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走向“学”的化学课堂范式转换研究

2021-03-24邰伟伟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自主课堂

邰伟伟

[摘   要]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堂转型,提倡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并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出一部分课堂给学生,实现学生自主课堂。文章以《化学电池》一课为例,记录了完整的学生自主课堂教学的构建过程。

[关键词]自主课堂;从“教”走向“学”;化学电池;课堂范式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5-0075-03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死板僵硬。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师生关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同时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开创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从“教”走向“学”、由“知识传授”走向“智慧课堂”,实现学生学习的增值,培养真正的思考者。

笔者以《化学电池》一课为例设计了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课堂。

一、激发兴趣、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电池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拆开干电池是不少学生都做过的事情,而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在正式教学之前,笔者先布置了两个家庭小实验:自制水果电池和拆分干电池。自制水果电池实验:准备小番茄(4个)、铜片、铁片、导线、发光二极管,按图1连接,发光二极管变亮。拆分干电池实验:拆分干电池,分析其从外到内的物质状态及成分。

课前家庭小实验的目的在于利用课堂内的学习探究与课堂外的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化学电池的教学做好铺垫。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彼此取长补短,分担任务,促进交流和知识的生成。在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把课堂让给学生,由学生小组讨论,并自己制作课件;或让学生自己参与社会调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这样的多元参与,让学生对于相应的知识体系有更全面的了解,能够很好地实现智慧课堂教学目标。

在《化学电池》的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6人左右,包括组长、实验设计者、资料查找员、小组代言人等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浏览网络、翻阅书籍、请教专家、相互讨论等)获取有关资料,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课前小实验,经过讨论、研究、查阅资料等,获取“化学电池”的基本组成原理。每个学生撰写一篇展现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或心得的小文章,每组编写一篇有关展示小组研究成果的演示文稿,并在化学课上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通过课堂交流,既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师生之间也加强了沟通。

小组合作共同研究“化学电池”实验,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交流见解、协同合作,把“有效传递知识”转变成“协同学习,建构知识”,实现在对话与交流中协同建构知识。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实现从原来的教师“教”走向学生“学”的课堂的转变。

二、目标明确、自主生成的课堂设计

创建这样的学生自主课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系列的铺垫过程,基本流程如下:教师基础知识概述→学生组内讨论分工→学生交流提出看法→撰写论文→制作课件→课堂展示。鉴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因此可在上课前两天发布教学目标,给学生小组充分的讨论研究的时间。

(一)教师层面的教学设计

1.明确课堂要求,优化教学设计

(1)教师课前向学生呈现教学计划,使学生明确自主课堂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了解最终完成的作品形式及要求,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电池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提出若干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促使他们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对化学电池的认识更为全面。

(2)有计划地将學生分成6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对原电池的研究。学生分组时尽可能地同组异构,兼顾优秀生和学困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能力得到发挥。各组中确立组长,组长应选合作能力强、能胜任领导工作的学生担任。每个小组围绕“化学电池”这一主题,查阅资料并写一篇研究小论文,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课件论述主要观点,当堂演示说明(主要意图:为展示作业成果提供平台,请小组代表发言,达到交流信息、相互学习的目的)。

(3)课题内容,只要与电池相关即可。如介绍电池的发明史;目前市场上的任一款电池的相关信息;你最感兴趣的一种电池及原因;分析电池的优缺点;对废旧电池的处理措施;等等。

(4)学生的电子版论文、PPT制作成果于一周内发送至教师的电子邮箱,教师及时和各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论文的写作和PPT的制作。

2.释疑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在完成课堂要求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一些难题。如怎样利用网络查询有效信息;软件的操作方法;实验操作的方法步骤;等等。教师在回复这些信息时,通常采用鼓励、支持的态度。

学生获取资料的途径可以是上网查找、阅读书籍或请教专家,查找资料时应由浅入深,同时做好作品引用的记录,这些都应反映在最后的多媒体演示文稿中。各组提出对化学电池的理解后,设计实用型原电池,并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活动中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参加一些小组活动,并给学生以指导。

(二)学生层面的课堂研究

1.各小组课题内容,如表1所示。

2.步骤安排表,如表2所示。

三、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堂评价

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往往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多角度的评价体系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的关键所在。关键能力的评价很难采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目前教育界还没有统一的对关键能力的评价体系。对于本节课的评价设计,笔者在与学生沟通协商后,对课堂演示环节设计了如表3所示的课堂评价量化规则,尝试让学生的课堂展示有量化评定的基本依据。

四、分享收获、及时巩固的教学总结

在整个自主课堂的创建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纷纷反映在这样的自主课堂中,他们的收获很大。

(1)增强了阅读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提升了检索能力和阅读能力。

(2)提高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最终确定了对所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使自主学习和分辨有用信息的能力得以提升。

(3)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预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活动的开展,接受了一次较为完整的科学思维训练,为今后进行创造性学习积累了经验。

在学生自主课堂中,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激发,教学效果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相比有极大的提升。

(1)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有比较好的电脑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期望有自我探究和表现的机会,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他们的用武之地,借此机会正好可以让他们大展身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实验室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实验,师生之间交流的时间也比平时要多,从而使得师生关系较以往更为融洽。

(3)教学相长。学生研究的很多内容和提出的问题是教师有时候都想不到的,因此师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也丰富了教师的知识面。

(4)学生在讲台上讲解时,才发现想把自己已经理解的东西讲好并让其他人都听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越发能够体会教师的难处,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打下了情感基础。

从“教”走向“学”的课堂转变并不是教师的完全放手,而是“学習共同体”教学模式的形成。教师只有与学生在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共同探究,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美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自主课堂
“教”与“学”结合,构建高效自主课堂
微课有三大可“为”
于教学设计过程中感悟探究学习之真谛