疾病。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初次住院24 h内测量的相关临床指标。对连续变量采用原测值,对分类变量采用二分类变量赋值。将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感染、肝衰竭类型、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和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钠、血糖、血氨、血肌酐、尿素氮、白细胞、三酰甘油、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甲胎蛋白)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后预测模型。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统计分析显示,好转组和恶化组白细胞、血氨、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测指标和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恶化组的这些检测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好转组。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老年肝衰竭患者好转组与恶化组基线指标比较
2.2 影响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
将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9个因素,采用向前逐步Waldχ2法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变量赋值见表2。确定感染(OR=8.344,P<0.05)、凝血酶原时间(OR=1.185,P<0.01)、肝性脑病(OR=8.359,P<0.01)和总胆红素(OR=1.005,P<0.001)为影响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血氨、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肾综合征均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
表2 多因素分析赋值表
表3 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
2.3 预测模型的建立
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系数及常数项构建老年肝衰竭的预测模型P=1/(1+e-y),Y=-6.082+0.005×总胆红素(μmol/L)+0.170×凝血酶原时间(s)+2.123×[肝性脑病(无: 0, 有: 1)]+2.122×[感染(无: 0, 有: 1)]。同时绘制ROC曲线(图1),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0.885~0.961,P<0.01),表明该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以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P作为模型预测诊断截断值,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36,特异度为83.5%,敏感度为90.1%,对应诊断截断值P为0.384。
图1 老年肝衰竭患者预测模型的ROC曲线
3 讨论
本研究对可能影响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与预后相关的因素以及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一旦出现异常,往往患者预后较差。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相关报道并非完全一致。赵俊梅等[6]研究表明,血清钠与肝衰竭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但赵紫烟等[7]研究结果则与之不符。众多研究表明血清钠与肝硬化的预后相关,为肝硬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8-9]。但是否与肝衰竭预后有关,意见尚不统一。另有文献指出,胆固醇水平可反映肝脏病变的程度,为肝衰竭预后独立危险因素[10];而姜春华等[11]认为,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很强,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在肝病的终末期阶段才会出现,因此胆固醇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并无明显影响,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有报道指出,感染发生率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相关,但感染作为影响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尚存在争议[12-13]。本研究中恶化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组;感染作为影响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存在显著正相关。老年肝衰竭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或自发性腹膜炎等,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控制,从而影响预后[3]。
国内外相关报道指出,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肝性脑病为肝衰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12,14]。众多预测模型将以上3个因素纳入其中,以预测肝衰竭的预后情况,如:MELD[15]、Child-Turcotte-Push评分[16]、英国皇家医学院医院标准[17]等。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肝性脑病与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均存在正相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即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值越高,预后越差;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较未合并者预后不佳。
有效的预后评估模型可以指导选择和修订临床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8-19]。根据本研究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纳入凝血酶原时间、感染、肝性脑病和总胆红素等4项指标,建立新的预测模型,ROC结果显示,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0.885~0.961)。由此表明,本研究所得到的预测模型对老年肝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凝血酶原时间、感染、肝性脑病和总胆红素是影响老年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新预测模型指标提取方便且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