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观察实践应用

2021-03-24赵义德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堂观察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赵义德

[摘   要]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一线教师不仅要以教师的身份,更要以研究者的身份对课堂观察进行探索和实践。文章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统编版《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为例,探究课堂观察与历史学科内容的融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4-0075-03

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与国际教育接轨,借鉴并吸收国际教育中的先进主张和理念,使其与本土教育相结合,课堂观察教育理论便是其中之一。1995年,课堂观察被引入我国基础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是在我国当前课堂观察的实践应用中,仍存在认识不足、与学科内容联系不紧密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课改背景,深入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一、传统历史听评课的新发展——课堂观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可见,观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教师来说,学习及运用课堂观察理论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自身专业素质发展以及转化为研究型教师的有效起点。

我国课堂观察理论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例如在内涵上,教师对课堂观察的理解停留在“教育观察”层面,而非“教育学观察”层面,缺乏教育学理论的迁移应用;在形式上,教师对课堂观察的运用停留在传统的听评课状态中,通过形式化的填涂观察量表、常规讨论就完成了课堂观察,没能从传统听评课逐渐过渡到课堂观察,导致一线教师对课堂观察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通过传统听评课与课堂观察的横向对比,先联系理论,再结合实践,进一步诠释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并没有否定传统听评课,而是传统听评课的补充和新发展。两者各有优势和不足,只有相互参照,才能相辅相成。从性质上看,课堂观察是将传统课堂中的主观性、随意性、个体性转化为科学性、专业性、组织性。课堂观察是在传统听评课的基础上采用专业理论指导,运用观察技术与工具支撑,发挥团队合作效应,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研究方法。从本质上看,课堂观察是在传统听评课基础上“精耕细作”的研究方法。不同于传统听评课的“平面课堂”,它是以教师、学生和课堂相关因素为三轴构建起来的“立体化课堂”,通过确立、记述课堂中的某一观察点,折射出教师、学生和课堂相关因素存在的缺失,找出具体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之后再确立、记述另一个观察点,并如此循环往复调整课堂教学。但是一旦确立某一具体的观察点就易导致观察教师的观察、记述和评析都聚焦于此点,忽略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因此又必须通过团队合作让其中一位观察教师依然观察传统听评课的“平面课堂”,从而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观察的实践应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重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统编版《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为例,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探究课堂观察与历史学科内容的融合。

(一)课堂观察的准备——召开集体会议,商定观课事项

课堂观察是传统听评课的规范化延伸,具有一套规范化的实施流程。首先要做好召开集体会议、商定观课事项等准备工作。在课堂观察前,笔者所在的历史备课组召开了相应的集体会议,分别确定本课的观察背景、观察内容和观察方法等事项。

①观察背景。与传统听评课不同,课堂观察更具有针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观察效果,会议先是对观察背景作了介绍:统编版《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在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为“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本课授课教师为入职两年的新教师——赵老师,观察教师有三位,均为教龄十年以上的教师。本课为对赵老师的定期观察课之一,要求在观察期内提升赵老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其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②观察内容。对于观察内容的确定,在讨论过程中主要参考“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察框架”及部分学者研究。结合本课课题内容及授课教师成长要求,本课观察内容确定为:课堂文化·思考与创新——问题设置的有效度观察。

③观察方法。目前课堂观察方法多种多样,本课采用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④观察工具。观察工具是课堂观察的支撑。本课以观察量表为主要工具。备课组在讨论及研究相关学术内容后,自行设计课堂观察量表。除量表外,本课还利用听课本及录像设备进行观察。

⑤观察分工。课堂观察较于传统听评课对教师的专业性、合作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共有三位课堂观察教师,其中两位教师以“问题设置的有效度观察量表”为观察点进行观察,一位教师从传统听评课的整体视角进行观察。

⑥觀察培训。在准备阶段的最后,备课组召开了课堂观察培训会议,围绕课堂观察的相关理论及本课课标要求、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量表层次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统一培训。

(二)课堂观察的实行——进入观察课堂,记录课堂信息

在课堂观察实行阶段,三位观察教师进入课堂,分别依据任务分工完成观察。课堂结束后,备课组教师结合量表及录像内容,进行了如下梳理:

课题: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观察维度:课堂文化·思考与创新。

时间:45分钟。

授课人:赵老师,教龄2年。

地点:高二(5)班。

(三)课堂观察的总结——再次召开集体会议,分析反思

观察课结束后,围绕观察资料对课堂教学重构与解析是完成本期课堂观察,开启下一期课堂观察的必要步骤。因此,笔者所在备课组再次召开集体会议,对本次课堂观察进行了分析和反思。首先由授课者进行反思。赵老师提出本课教学设计以“工农阶层的崛起”为主线,在教学方法上利用史论结合、情景化教学等帮助学生理解本课难点,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在问题有效度的观察点上,虽然预先精心设计了诸多问题,但是从实践教学过程及后续对量表的数据分析上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度呈缓慢下滑趋势,并未符合预期效度。随后,几位观察教师依据量表数据及课堂印象,对赵老师的课堂作出了评价:从整体上看,赵老师的课堂史料充实、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是一节合格的高中历史课。但是从局部上看,如本课问题设置的有效度上,赵老师的提问方式比较单一,较多问题虽然体现了核心素养的指向但是并未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其原因在于新手教师通常无法做到问题的合理设置。本课在45分钟内共提问57次,所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且缺乏层次性;每个问题的平均回答时间低于30秒,未能等待学生的有效回答等。因此,赵老师在问题的设置、处理方式上,还有生生互动及课堂民主文化塑造等方面,仍需改进。最后,赵老师接受并感谢了各位观察教师的建议,并开始计划下一次的课堂观察。

三、课堂观察实践应用的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课堂观察的实践应用,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观察教师都对课堂观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究。一方面,课堂观察在一线教学的使用过程中应摆脱“作秀”成分,更多地呈现真实性,并走向常态化、追踪化。在实践过程中,被观课的教师通常会悉心准备,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应任务,希望呈现出理想效果。但是这已与课堂观察的初衷背道而驰,课堂观察希望立足于常态课,从各个观察点剖析课堂。同时,课堂观察应指向于追踪化课堂,通过定期观察形成观察周期,追踪观察点的改善情况,寻求更多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发现,完整、科学的课堂观察具备一套相应的实施流程,需要通过较多的集体会议来准备和总结每一次的课堂观察。学校对于课堂观察应发挥主持和主导的作用,合理布置各学科课堂观察任务,减轻一线教师压力,支持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课堂观察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为了更好地發挥课堂观察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一线教师不仅要以教师的身份,更要以研究者的身份,结合历史学科特质对课堂观察进行深层次研究。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课堂观察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