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课前时政播报培养政治认同素养

2021-03-24梁益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宪法

梁益

[摘   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借助课前时政播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借助课前播报,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学生明辨是非,化知为行。时政播报进课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使命感。

[关键词]时政播报;政治认同;宪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4-0053-02

思想政治课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不仅需要有善心,更要有善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当下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课前时政播报为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和教学资源的整合提供了重要支撑,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因此,笔者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一直坚持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时政播报。通过时政播报,引导学生体验、探究、感悟,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维护宪法权威》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借助课前时政播报,以情感人,共情共鸣

长期以来,大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于注重知识的说教,背离了立德树人的初衷与学科素养的要求,使课堂成为毫无生机的“空架子”。这样的思想和做法亟待摒弃和改变。课前时政播报是使课堂活起来的重要抓手,通过时政播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共鸣,使知识点“入脑又入心”。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维护宪法权威》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感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温暖,笔者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以下是学生精彩的播报:

第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从2013年到2019年,832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

第二,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具备条件的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

第三,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发展较快,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第四,中国减贫方案和减贫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时政播报,学生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二、借助课前时政播报,事实论证,以理服人

政治认同作为一种政治情感,往往埋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要真正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就应当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在时政播报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真实反映我国政治生态的时政素材,使学生“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

在《维护宪法权威》的教学中,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不够高,逻辑思维能力不够强,无法深入理解“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这一理论,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时政播报来帮助学生感知与理解。

时政播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是建设史上的奇迹,仅用十余天就保质保量交付完工,这样的速度令世界惊叹。创造这一奇迹的主力军是中建三局。中建三局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它所取得的成绩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如笔者在讲述“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这一内容时,学生播报的内容是: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的2018年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闭幕式上,来自复旦附中的6名学生最先上台,展示了他们在几个月努力调研基础上撰写出的“模拟政协提案”。 一些学生代表表示,通过这个活动,“政协”不再是政治课本上的呆板名词,而是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存在。还有学生说道:“我们可以走出书山题海,为人民幸福发声,为祖国繁荣建言,用我们的智慧和行动改变世界。”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能够参与到国家生活中来,从而激发了参与的热情,培养了政治认同。

三、借助课前时政播报,明辨是非,理性认同

课堂教学经验证明,课前时政播报对于思想政治课堂的情感价值观渗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时政播报的选材与问题设置,教师需要反复推敲,不能为了追求新鲜感与刺激感,甚至为了所谓的活跃课堂而毫无目的地摆花架子。背离教学目标、沒有灵魂的播报是毫无价值与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提高整合素材和科学设置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与时政播报相关的案例,实现一例贯底,做到层层递进、步步追问,并适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维护宪法权威》为例,“尊重与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有限,“人权”概念又相对抽象,所以学生对此理解较为片面。

时政播报:第60届联合国大会2006年5月9日举行全体会议,选举新成立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首届成员。中国以146票入选。

教师在课堂上围绕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认为中国为什么能够高票当选,请说出理论支撑。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课堂不是“一言堂”,不能只允许存在一种声音,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探究,对“人权”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加以引导和点拨。生存权与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生命权是最根本的人身权。中国通过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先是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再是积极建设小康社会,然后向着更加富强的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我国即将实现从70年前的普遍贫困向2020年整体消灭绝对贫困的转变。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样借助课前时政播报,就使学生明辨了是非,加强了理性认同。

四、借助课前时政播报,化知为行,知行合一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使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悟入脑又入心,渗透到学生的点滴行动中,使学生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课需要突破的瓶颈。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无疑是经不起考验与推敲的。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维护宪法权威》为例,宪法条款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他们往往在学习宪法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时政播报的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宪法宣传日到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在宣传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增强政治认同感,践行宪法,最终实现知行合一。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制作“宪法日手抄报”、参与以“宪法”为主题的论文比赛等活动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每个人的团结奋斗,需要我们凝聚中国力量,增强社会共识,引导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借助课前时政播报,培养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立足于学科性质与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时政播报进课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社会使命感。所选择的时政播报内容要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做到客观、真实、正面、科学,还要多采用正面报道与评论,以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   参   考   文   献   ]

[1]  余国志.“时政”课程一体化育人模式探索:以北京中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2):23-26.

(责任编辑    柳   紫)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宪法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宪法解释机制专题研究
依宪治国,须让宪法“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