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2019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漏报等现状调查分析

2021-03-25张文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漏报河源市中医院

张文燕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 517000

传染病种类极多,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能反映当地人群当时的发病情况,了解疾病类型及好发人群,有利于完善传染病信息监控系统,获取准确的数据,及时掌握当地传染疾病信息,为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措施提供支持[1]。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传染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人类逐渐认识到与传染病的斗争是持久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是控制其发生及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2]。目前临床传染病网络直报虽发生质的飞跃,但其质量有待提高,其数据不够完整,信息不够准确且上传不够及时,故会出现漏报的情况,直接影响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不利于传染病情报工作的开展[3-4]。为了解河源市中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加强对漏报信息的管理,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减少传染病发生,下面对2017—2019年河源市中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漏报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及检查,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7—2019年河源市中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漏报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河源市中医院传染登记表可知,2017年网络直报传染病1 300例,2018年网络直报传染病1 403例,2019年网络直报传染病1 464例。

1.2 方法 调查2017—2019年河源市中医院传染性网络直报及漏报情况。内容包括: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传染病报告质量抽查等。漏报率=漏报例数/报告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2.0的Excel表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采用流行病学中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对数据进行分析,影响传染病漏报的单因素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7—2019年河源市中医院不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漏报情况 2017年网络直报传染病1 300例,漏报32例,总漏报率2.46%;2018年网络直报传染病1 403例,漏报28例,总漏报率2.00%;2019年网络直报传染病1 464例,漏报22例,总漏报率1.50%,详见表1。

表1 2017—2019年河源市中医院不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漏报情况

2.2 影响河源市中医院不同传染病漏报的因素分析 2017—2019年河源市中医院不同传染病漏报82例,影响河源市中医院不同传染病漏报的单因素为:年龄、工作年限、职称、传染病登记本费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情况、接诊传染病后愿意及时上报、参加卫生局组织的传染病报告培训及疾控中心每年检查传染病报告频次等(P<0.05),详见表2。

表2 影响河源市中医院工作人员传染病漏报的单因素分析

3 讨论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质量是防控传染病工作的基础,为及时发现传染病,政府需要及时提供防控信息,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管理人员需要每日坚持报告,动态监视传染病发生情况[5]。本次传染病检查,医院各级领导对网络报告工作较为重视,通过建立网络直报小组,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如计算机、网络及杀毒软件,促使传染病网络报告工作得以全面开展,顺利实施,促使其有效运行,对于现存的问题,积极改进,促使网络直报工作得以完善,质量得到保证[6-7]。

本次检查结果显示,2017年网络直报传染病1 300例,漏报32例,总漏报率2.46%;2018年网络直报传染病1 403例,漏报28例,总漏报率2.00%;2019年网络直报传染病1 464例,漏报22例,总漏报率1.50%,整体漏报率在逐年降低,说明河源市中医院的传染病漏报率在不断减少,已建立完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但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医院的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簿基本信息登记不完整;传染病报道相关制度未更新;门诊及住院患者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但无传染性报告卡自动生成功能[8];网络直报人员频繁变动;原始资料较为混乱,无统一标准,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项目不全,报告卡填写不规范,医护人员工作繁琐,忙碌时易出现漏登情况[9];院内自行检查力度不够,对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传染病报告知识;院内培训材料及培训内容不全,部分医务人员不清楚报告程序;网络直报设备老化,未及时维护及更新设备;传染病报告工作的连续性及完整性不够等问题[10-11]。

本次研究结果可知,2017—2019年河源市中医院不同传染病漏报82例,影响河源市中医院不同传染病漏报的单因素为:年龄、工作年限、职称、传染病登记本费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情况、接诊传染病后愿意及时上报、参加卫生局组织的传染病报告培训及疾控中心每年检查传染病报告频次等(P<0.05),对以上影响因素经过系统分析后可知,(1)公共卫生投入不足是其根源,传染病责任报告人报告传染病无报酬,而疫情报告既费时又无任何受益,缺乏政府的经费支持,导致防保工作不受重视,相关责人工作热情降低,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虽然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监督检查频次达到要求,但其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且政府对公共卫生情况财政投入不够,导致疾病防控中缺乏激励监督[12]。(2)传染病责任报告人报告传染病意识薄弱是其主要因素,报告传染病的报酬问题无法解决,且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传染病报告方面的培训力度不足也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3)传染病报告人诊断水平低,结合培训水平低也是导致传染病漏报的因素之一,对传染病的鉴别能力是提高传染病报告的根源,而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尽管责任报告人接受过传染病报告的培训,但其对传染病报告的意识不强,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可见培训对传染病诊断技能及工作态度转变起到的帮助不大。是否能真正学习到技能,工作态度是否有所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量的积累,因此应该注重培训的远期效果,培训组织者需要注重培训质量,而不仅仅是走过场,过于形式主义[13]。(4)医院重医轻防也是其影响因素,由于医院生存压力大,导致疫情管理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传染病管理人员高学历人才的比例低,多数为兼职人员,部分人员未经过岗前培训,业务不熟练且责任心不强,导致其整体素质不高,易出现漏报情况。医疗机构还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人员调动频繁,难以高效保证网络直报的开展[14]。

针对以上漏报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具体为:(1)医院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机制,增强传染病管理力度,提高传染病防控意识,使得医院各部门意识到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其执行力。完善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化验并加以反馈,对于病情严重的,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防止出现漏报情况,提高传染病治愈率[15]。(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力度:多开展关于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宣传,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疾病的监测能力及防控能力,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工作、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及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加强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重视程度,掌握疾病的诊断标准,促使传染病报告的工作质量得以提升[16]。(3)规范门诊日志书写:患者进出院需要有详细的登记,做好每日的诊疗登记,按照要求书写规范。出入院及检验本字迹清晰,每项填写完整,不得出现遗漏情况[17]。(4)提高医护人员法律意识:传染病出现漏报情况不利于掌握真实的疾病数据,使得网络直报工作受到影响,不利于掌握病情,一旦病情扩大到无法控制的地步,医护人员漏报情况多,疾病登记有误,则易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做好门诊日志的书写及出入院登记工作,有利于追踪传染病,避免引发纠纷[18]。加强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传染病网络直报专职人员需要坚守岗位,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报告管理系统的畅通,做好日常上报数据的审核,及时核实信心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做到信息的公开化及透明化,避免报告卡出现错误。(5)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及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系统管理,定期组织上级领导监督检查,尤其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率低及报告不及时的医疗机构加大监督力度,指出防控工作的不足之处,采取严厉的奖罚制度,争取第一时间发现并报告疾病,使得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及预警能力得以提高[19]。(6)加强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政府重视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用于传染病防控的专项经费必须有所保障,采取一岗双员制、岗位定期轮换制及奖励表彰制,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传染病防控专业队伍稳定发展[20]。

综上所述,河源市中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进展良好,传染病漏报情况少,能真实了解本院传染病情况,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减少传染病发生。

猜你喜欢

漏报河源市中医院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近期原创作品
江苏省中医院首个海外惠侨基地开通连线46国侨领观摩点赞
郏县中医院:建设老百姓的贴心医院
养从口入,痒从身除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朝阳地区一次大雪到暴雪天气过程漏报分析
抚顺地区一次降水预报失误的分析
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原因及对策探讨
浅谈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